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既罷歸國》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既罷歸國》

原文

廉頗曰:「我為趙將,有攻城野戰之大功,而藺相如徒以口舌為勞[2],而位居我上。且相如素賤人,吾羞,不忍為之下[3],」宣言曰[4]:「我見相如,必辱之。」相如聞,不肯與會。相如每朝時,常稱病,不欲與廉頗爭列。已而相如出,望見廉頗,相如引車避匿[5]。於是舍人相與諫曰:「臣所以去親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義也。今君與廉頗同列,廉君宣惡言而君畏匿之,恐懼殊甚[6],且庸人尚羞之,況於將相乎! 臣等不肖[7],請辭去。」藺相如固止之,曰:「公之視廉將軍孰與秦王[8]?」曰:「不若也。」相如曰:「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相如雖駑,獨畏廉將軍哉[9]?顧吾念之[10],強秦之所以不敢加兵於趙者,徒以吾兩人在也。今兩虎共鬥,其勢不俱生。吾所以為此者,以先國家之急而後私仇也[11]。」廉頗聞之,肉袒負荊,因賓客至藺相如門謝罪[12]。曰:「鄙賤之人,不知將軍寬之至此也。」卒相與歡,為刎頸之交[13]。

段意

這段是全文的高潮,寫將相之爭及將相和的全過程。其中包含了將相不朝、引車讓路、舍人請辭、負荊請罪幾則生動、感人的小故事,歌頌了藺相如「先國家之急而後私仇」的高風亮節。

注釋

  [1]位:位次,右:秦漢以前,以右為尊。

  [2]徒以口舌為勞:只因能言善辯而立功。

  [3]素:向來。不忍為之下:不能容忍處於比他低下的地位。

  [4]宣言:揚言。

  [5]已而:事後不久。引車:調轉車子。

  [6]殊甚:非常厲害。

  [7]不肖:不賢。

  [8]孰與秦王:與秦王比如何。孰與:與……比。

  [9]駑(nu):劣馬,比喻才能低下。

  [10]顧:轉折詞,然而,不過。

  [11]句意:我所以這樣做的原因,是把國家的急難放在前,而把個人的仇怨放在後。

  [12]負荊:背着荊條,請受鞭笞。表示請罪。因:依靠、憑藉。

  [13]卒:終。刎頸之交:即生死之交。刎:割斷。[1]

司馬遷

司馬遷(前145年或前135年~不可考),字子長,生於龍門(西漢夏陽、即今陝西省韓城市,另說今山西省河津市),西漢史學家、散文家。他以其「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的史識創作了中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史記》(原名《太史公書》)。被公認為是中國史書的典範,該書記載了從上古傳說中的黃帝時期,到漢武帝元狩元年,長達3000多年的歷史,是「二十五史」之首,被魯迅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2]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