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史記·司馬相如列傳且夫齊》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史記·司馬相如列傳且夫齊》

原文

君未睹夫巨麗也,獨不聞天子之上林[1]乎?左蒼梧,右西極,丹水更其南,紫淵徑其北[2];終始霸滻,出入涇渭;酆、鄗、潦、潏,紆餘委蛇,經營乎其內[3]。蕩蕩兮八川分流,相背而異態。東西南北,馳騖往來,出乎椒丘之闕,行乎洲淤之浦,徑乎桂林之中,過乎泱莽之野[4]。汩乎渾流,順阿而下,赴隘陝之口。觸穹石,激堆埼,沸乎暴怒,洶湧滂㵒[5]。浡滵汩,湢測泌[6]。橫流逆折,轉騰潎洌[7]。澎濞沆瀣,穹隆雲撓,蜿灗膠戾[8]。逾波趨浥,蒞蒞下瀨。批岩沖壅,奔揚滯沛[9]。臨坻注壑,瀺灂霣墜。湛湛隱隱,砰磅訇磕[10]。潏潏淈淈,湁潗鼎沸[11]。馳波跳沫,汩㴔漂疾,悠遠長懷[12]。寂漻無聲,肆乎永歸[13]。然後灝溔潢漾,安翔徐徊。翯乎滈滈,東注大湖,衍溢陂池[14]。於是乎蛟龍赤螭,䲛螹離。鰅鱅鰬魠,禺禺鱋魶[15]。揵鰭擢尾[17],振鱗奮翼,潛處於深岩。魚鱉讙聲,萬物眾夥。明月珠子,玓江靡[18]。蜀石黃碝,水玉磊砢[19]。磷磷爛爛,采色澔旰[20],叢積乎其中。鴻鵠鷫鴇,鴐鵝鸀,鵁鶄䴉目[21],煩鶩鷛,鵁鸕[22],群浮乎其上。泛淫泛濫,隨風澹淡[23]。與波搖盪,掩薄草渚。唼喋菁藻,咀嚼菱藕[24]。

段意

無是公誇耀大一統王朝之「巨麗」。先夸行經上林苑的「蕩蕩乎八川分流」氣象,以及八川水產之豐饒。

注釋

  [1]上林:苑名,在長安西。秦時已建,漢武帝又加擴建,周圍三百里,有離宮七十所。

  [2]蒼梧:郡名,治所在今廣西。西極:西境極遠之地。這兩句從極大的範圍里描述上林苑的處所。一說蒼梧、西極,指上林苑東、西邊上的兩個小地方。更:經歷。紫淵:淵名,在長安北。

  [3]霸、滻:兩水名。終始:此誇張霸、滻被整個包容在上林苑內。酆(feng)、鄗(hao):二水名。潦(lao)、潏(jue):二水名。紆餘委蛇(yi):水流宛轉曲折。經營:周旋之意。

  [4]八川:即指上述八水。椒丘之闕:長着椒木的小山,其峰相對如宮闕。淤(yu):即水洲。浦:水邊。桂林:桂樹林。泱(yang)莽:廣大貌。

  [5]阿(e):大丘陵。隘陝:即狹隘。穹石:大石。堆:沙堆。埼(qi):曲岸頭。滂㵒(pai):同「澎湃」。

  [6](bi)浡:水盛貌。滵(mi)汩:水流疾速貌。湢測:相逼。湢(bi):迫。泌(bijie):水流相擊。

  [7]潎洌(pielie):水流翻騰衝擊聲。

  [8]穹隆:水波高起貌。雲撓:迴旋曲折如雲。蜿灗(wanshan):盤曲展轉。膠戾:糾纏縈繞貌。

  [9]趨浥(yi):流向低濕處。蒞蒞(li):水流貌。瀨(lai):水流沙石上的急湍。批:擊。壅:曲堤。滯沛:水流驚疾貌。

  [10]瀺灂(chanzhuo):水小聲也。霣:同「隕」。湛湛:水深貌。隱隱:水盛貌。砰(ping)磅訇(hong)磕(ke):水流鼓怒聲。

  [11]潏(yu)潏淈(gu)淈:水湧出貌。湁潗(chiji):水沸貌。

  [12]汩㴔(xi):急轉貌。漂疾:同「剽疾」,猛悍迅疾。長懷:長歸。

  [13]肆:安然。永:長。

  [14]灝(hao)溔(yao)潢漾:浩蕩無際貌。翯(hao):水光。滈滈(hao):水發白光。大湖:關中巨湖。或曰即上林苑之昆明湖。衍溢:水漫溢而出。陂(pi)池:池塘。

  [15]䲛(gengmeng):魚名,似鱔。螹離:魚名。鰅(yong):魚名,皮有文采。鱅(yong):似鰱而黑。鰬(qian):形似鱔。魠(tuo):魚名,頰黃口大。禺禺:魚名,皮有毛,黃地黑文。鱋(ta):比目魚。(na):鯢魚,有四足,聲如嬰兒。

  [17]揵(qian):舉。擢:擺動。

  [18]讙(huan):。明月:大珠。玓(dili):珠光閃耀。江靡:江邊。

  [19]蜀石:次於玉之石。黃碝(ruan):黃色美石,次於玉。水玉:水晶石。磊砢(ke):委積眾多。

  [20]磷磷爛爛:玉石色澤璀璨貌。澔旰(haohan):光采盛貌。

  [21]鷫(su):即鷫鷞,似雁,毛呈綠色。鴇(bao):似雁而無後指。鸀(zhuyu):長頸赤目,似鴨而大,紫紺色水鳥。鵁鶄(jiaojing):似鳧,高腳,有紅毛冠。䴉(xuan)目:水鳥名,大於鷺而短尾,毛呈紅白色。

  [22]煩鶩:似鴨而小。鷛(yongqu):俗名水雞。(zhenci):水鳥名,毛呈蒼黑色。鵁鸕:即鸕鶿,捕魚水鳥。


  [23]泛淫泛濫:浮游貌。澹淡:飄浮貌。

  [24]掩薄:蔽依。唼喋(shadie):魚吃食。菁、藻:水草。[1]

司馬遷

司馬遷(前145年或前135年~不可考),字子長,生於龍門(西漢夏陽、即今陝西省韓城市,另說今山西省河津市),西漢史學家、散文家。他以其「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的史識創作了中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史記》(原名《太史公書》)。被公認為是中國史書的典範,該書記載了從上古傳說中的黃帝時期,到漢武帝元狩元年,長達3000多年的歷史,是「二十五史」之首,被魯迅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2]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