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史記·大宛列傳居匈奴中》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史記·大宛列傳居匈奴中》

原文

大宛聞漢之饒財[3],欲通不得,見騫,喜,問曰:「若欲何之?」騫曰:「為漢使月氏,而為匈奴所閉道[4]。今亡,唯王使人導送我[5]。誠得至,反漢,漢之賂遺王財物不可勝言。」大宛以為然,遣騫,為發導繹,抵康居,康居傳致大月氏[6]。大月氏王已為胡所殺,立其太子為王[7]。既臣大夏而居[8],地肥饒,少寇,志安樂。又自以遠漢,殊無報胡之心。騫從月氏至大夏,竟不能得月氏要領[9]。

留歲餘,還,並南山[10],欲從羌中歸,復為匈奴所得。留歲餘,單于死,左谷蠡王攻其太子自立,國內亂,騫與胡妻及堂邑父俱亡歸漢。漢拜騫為太中大夫[11],堂邑父為奉使君[12]。

騫為人強力,寬大信人,蠻夷愛之。堂邑父故胡人,善射,窮急射禽獸給食[13]。初,騫行時百餘人,去十三歲,唯二人得還。

段意

寫張騫逃出匈奴到大宛、康居、大月氏、大夏並返國的經過。張騫乘匈奴看守放鬆逃走,經過大宛、康居到了大月氏。由於大月氏已無報復匈奴之意,張騫沒有達到與大月氏結盟合攻匈奴的目的,於是他到了大夏,打算沿南山,從羌人地區繞道回國,不料又被匈奴扣留了一年多。這樣,他首次出使竟花了13年時間(前138—前126年),出發時的一百多人到歸國時,也只剩了他和甘父兩人。

注釋

  [1]益寬:(對張騫的看守)更加放鬆。

  [2]亡鄉:逃向。鄉,通「向」。

  [3]饒財:財富很多。

  [4]閉道:截斷去路。

  [5]導送:引路護送。

  [6]遣騫句:(大宛人)讓張騫出發,為他安排了嚮導和翻譯,到了康居,又從康居轉到大月氏去。繹,通「譯」;康居,古西域國名,漢時地處大宛西北,境域約今哈薩克斯坦南部及錫爾河中下游,王都卑闐城(今塔什干或奇姆肯特地)。

  [7]太子:《漢書·張騫傳》作「夫人」,《集解》引徐廣語:「一雲『夫人為王』,夷狄亦或女主。」說明少數民族是可以女子為君王的。

  [8]既臣大夏而居:已經將大夏作為臣子而統治了該地。大夏,中亞古國名,古希臘人稱為「巴克特里亞」,本為古波斯帝國一行省,公元前三世紀獨立,境約今阿富汗北部,都藍市城(今阿富汗巴里黑)。

  [9]要領:要害,意圖。

  [10]還,並南山:回國時,沿着南山走。並,連着;南山,指崑崙山、阿爾金山、祁連山。《漢書·西域傳》說:「南北有大山,其南山東出金城(今甘肅蘭州),與漢南山屬焉。」

  [11]太中大夫:職掌論議及顧問應對的官,無常事,唯詔令所使,是皇帝的高級參謀。

  [12]奉使君:西漢所置官號,天子使節之屬官。

  [13]窮急射禽獸給食:緊急無法時就射殺飛禽走獸作糧食充飢。[1]

司馬遷

司馬遷(前145年或前135年~不可考),字子長,生於龍門(西漢夏陽、即今陝西省韓城市,另說今山西省河津市),西漢史學家、散文家。他以其「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的史識創作了中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史記》(原名《太史公書》)。被公認為是中國史書的典範,該書記載了從上古傳說中的黃帝時期,到漢武帝元狩元年,長達3000多年的歷史,是「二十五史」之首,被魯迅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2]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