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史記·孟子荀卿列傳淳于髡》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史記·孟子荀卿列傳淳于髡》

原文

淳于髡,齊人也。博聞強記,學無所主[3]。其諫說,慕晏嬰之為人也[4],然而承意觀色為務[5]。客有見髡於梁惠王[6],惠王屏左右[7],獨坐而再見之,終無言也。惠王怪之,以讓客曰[8]:「子之稱淳于先生,管[9]、晏不及,及見寡人,寡人未有得也。豈寡人不足為言邪?何故哉?」客以謂髡。髡曰:「固也[10],吾前見王,王志在驅逐[11];後復見王,王志在音聲。吾是以默然。」客具以報王,王大駭,曰:「嗟乎,淳于先生誠聖人也! 前淳于先生之來,人有獻善馬者,寡人未及視,會先生至。後先生之來,人有獻謳者[12],未及試,亦會先生來。寡人雖屏人,然私心在彼,有之。」後淳于髡見,壹語連三日三夜無倦[13]。惠王欲以卿相位待之,髡因謝去。於是送以安車駕駟[14],束帛加璧[15],黃金百鎰[16]。終身不仕。

慎到,趙人。田駢、接子,齊人。環淵,楚人。皆學黃老道德之術[17],因發明序其指意[18]。故慎到著十二論,環淵著上下篇,而田駢、接子皆有所論焉。

騶奭者,齊諸騶子[19],亦頗采騶衍之術以紀文[20]。

於是齊王嘉之,自如淳于髡以下,皆命曰列大夫,為開第康莊之衢,高門大屋[21],尊寵之。覽天下諸侯賓客[22],言齊能致天下賢士也。

段意

寫稷下學士雖多述黃老道德之意,但也都直接或間接地吸收了儒墨思想。而他們各著書言治亂之事,以遊說世主,甚至承意觀色為務,因此受諸侯尊寵。着重寫淳于髡以窺全貌。

注釋

  [1]稷下:古地名,在戰國齊都臨淄稷門。齊宣王建學宮於此,招攬天下學士,任其講學議論,給以「列大夫」待遇,統稱為「稷下先生」。

  [2]淳于髡(kun):戰國齊學者,以博學著稱,曾多次諷諫齊威王和鄒忌改革內政。《史記·滑稽列傳》有其事跡。慎到:趙人,其學說屬道家,政治上主張法治。環淵、接子:事跡不詳。屬道家學派。田駢:齊人,其學術思想由道家轉變為法家。騶奭(shi):事跡不詳,陰陽家。據《漢志》載以上各人均有著作,現存僅有《慎子》五篇。

  [3]學無所主:學習不限於某一家學說,即能博採眾長。

  [4]晏嬰:名平仲,春秋時齊景公之相,以敢諫、善諫、節儉力行名顯諸侯。

  [5]承意觀色為務:意謂特別注意察言觀色,針對別人心理進行遊說。

  [6]見髡於梁惠王:向梁惠王引見淳于髡。

  [7]屏(bing):退避。

  [8]讓:責備。

  [9]管:即管仲,春秋初期政治家,曾幫助齊桓公以「尊王攘夷相號召」,使之成為春秋時第一個霸主。

  [10]固也:固然,當然。

  [11]志在驅逐:心裡想着飛奔的駿馬。

  [12]謳者:歌手。

  [13]壹語句:一連交談了三天三夜也不覺疲倦。

  [14]安車駕駟:古代車多立乘,可以坐乘的小車稱安車。安車多用一馬,此用四匹馬拉的安車,是等級很高的待遇。

  [15]束帛加璧:帛十匹為一束,再加上璧玉,也是當時很貴重的禮品。

  [16]鎰(yi):古代重量單位,二十兩或二十四兩為一鎰。

  [17]黃老道德之術:即黃帝、老子的學說。道:指自然之規律。德:對自然規律的心得體會,即對道的本質的心得創見。

  [18]發明:發揮闡明。指:通「恉」,意旨,意向。

  [19]齊諸騶子:齊國鄒姓學者之一。

  [20]紀文:寫成文章。紀:整理。

  [21]第:上等的房屋。衢:四通八達的道路。二句為:在康莊大道上為他們修築高大的住宅。

  [22]覽:通「攬」。[1]

司馬遷

司馬遷(前145年或前135年~不可考),字子長,生於龍門(西漢夏陽、即今陝西省韓城市,另說今山西省河津市),西漢史學家、散文家。他以其「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的史識創作了中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史記》(原名《太史公書》)。被公認為是中國史書的典範,該書記載了從上古傳說中的黃帝時期,到漢武帝元狩元年,長達3000多年的歷史,是「二十五史」之首,被魯迅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2]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