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史記·孔子世家叔孫氏車子鈕商獲獸》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史記·孔子世家叔孫氏車子鈕商獲獸》

原文

叔孫氏車子鈕商獲獸[2],以為不祥。仲尼視之,曰:「麟也。」取之。曰:「河不出圖,洛不出書[3],吾已矣夫!」

顏淵死,孔子曰:「天喪予!」及西狩見麟,曰:「吾道窮矣[4]!」喟然嘆曰:「莫知我夫!」子貢曰:「何為莫知子?」子曰:「不怨天,不尤人,下學而上達[5],知我者其天乎!」

「不降其志,不辱其身,伯夷、叔齊乎!」謂「柳下惠、少連降志辱身矣[6]」。謂「虞仲、夷逸[7],隱居放言[8],行中清[9],廢中權[10]」。「我則異於是,無可無不可」。

子曰:「弗乎弗乎[11],君子病沒世而名不稱焉。吾道不行矣,吾何以自見於後世哉?」乃因史記作《春秋》[12],上至隱公,下訖哀公十四年,十二公[13]。據魯,親周,故殷[14],運之三代[15]。約其文辭而指博[16]。故吳楚之君自稱王,而《春秋》貶之曰「子」;踐土之會實召周天子[17],而《春秋》諱之曰「天王狩於河陽」。推此類,以繩當世貶損之義[18]。後有王者舉而開之[19]。《春秋》之義行,則天下亂臣賊子懼焉。

孔子在位聽訟[20],文辭有可與人共者,弗獨有也[21]。至於為《春秋》,筆則筆,削則削[22],子夏之徒不能贊一辭[23]。弟子受《春秋》,孔子曰:「後世知丘者以《春秋》,而罪丘者亦以《春秋》。」

段意

孔子晚年的幾件軼事:一是魯國獵獲了一隻麒麟,乃不祥之兆。二是顏回的死,聯繫了獲麟一事,使孔子倍增感傷。孔子根據魯國的史記作《春秋》,愛憎褒貶態度鮮明,對後世影響極大。

注釋

  [1]狩:冬獵。大野:在今山東巨野北。

  [2]車子:車上的武士。

  [3]古代神話傳說,伏羲氏時「河出圖」,大禹治水時「洛出書」,這些都是聖人用世的徵驗。

  [4]吾道窮矣:我的理想完了。

  [5]下學而上達:下學人事,上達天命。

  [6]柳下惠:魯國大夫。曾三次被降黜,始終沒有離開魯國。少連:春秋時東夷人。

  [7]虞仲:周太王的次子,因不願繼承父位,與哥哥泰伯一同逃走。夷逸:周代隱士。

  [8]放言:怎麼想怎麼說,無所顧忌。

  [9]行中清:行為清正。

  [10]廢中權:不被任用時,權變處世。

  [11]弗乎:不是嗎?

  [12]史記:泛指史籍。

  [13]十二公:指魯隱公至哀公十二君。

  [14]三句說:以魯為主體,以周為宗主,以殷為參考。

  [15]運之三代:考察夏、商、周三代禮樂政教的因革,闡明其緒統。

  [16]指:同「旨」。

  [17]踐土之會:事見《春秋》僖公二十八年。晉文公在城濮之戰中擊敗楚國,戰後列國諸侯舉行盟會,會後晉文公請周襄王來河陽接受諸侯朝見,順便打獵。孔子認為以臣召君不足為訓,故只記為打獵。踐土:在今河南原陽西南。

  [18]繩:衡量。

  [19]開:推行。

  [20]聽訟:決獄斷案。

  [21]弗獨有:不專斷。

  [22]筆則筆,削則削:該錄則錄,該刪則刪。

  [23]不能贊一辭:無從插一句嘴。[1]

司馬遷

司馬遷(前145年或前135年~不可考),字子長,生於龍門(西漢夏陽、即今陝西省韓城市,另說今山西省河津市),西漢史學家、散文家。他以其「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的史識創作了中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史記》(原名《太史公書》)。被公認為是中國史書的典範,該書記載了從上古傳說中的黃帝時期,到漢武帝元狩元年,長達3000多年的歷史,是「二十五史」之首,被魯迅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2]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