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史記·太史公自序》

《史記·太史公自序》

目錄

原文

幽、厲之後,周室衰微,諸侯專政,《春秋》有所不紀;而譜牒經略[3],五霸更盛衰,欲睹周世相先後之意,作《十二諸侯年表》第二。

春秋之後,陪臣秉政,強國相王;以至於秦,卒並諸夏,滅封地,擅其號[4]。作《六國年表》第三。

秦既暴虐,楚人發難,項氏遂亂,漢乃扶義征伐;八年之間,天下三嬗[5],事繁變眾,故詳著《秦楚之際月表》第四。

漢興已來,至於太初百年,諸侯廢立分削,譜紀不明,有司靡踵[6],強弱之原雲已也。作《漢興已來諸侯年表》第五。

維(高)祖元功[7],輔臣股肱,剖符而爵,澤流苗裔,忘其昭穆[8],或殺身隕國[9]。作《高祖功臣侯者年表》第六。

惠景之間,維申功臣宗屬爵邑,作《惠景間侯者年表》第七。

北討強胡,南誅勁越,征伐夷蠻,武功爰列。作《建元以來侯者年表》第八。諸侯既強,七國為從,子弟眾多,無爵封邑,推恩行義[10],其勢銷弱,德歸京師。作《王子侯者年表》第九。

國有賢相良將,民之師表也。維見漢興以來將相名臣年表,賢者記其治,不賢者彰其事。作《漢興以來將相名臣年表》第十。

注釋

  [1]尚:年代久遠。

  [2]譜牒:記載世系諡號的書冊。舊聞:古代文獻。

  [3]經略:論次大略。

  [4]擅其號:專稱皇帝之號。

  [5]三嬗(shan):三次更迭,指陳勝、項羽、劉邦的相繼號令天下。

  [6]有司靡踵:主管的人無法接續。

  [7]元功:創業之功。

  [8]忘其昭穆:分不清昭穆。古代宗廟,始祖居中,子孫分世次立於左右,左為昭、右為穆。

  [9]殺身隕國:身遭殺戮,國被廢除。

  [10]推恩行義:指漢武帝採納主父偃之策,使諸侯子弟均得為侯,名為推恩行義,實為削弱諸侯的措施。[1]

司馬遷

司馬遷(前145年或前135年~不可考),字子長,生於龍門(西漢夏陽、即今陝西省韓城市,另說今山西省河津市),西漢史學家、散文家。他以其「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的史識創作了中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史記》(原名《太史公書》)。被公認為是中國史書的典範,該書記載了從上古傳說中的黃帝時期,到漢武帝元狩元年,長達3000多年的歷史,是「二十五史」之首,被魯迅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2]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