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史記·佞幸列傳甚哉愛憎之時》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史記·佞幸列傳甚哉愛憎之時》

原文

甚哉愛憎之時[1]!彌子瑕之行[2],足以觀後人佞幸矣。雖百世可知也[3]。

段意

以彌子瑕之同一事件卻因君王的愛憎不一導致得幸與被罪之前後不同的結果,為佞幸者戒。

注釋

  [1]甚哉愛憎之時:意思是說,封建專制統治者在愛憎不同的時機,對待同一個人或同一事件可以採取截然相反的態度,佞幸小人的安危禍福是萬分難測的。

  [2]彌子瑕: 春秋時衛靈公的幸臣。曾偽托君命駕君車回家,又食桃而甘,以其半奉君。兩事當時俱為靈公稱讚,後又因此得罪。

  [3]雖:即使。[1]

司馬遷

司馬遷(前145年或前135年~不可考),字子長,生於龍門(西漢夏陽、即今陝西省韓城市,另說今山西省河津市),西漢史學家、散文家。他以其「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的史識創作了中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史記》(原名《太史公書》)。被公認為是中國史書的典範,該書記載了從上古傳說中的黃帝時期,到漢武帝元狩元年,長達3000多年的歷史,是「二十五史」之首,被魯迅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2]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