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司馬相如列傳於是乎背秋涉冬》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史記·司馬相如列傳於是乎背秋涉冬》
原文
乘鏤象,六玉虯,拖蜺旌,靡雲旗,前皮軒,後道游[2];孫叔奉轡,衛公驂乘,扈從橫行,出乎四校之中[3]。鼓嚴簿,縱獠者,江河為阹,泰山為櫓[4],車騎雷起,隱天動地,先後陸離,離散別追,淫淫裔裔,緣陵流澤,雲布雨施[5]。
「生貔豹,搏豺狼,手熊羆,足野羊,蒙鶡蘇,絝白虎,被豳文,跨野馬[6]。陵三嵏之危,下磧歷之坻;徑陵赴險,越壑厲水[7]。推蜚廉,弄解豸,格瑕蛤,鋋猛氏,罥騕褭[8],射封豕[9]。 箭不苟害,解脰陷腦[10];弓不虛發,應聲而倒。
「於是乎乘輿彌節裴回,翱翔往來,睨部曲之進退,覽將率之變態。然後浸潭促節,倏復遠去[11]。流離輕禽,蹴履狡獸。轊白鹿,捷狡兔[12]。軼赤電,遺光耀,追怪物,出宇宙。彎繁弱,滿白羽,射游梟,櫟蜚虡[13]。擇肉後發,先中命處。弦矢分,藝殪仆[14]。
「然後揚節而上浮,陵驚風,歷駭飆,乘虛無,與神俱[15]。轔玄鶴,亂昆雞,遒孔鸞,促,拂鷖鳥,捎鳳皇,捷鴛雛,掩焦明[16]。
「道盡塗殫,回車而還。招搖乎襄羊,降集乎北紘[17]。率乎直指,闇乎反鄉[18]。 蹷石闕,歷封巒,過䧴鵲,望露寒。 下棠梨,息宜春,西馳宣曲,濯鷁牛首[19]。登龍台,掩細柳。觀士大夫之勤略,鈞獠者之所得獲[20]。徒車之所轔轢,乘騎之所蹂若,人民之所蹈��[21]。與其窮極倦,驚憚慴伏,不被創刃而死者,佗佗籍籍,填坑滿谷,揜平彌澤[22]。
段意
鋪敘漢天子校獵上林的壯盛場面和部下獵獲眾多的景象。
注釋
[1]背:去。涉:入。校獵:設欄柵圍圈野獸,然後獵取。
[2]鏤象:象牙鑲鏤車輅的車。玉虯(qiu):用玉裝飾的駿馬。虯,龍,此形容馬。蜺旌:旌之色采裝飾得如虹霓。皮軒:獸皮裝飾之車。道游:導車、游車,隨從天子乘輿之車。
[3]孫叔:指武帝時太僕公孫賀,一說指古之善御者孫陽。衛公:大將軍衛青,一說指古之善御者衛莊公。扈從:護從,侍衛。四校:四支校獵部隊。
[4]鼓嚴簿:擊鼓於森嚴的鹵簿中。鹵簿:天子的儀仗侍衛隊伍。阹(qu):遮獲禽獸所圍的陣。櫓:瞭望樓。
[5]隱天:震天。陸離:分布貌。別追:分別追逐。淫淫裔裔:緩緩流動貌。流澤:流遍川澤。雲布雨施:形容校獵人眾遍布陵澤,如雲布於天、雨降於地。
[6]生:生擒。貔(pi):豹類。手:手擊。足:足蹴踏。蒙:戴。鶡(he)蘇:鶡尾所飾帽。絝(ku):古袴字。絝白虎:穿着有白虎圖案的褲。豳(bing)文:斑紋之衣。
[7]陵:上。三嵏:三重之山。磧(qi)歷:有沙石而不平。坻(di):水中高處。厲水:涉水而渡。
[8]推:當為「椎」,擊殺。蜚廉:龍雀,鳥身鹿頭。解豸:似鹿而一角,神獸。格:搏擊而殺之。瑕蛤:獸名。鋌(yan):用鋌刺殺。鋋為鐵柄短矛。猛氏:似熊而小。罥(juan):用網羅系捕。騕褭 (yaoniao):神馬,赤毛金嘴,日行萬里。
[9]封豕:大豬。
[10]苟:隨便、馬虎。害:指射中、射傷。解:分解。脰(dou):頸項。
[11]浸潭:漸進。促節:放快車速。倏復(shuxiong):倏忽。
[12]流離:使獸困苦。轊(wei):用車軸頭衝殺。捷:此為疾取之意。
[13]繁弱:古夏後氏之良弓。滿:拉弓直至箭頭。白羽:飾白羽之箭。游梟:又名梟羊,形似人,長唇,披髮,食人。櫟:擊。蜚虡(ju):鹿頭龍身神獸。
[14]擇肉:選擇肉肥者(禽獸)而射。先中命處:必射中事先指明之處。藝:箭靶子,此指被射的禽獸。殪(yi):一發箭即死。仆(fu):倒斃。
[15]節:馬鞭。上浮:上浮於天空。駭飆:即驚風。飆指從下而上的疾風。
[16]亂:亂其行列。昆雞:似鶴,黃白色。遒:逼迫。促:使之迫促。拂:擊。捎:以竿擊打。掩:捕捉。焦明:西方鳥名,似鳳。
[17]殫:盡。招搖:同,「逍遙」。襄羊:同「徜徉」。 北紘(hong):極北之地。
[18]直指:一直前去。闇(an)乎反鄉:忽然回頭(反向)而行。
[19](jue):踏,登。石闕:與下文「封巒」、「䧴鵲」、「露寒」均為觀名。棠梨:與「宜春」、「宣曲」均為宮名。濯鷁:持櫂行船。濯,通「櫂」。牛首:池名。
[20]龍台:觀名。掩:休息。細柳:觀名。勤略:勤勞和智略。鈞:較量其多少。
[21]轔轢:車輪輾壓。 蹂若:踐踏。 蹈��:同「蹈藉」,踐踏。
[22](ju):疲倦之極。慴(zhe)伏:驚恐而伏。被:受。創刃:刀刃所傷。佗佗籍籍:眾多而布滿地面。揜平:掩蔽平原。彌:滿。[1]
司馬遷
司馬遷(前145年或前135年~不可考),字子長,生於龍門(西漢夏陽、即今陝西省韓城市,另說今山西省河津市),西漢史學家、散文家。他以其「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的史識創作了中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史記》(原名《太史公書》)。被公認為是中國史書的典範,該書記載了從上古傳說中的黃帝時期,到漢武帝元狩元年,長達3000多年的歷史,是「二十五史」之首,被魯迅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2]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