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史記·伯夷列傳天道無親》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史記·伯夷列傳天道無親》

原文

天道無親,常與善人[1]。」若伯夷、叔齊,可謂善人者非邪?積仁潔行如此而餓死!且七十子之徒[2],仲尼獨薦顏淵為好學[3]。然回也屢空[4],糟糠不厭[5],而卒蚤夭[6]。天之報施善人,其何如哉?盜蹠日殺不辜[7],肝人之肉[8],暴戾恣睢[9],聚黨數千人橫行天下,竟以壽終。是遵何德哉?此其尤大彰明較著者也[10]。若至近世,操行不軌[11],專犯忌諱[12],而終身逸樂富厚,累世不絕。或擇地而蹈之[13],時然後出言[14],行不由徑[15],非公正不發憤[16],而遇禍災者,不可勝數也。余甚惑焉,倘所謂天道,是邪非邪?

子曰「道不同不相為謀」[17],亦各從其志也。故曰「富貴如可求,雖執鞭之士,吾亦為之。如不可求,從吾所好」[18]。「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19]。舉世混濁,清士乃見,豈以其重若彼,其輕若此哉[20]?

「君子疾沒世而名不稱焉[21]。」賈子曰:「貪夫徇財,烈士徇名,夸者死權,眾庶馮生[22]。」「同明相照,同類相求。」「雲從龍,風從虎,聖人作而萬物睹。[23]」伯夷、叔齊雖賢,得夫子而名益彰。顏淵雖篤學,附驥尾而行益顯[24]。岩穴之士[25],趣舍有時若此[26],類名堙滅而不稱[27],悲夫! 閭巷之人[28],欲砥行立名者[29],非附青雲之士[30],惡能施於後世哉[31]?

段意

由伯夷、叔齊事跡所引發的議論。首先作者將夷、齊的遭遇上升到歷史的高度,總結出操行不軌終身逸樂,正道直行而遇禍災是一種普遍的社會現象,從而對「天道不親常與善人」的傳統觀念提出質疑。其次引孔子之言說明儘管社會不公,天道虛惑,然而道德操行自有標準和定論。最後就伯夷、叔齊得夫子而名益彰,岩穴之士類名堙滅而不稱說明砥行立名之不易,深寄個人之感慨。

注釋

  [1]與:幫助。此句謂上天公正無私專門幫助好人。原文見《老子》七十九章。

  [2]七十子之徒:指孔門有出息的弟子。傳說孔子弟子三千,其中七十二人最有賢能,而《仲尼弟子列傳》載孔子曰:「受業身通者七十有七人」。七十子,舉其成數。

  [3]獨薦顏淵為好學:《論語·雍也》載孔子曰:「有顏回者好學,不遷怒,不二過,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則亡,未聞好學者也。」薦:稱舉。

  [4]屢空:常常處於缺吃少穿的貧困之中。空:衣食短缺。

  [5]糟糠不厭:言最粗劣的飯食都得不到滿足。糟糠:本指酒渣和米糠。這裡泛指粗劣食品。厭:通「饜」,吃飽、滿足。

  [6]蚤夭:早死。蚤,通「早」。天:夭折,未成年而死。

  [7]盜蹠:傳說中的大盜,名蹠。蹠亦作「跖」。不辜:無罪之人。

  [8]肝:瀧川資言《史記會注考證》雲:「肝,疑當作膾。」膾:切肉成絲狀。

  [9]暴戾恣睢:兇狠殘暴,任意殺人。恣睢:放縱情性,為所欲為。

  [10]尤大:尤其,非常。彰明較著:四個同義詞並列,皆明顯之意。較:明也。

  [11]不軌:不正。

  [12]忌諱:法令禁止之事。

  [13]擇地蹈之:擇地而行,言做事謹慎。蹈:行。

  [14]時然後出言:看準時機才開口說話。時:適時。

  [15]行不由徑:正道而行,不抄近路。徑:小路。

  [16]非公正不發憤:言不是公正的事不奮發去做。《史記評林》引董份曰「太史公寓言為李陵遭刑之意。」

  [17]道不同不相為謀:志向不同的人不能互相為對方出謀劃策。語見《論語·衛靈公》。

  [18]富貴如可求幾句:謂富貴如憑人力而求得到,雖去干再下賤的差事也在所不辭;如憑人力追求不到,那麼我就按我本來的志趣去做。孔子認為「富貴在天」,非人力所致,故這幾句的主旨在「從吾所好」。其語出《論語·述而》。

  [19]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語出《論語·子罕》。凋,凋零、枯萎。

  [20]豈以其重若彼,其輕若此哉:此句歧意難定,大概是說難道是因其世俗之人那樣重視富貴,其高潔之上又這樣輕視富貴嗎? 以:因為。

  [21]君子疾沒世而名不稱:孔子語,出《論語·衛靈公》。 疾:擔心。 沒世:死去。 稱:稱譽。

  [22]貪夫徇財幾句:出自賈誼《��鳥賦》。 徇:通「殉」。為追求某種東西獻身。烈士:有氣節的人。夸者:矜誇自大而有野心的人。死權:為權勢而死。馮生:貪生。馮:通「憑」,貪。

  [23]同明相照幾句:出自《易·乾卦》。原文作「同聲相應,同氣相求,水流濕,火就燥,雲從龍,風從虎,聖人作而萬物睹。」同明相照,同類相求:意即同是火光互相照應,同類的東西互相應求。雲從龍,風從虎:《史記集解》引王肅雲:「龍舉而景雲從,虎嘯而谷風應。」聖人作而萬物睹:言萬物經聖人述作詮釋,其義理才大明於天下。睹:顯示。

  [24]附驥尾:本義如《史記索隱》雲「蒼蠅附驥尾而致千里」。引申為附於名人之後,憑藉他而出名。

  [25]岩穴之士:住在深山岩洞之中的隱居之士。岩穴:山洞。

  [26]趣舍有時若此:猶言出處有時如同伯夷、叔齊。趣:通「趨」,出仕。舍:捨棄世事,即隱退。

  [27]類名:美名。類,善。堙(yin)滅,埋沒。

  [28]閭巷之人:民間普通之人。

  [29]砥行立名:修煉操行,樹立美名。砥:磨鍊。

  [30]青雲之士:指品德高超志行高潔或官高爵顯之人。

  [31]惡能施於後世哉:怎能名傳後世呢? 惡(wu):怎麼。施(yi):延,流傳。[1]

司馬遷

司馬遷(前145年或前135年~不可考),字子長,生於龍門(西漢夏陽、即今陝西省韓城市,另說今山西省河津市),西漢史學家、散文家。他以其「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的史識創作了中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史記》(原名《太史公書》)。被公認為是中國史書的典範,該書記載了從上古傳說中的黃帝時期,到漢武帝元狩元年,長達3000多年的歷史,是「二十五史」之首,被魯迅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2]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