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史記·吳王濞列傳膠西群臣或聞王謀》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史記·吳王濞列傳膠西群臣或聞王謀》

原文

「承一帝[2],至樂也。今大王與吳西鄉[3],弟令事成[4],兩主分爭,患乃始結[5]。諸侯之地不足為漢郡什二[6],而為畔逆以憂太后[7],非長策也[8]。」王弗聽。遂發使約齊、菑川、膠東、濟南、濟北[9],皆許諾[10],而曰「城陽景王有義[11],攻諸呂[12],勿與[13],事定分之耳。」

諸侯既新削罰[14],振恐,多怨晁錯。及削吳會稽、豫章郡書至,則吳王先起兵,膠西正月丙午誅漢吏二千石以下[15],膠東、菑川、濟南、楚、趙亦然,遂發兵西[16]。齊王后悔,飲藥自殺,畔約[17]。濟北王城壞未完[18],其郎中令劫守其王[19],不得發兵[20]。膠西為渠率[21],膠東、菑川、濟南共攻圍臨菑[22]。趙王遂亦反[23],陰使匈奴與連兵[24]。

七國之發也[25],吳王悉其士卒[26],下令國中曰[27]:「寡人年六十二[28],身自將[29]。少子年十四[30],亦為士卒先[31]。諸年上與寡人比[32],下與少子等者,皆發[33]。」發二十餘萬人。南使閩越、東越[34],東越亦發兵從[35]。

段意

記七國起兵反叛漢朝。膠西王不聽群臣勸阻,派使者邀約了齊王、菑川王、膠東王、濟南王、濟北王參與反叛。當朝廷削減吳王會稽、豫章郡的文書到達時,吳王首先起兵,殺了朝廷任命的二千石級別以下的官吏。其他六國(除濟北王外)都出動軍隊向西進發。吳王劉濞要求14歲至62歲的人都參軍,共出動了20多萬人。東越也出動了軍隊。

注釋

  [1]或:有人。

  [2]承:輔佐。

  [3]鄉:通「向」。

  [4]弟令:即使。

  [5]乃:就。結:形成。

  [6]什二:十分之二。

  [7]畔逆:叛逆。憂太后:使太后擔憂。太后,指膠西太后。

  [8]長策:良策。

  [9]發使:派遣使者。

  [10]許諾:答應。

  [11]城陽景王:劉肥次子劉章。與周勃等共誅諸呂迎立代王為文帝,文帝封他為城陽王。前177年死,諡景王。有義:有正義感。

  [12]諸呂:指呂台、呂產、呂祿。他們都是高后的侄子。高后執政時,諸呂被封為王侯,執掌軍政大權。高后死後,諸呂陰謀作亂。

  [13]勿與:不要(同他)結盟。此時的城陽王實為繼承王位的劉章之子城陽共王劉喜。

  [14]既:已。新:剛,才。削罰:削減封地,遭受懲罰。

  [15]正月:一月。丙午:古代干支紀年的日期。漢吏:由朝廷直接任命的在各王國擔任重要職務的官吏,如太傅、丞相、中尉等。二千石:漢吏的俸祿,每月一百二十斛谷,是最高級官吏的俸祿等級。

  [16]發兵西:出動軍隊向西。

  [17]畔約:背叛了盟約。

  [18]城:城牆。未完:未修復完善。

  [19]郎中令:官名,俸祿為二千石,為九卿之一,掌守衛宮殿門戶。劫守:強制守護。

  [20]不得:不能。

  [21]渠率:即巨帥,大頭領。渠,通「巨」。率,通「帥」。

  [22]臨菑:縣名,在今山東淄博市東北舊臨淄北。

  [23]遂:劉遂。

  [24]陰使:秘密派遣使者出使。與:結盟。連兵:聯合軍隊。

  [25]發:發難,叛亂。

  [26]悉:全部,儘其所有。動詞。

  [27]國:封國。

  [28]寡人:古代君主的謙稱。

  [29]身自將:親自帶兵。

  [30]少子:小兒子。

  [31]先:先導。

  [32]諸年:各種年齡。比:相等。

  [33]發:出動。

  [34]閩越:古代越族的一支,居住在今福建地區,建都東冶(今福建福州)。劉濞叛亂,閩越未從。

  [35]東越:古代越族的一支。主要分布在今福建、浙江及江西部分地區。從:跟隨。[1]

司馬遷

司馬遷(前145年或前135年~不可考),字子長,生於龍門(西漢夏陽、即今陝西省韓城市,另說今山西省河津市),西漢史學家、散文家。他以其「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的史識創作了中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史記》(原名《太史公書》)。被公認為是中國史書的典範,該書記載了從上古傳說中的黃帝時期,到漢武帝元狩元年,長達3000多年的歷史,是「二十五史」之首,被魯迅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2]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