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史記·張丞相列傳張丞相蒼者》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史記·張丞相列傳張丞相蒼者》

原文

好書、律、歷[2]。秦時為御史,主柱下方書[3]。有罪,亡歸[4]。及沛公略地過陽武,蒼以客從攻南陽[5]。蒼坐法當斬[6],解衣伏質[7],身長大,肥白如瓠[8],時王陵見而怪其美士[9],乃言沛公,赦勿斬。遂從西入武關[10],至咸陽。沛公立為漢王,入漢中,還定三秦[11]。陳餘擊走常山王張耳,耳歸漢,漢乃以張蒼為常山守[12]。從淮陰侯擊趙,蒼得陳餘。趙地已平,漢王以蒼為代相[13],備邊寇。已而徙為趙相,相趙王耳[14]。耳卒,相趙王敖[15]。復徙相代王。燕王臧荼反,高祖往擊之,蒼以代相從攻臧荼有功,以六年中封為北平侯[16],食邑千二百戶。

遷為計相[17],一月,更以列侯為主計四歲[18]。是時蕭何為相國,而張蒼乃自秦時為柱下史[19],明習天下圖書計籍[20]。蒼又善用算律歷[21],故令蒼以列侯居相府,領主郡國上計者[22]。黥布反亡,漢立皇子長為淮南王[23],而張蒼相之。十四年,遷為御史大夫[24]。

段意

寫張蒼為御史大夫以前之經歷,突出兩點:一、坐法當斬,因王陵進言獲釋;二、以秦時為柱下史,明習天下圖書典籍、統計表報,精通律歷,為漢計相。

注釋

  [1]陽武:秦縣名,故城在今河南原陽東南。

  [2]好書、律、歷:愛好圖書、樂律、曆法。古人認為樂律與曆法關係密切,歷以治時(定時令),律以候氣(測氣候),均需應用數學,故連帶學習。

  [3]主柱下方書:從事在殿柱下管理四方所上文書的工作。方書:四方文書;一說方版文書。

  [4]亡歸:逃回家。

  [5]以客從:以賓客身分跟隨。客:猶後世之幕僚。南陽:秦郡名,治所在宛(yuan)縣(今河南南陽市)。

  [6]坐法當斬:因犯法判處斬刑。

  [7]伏質:趴在鑕上待斬。質:通「鑕」,古代腰斬用的鐵砧。

  [8]瓠(hu):葫蘆瓜。

  [9]王陵(?—前181),見《陳丞相世家》。

  [10]武關:在今陝西商南縣東南,丹江北岸。

  [11]三秦:秦朝覆滅後,項羽把關中分封給秦降將章邯、司馬欣、董翳,合稱三秦。其地相當今陝西秦嶺以北及甘肅東部地區。

  [12]常山:秦郡名,郡治元氏(今河北元氏西北)。守(shou):郡的行政長官。

  [13]為代相:做代王的相國。當時的代王是韓王信。

  [14]趙王耳:趙王張耳。

  [15]敖:張耳的兒子張敖。

  [16]以:於。

  [17]計相:協助丞相管理朝廷財政收支的臨時官職。

  [18]更:改;主計:由計相改名的臨時職官。

  [19]柱下史:御史。

  [20]計籍:財政收支的簿冊及人事登記。

  [21]善:擅長;用算:應用數學。

  [22]領主郡國上計者:負責主管郡縣及諸侯王國呈報朝廷的財政收支統計報表。

  [23]皇子長:劉邦的最小的兒子劉長。

  [24]御史大夫:秦漢時僅次於丞相的中央長官。掌監察、執法,兼管重要文書圖籍。[1]

司馬遷

司馬遷(前145年或前135年~不可考),字子長,生於龍門(西漢夏陽、即今陝西省韓城市,另說今山西省河津市),西漢史學家、散文家。他以其「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的史識創作了中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史記》(原名《太史公書》)。被公認為是中國史書的典範,該書記載了從上古傳說中的黃帝時期,到漢武帝元狩元年,長達3000多年的歷史,是「二十五史」之首,被魯迅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2]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