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史記·大宛列傳騫既至烏孫》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史記·大宛列傳騫既至烏孫》

原文

「天子致賜,王不拜則還賜[2]。」昆莫起拜賜,其他如故。騫諭使指曰:「烏孫能東居渾邪地,則漢遣翁主為昆莫夫人[3]。」烏孫國分[4],王老,而遠漢,未知其大小,素服屬匈奴日久矣,且又近之,其大臣皆畏胡,不欲移徙,王不能專制[5]。騫不得其要領。昆莫有十餘子,其中子曰大祿,強,善將眾,將眾別居萬餘騎[6]。大祿兄為太子,太子有子曰岑娶,而太子早死。臨死謂其父昆莫曰:「必以岑娶為太子,無令他人代之。」昆莫哀而許之,卒以岑娶為太子。大祿怒其不得代太子也,乃收其諸昆弟,將其眾畔,謀攻岑娶及昆莫。昆莫老,常恐大祿殺岑娶,予岑娶萬餘騎別居,而昆莫有萬餘騎自備,國眾分為三,而其大總取羈屬昆莫,昆莫亦以此不敢專約於騫[7]。

騫因分遣副使使大宛、康居、大月氏、大夏、安息、身毒、于田、扜罙及諸旁國。烏孫發導譯送騫還,騫與烏孫遣使數十人,馬數十匹報謝,因令窺漢[8],知其廣大。

騫還到[9],拜為大行,列於九卿[10]。歲餘,卒。

段意

寫張騫出使烏孫歸國和去世的情況。張騫到烏孫,恰逢烏孫分裂為三,再加對漢朝不了解,故未締約結盟。張騫派副使出使附近國家,自己帶烏孫使者回國,以使他們了解漢朝。張騫回國後,拜為大行,位列九卿,過一年多去世。

注釋

  [1]大慚:很羞憤。

  [2]天子致賜句:這是天子賜給的,大王若不下拜,就請退還給我。

  [3]騫諭使指曰句:張騫要讓他知道漢皇意旨,就說:「烏孫若能東遷住到原渾邪王統治的地方,那麼漢朝願將王侯的公主嫁作昆莫夫人。」諭,告訴以使人知道;指,意圖、意思,這個意義又寫為「旨」;翁主,漢代諸王之女的稱呼,即後世之郡主。

  [4]烏孫國分:烏孫國分裂開。

  [5]專制:作主決定。

  [6]其中子曰大祿句:他的次子叫大祿,十分強悍,頗會帶兵,率領一萬多騎兵住在另一處。

  [7]國眾分為三句:國家力量分為三部分,只是大體名義上歸屬於昆莫,昆莫也因此而不敢獨自與張騫締結盟約。

  [8]因令窺漢:藉此讓他們看看漢朝(的國勢)。

  [9]騫還到:張騫回到漢朝。

  [10]九卿:古代中央政府九位高級官職的統稱。漢時九卿為:太常、光祿勛、衛尉、太僕、廷尉、大鴻臚、宗正、大司農、少府。[1]

司馬遷

司馬遷(前145年或前135年~不可考),字子長,生於龍門(西漢夏陽、即今陝西省韓城市,另說今山西省河津市),西漢史學家、散文家。他以其「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的史識創作了中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史記》(原名《太史公書》)。被公認為是中國史書的典範,該書記載了從上古傳說中的黃帝時期,到漢武帝元狩元年,長達3000多年的歷史,是「二十五史」之首,被魯迅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2]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