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史記·吳王濞列傳吳王濞者》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史記·吳王濞列傳吳王濞者》

原文

高帝已定天下[3],七年,立劉仲為代王[4]。而匈奴攻代[5],劉仲不能堅守[6],棄國亡[7],間行走洛陽[8],自歸天子[9]。天子為骨肉故[10],不忍致法[11],廢以為郃陽侯[12]。高帝十一年秋[13],淮南王英布反[14],東並荊地[15],劫其國兵[16],西度淮[17],擊楚[18],高帝自將往誅之[19]。劉仲子沛侯濞年二十,有氣力,以騎將從破布軍蘄西會甄[20],布走。荊王劉賈為布所殺[21],無後[22]。上患吳、會稽輕悍[23],無壯王以填之[24],諸子少[25],乃立濞於沛為吳王[26],王三郡五十三城[27]。已拜受印[28],高帝召濞相之[29],謂曰[30]:「若狀有反相[31]。」心獨悔[32],業已拜[33],因拊其背[34],告曰:「漢後五十年東南有亂者,豈若邪[35]?然天下同姓為一家也,慎無反!」濞頓首曰:「不敢。」

段意

高帝時,淮南王英布反叛,併吞並了楚國的封地,挾制了楚國的軍隊。漢高帝之兄劉仲之子劉濞以騎兵將軍的身分隨高帝粉碎了英布軍。高帝封劉濞作吳王,同時警告劉濞,以後千萬不要反叛。

注釋

  [1]濞(bi):劉濞。泗水郡沛縣(今江蘇沛縣)人,初封沛侯,後封吳王。

  [2]高帝:漢高祖劉邦。西漢第一代皇帝,前202年至前195年在位。

  [3]定天下:平定天下。劉邦打敗項羽後統一天下,自己稱漢太祖高皇帝。

  [4]代王:封國建都代縣(今河北省蔚縣東北),領有雲中、雁門、代三郡。

  [5]匈奴:北方遊牧民族,秦漢之際冒頓單于統一各部建立奴隸制國家政權,常南下侵擾。

  [6]堅守:堅決守衛。

  [7]棄國亡:放棄封地逃跑。國,封地。

  [8]間(jian)行:隱蔽地走小路。走洛陽:跑到洛陽。洛陽,今河南省洛陽市東北白馬寺東,漢置洛陽縣。

  [9]歸:投案自首。天子:指漢高祖劉邦。

  [10]骨肉:比喻至親。

  [11]致法:給以法辦。

  [12]廢:廢除(代王封賜)。郃(he)陽:縣名,今陝西郃陽縣。

  [13]高帝十一年:前196年。

  [14]英布:即黥(qing)布。早年犯法,受過黥刑,故名黥布。陳勝、吳廣起義後,以數千人歸附。後隨項羽,屢次以少勝多,功冠諸侯,前206年立為九江王。後歸漢,前203年高帝立為淮南王。高帝十一年因韓信被誅,內心驚恐,勒兵戒備,被人告發,遂反叛。後兵敗為番陽所殺。

  [15]並:吞併。荊:漢封國,建都吳縣(今江蘇省蘇州市)。

  [16]劫其國兵:強行挾制了封國的軍隊。

  [17]度:通「渡」。淮:淮水。

  [18]楚:漢高祖少弟劉交的封國,建都彭城(今江蘇省徐州市)。

  [19]自將(jiang):自己統率軍隊。誅:討伐。

  [20]騎將:騎兵將領。從:跟隨。破:打敗。蘄(qi):蘄縣,在今安徽省宿縣南蘄縣東。會甀(gui chui):鄉名,今安徽省宿縣境內。

  [21]劉賈:漢高祖堂兄,劉邦稱帝後封荊王。

  [22]後:後代。

  [23]吳:吳郡,楚漢之際項羽分會稽郡設置,漢初仍置,漢武帝後廢。會(kuai)稽:郡名。郡治吳縣(今江蘇省蘇州市)。輕悍:輕佻強悍。指民風。

  [24]壯:成年。填(zheng):通「鎮」,鎮守。

  [25]諸子:指劉氏的後代。少:年少。

  [26]立濞於沛為吳王:漢高祖劉邦在沛縣決定把劉濞封為吳王。

  [27]王(wang):做……的王。

  [28]拜:任命,授予。

  [29]相:察看相貌。

  [30]謂:告訴。

  [31]若:你。狀:相貌。反:反叛。

  [32]獨:獨自。

  [33]業已:已經。

  [34]拊:撫摩。

  [35]豈若邪:難道是你嗎?

  [36]頓首:頭叩地。[1]

司馬遷

司馬遷(前145年或前135年~不可考),字子長,生於龍門(西漢夏陽、即今陝西省韓城市,另說今山西省河津市),西漢史學家、散文家。他以其「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的史識創作了中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史記》(原名《太史公書》)。被公認為是中國史書的典範,該書記載了從上古傳說中的黃帝時期,到漢武帝元狩元年,長達3000多年的歷史,是「二十五史」之首,被魯迅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2]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