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常居代雁門》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常居代雁門》

原文

常居代雁門[1],備匈奴。以便宜置吏[2],市租皆輸入莫府[3],為士卒費。 日擊數牛饗士[4],習射騎,謹烽火,多間諜,厚遇戰士[5]。 為約曰:「匈奴即入盜,急人收保,有敢捕虜者斬。[6]」匈奴每入,烽火謹,輒入收保[7],不敢戰。如是數歲,亦不亡失[8]。然匈奴以李牧為怯,雖趙邊兵亦以為吾將怯[9]。趙王讓李牧[10],李牧如故。趙王怒,召之,使他人代將。

歲餘,匈奴每來,出戰。出戰,數不利,失亡多,邊不得田畜[11]。復請李牧。牧杜門不出,固稱疾[12]。趙王乃復強起使將兵。牧曰:「王必用臣,臣如前[13],乃敢奉令。」王許之。

李牧至,如故約。匈奴數歲無所得。終以為怯。邊士日得賞賜而不用,皆願一戰。於是乃具選車得千三百乘[14],選騎得萬三千匹,百金之士五萬人,彀者十萬人,悉勒習戰[15]。大縱畜牧[16],人民滿野。匈奴小入,佯北不勝,以數千人委之[17]。單于聞之,大率眾來入[18]。 李牧多為奇陳,張左右翼擊之[19],大破殺匈奴十餘萬騎。滅襜襤[20],破東胡,降林胡,單于奔走。其後十餘歲,匈奴不敢近趙邊城。

趙悼襄王元年,廉頗既亡入魏,趙使李牧攻燕,拔武遂、方城。居二年,龐煖破燕軍,殺劇辛[21]。後七年,秦破殺趙將扈輒於武遂,斬首十萬。趙乃以李牧為大將軍,擊秦軍於宜安,大破秦軍,走秦將桓[22]。 封李牧為武安君。 居三年,秦攻番吾[23],李牧擊破秦軍,南距韓、魏。

趙王遷七年[24],秦使王翦攻趙,趙使李牧、司馬尚御之。秦多與趙王寵臣郭開金,為反間,言李牧、司馬尚欲反。趙王乃使趙蔥及齊將顏聚代李牧。李牧不受命,趙使人微捕得李牧[25],斬之。廢司馬尚。後三月,王翦因急擊趙,大破殺趙蔥,虜趙王遷及其將顏聚,遂滅趙。

段意

為李牧傳,着重描寫李牧的赫赫戰功。他以獨特的守攻方式降服匈奴、林胡等外族,固守北疆;既而與司馬尚合作,破燕秦、距韓魏,加封武安君。最後,李牧被郭開讒害,趙隨之滅於秦,故事結束。

注釋

  [1]代雁門:代地雁門郡,今山西西北部以北地帶。

  [2]便宜:利益,實際需要。

  [3]市租:交易中產生的稅收。莫府:即「幕府」,將軍的府署。

  [4]擊:宰殺。饗:用酒食招待。

  [5]謹:小心把守。厚遇:優待。

  [6]為約:制定約束。即:即使。收保:收拾保衛好。虜:指匈奴。

  [7]輒:立即。

  [8]亡:丟失。

  [9]雖趙邊兵:即使是趙國的守邊兵士。

  [10]讓:責備。

  [11]田畜:動詞,耕田、畜牧。

  [12]杜:杜絕、堵塞。固稱疾:堅持說生病。

  [13]如前:按照從前的辦法行事。

  [14]具:具備,準備齊整。選車:挑選妥當的車輛。

  [15]百金之士:指勇士,能破敵擒將者賞百金,故稱。彀者:指善射之士。彀(gou):把弓拉滿。

  [16]大縱:大肆放任。

  [17]佯北:假裝敗北。委:棄。

  [18]大率眾:大舉率領眾多士兵。

  [19]陳:同「陣」。張左右翼:像翅膀一樣左右包抄、撲擊。

  [20]襜襤(chan lan):指北胡國。

  [21]龐煖(xuan)、劇辛:皆趙人,本來兩人交好,後煖為趙將,辛為燕將,辛被龐煖所殺。

  [22]宜安:今河北省稾城縣西南。桓(yǐ):扈輒即為桓所破。

  [23]番吾:今河北省平山縣南。

  [24]趙王遷:即幽繆王,悼襄王子。

  [25]微:暗中。[1]

司馬遷

司馬遷(前145年或前135年~不可考),字子長,生於龍門(西漢夏陽、即今陝西省韓城市,另說今山西省河津市),西漢史學家、散文家。他以其「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的史識創作了中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史記》(原名《太史公書》)。被公認為是中國史書的典範,該書記載了從上古傳說中的黃帝時期,到漢武帝元狩元年,長達3000多年的歷史,是「二十五史」之首,被魯迅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2]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