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史記·伍子胥列傳員父曰伍奢》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史記·伍子胥列傳員父曰伍奢》

原文

員父曰伍奢。員兄曰伍尚。其先曰伍舉,以直諫事楚莊王,有顯[2],故其後世有名於楚。

楚平王有太子名曰建[3],使伍奢為太傅[4],費無忌為少傅[5]。無忌不忠於太子建。平王使無忌為太子取婦於秦[6],秦女好[7],無忌馳歸報平王曰:「秦女絕美,王可自取,而更為太子取婦[8]。」平王遂自取秦女而絕愛幸之[9],生子軫。更為太子取婦。

無忌既以秦女自媚於平王[10],因去太子而事平王。恐一旦平王卒而太子立,殺己,乃因讒太子建。建母,蔡女也,無寵於平王。平王稍益疏建[11],使建守城父,備邊兵[12]。

頃之[13],無忌又日夜言太子短於王曰[14]:「太子以秦女之故,不能無怨望[15],願王少自備也[16]。自太子居城父,將兵[17],外交諸侯,且欲入為亂矣[18]。」平王乃召其太傅伍奢考問之[19]。伍奢知無忌讒太子於平王,因曰:「王獨奈何以讒賊小臣疏骨肉之親乎[20]?」無忌曰:「王今不制[21],其事成矣。王且見禽[22]。」於是平王怒,囚伍奢,而使城父司馬奮揚往殺太子[23]。行未至,奮揚使人先告太子:「太子急去,不然將誅。」太子建亡奔宋[24]。

無忌言於平王曰:「伍奢有二子,皆賢,不誅且為楚憂[25]。可以其父質而召之[26],不然且為楚患。」王使使謂伍奢曰[27]:「能致汝二子則生[28],不能則死。」伍奢曰:「尚為人仁,呼必來。員為人剛戾忍訽[29],能成大事,彼見來之並禽[30],其勢必不來。」王不聽,使人召二子曰:「來,吾生汝父[31];不來,今殺奢也。」伍尚欲往,員曰:「楚之召我兄弟,非欲以生我父也,恐有脫者後生患[32],故以父為質,詐召二子。二子到,則父子俱死。何益父之死[33]?往而令仇不得報耳[34]。不如奔他國,借力以雪父之恥。俱滅,無為也[35]。」伍尚曰:「我知往終不能全父命。然恨父召我以求生而不往[36],後不能雪恥,終為天下笑耳。」謂員:「可去矣!汝能報殺父之仇,我將歸死[37]。」尚既就執[38],使者捕伍胥[39]。伍胥貫弓執矢向使者[40],使者不敢進,伍胥遂亡。聞太子建之在宋,往從之。奢聞子胥之亡也,曰:「楚國君臣且苦兵矣。」伍尚至楚,楚並殺奢與尚也。

段意

寫伍子胥的家世和父兄遭害,自己被迫出奔:伍子胥祖父伍舉事楚莊王,直言敢諫。父親伍奢在楚平王時官太子太傅,為人正直。兄伍尚,性仁厚。因楚平王無道,聽信費無忌的讒言,伍奢、伍尚被殺,伍子胥逃往宋國。

注釋

  [1]員:讀yun。

  [2]先:前輩。伍舉:伍員的祖父。諫:直言規勸。事:侍奉。楚莊王:姓熊,名侶。春秋中期楚國國君。有顯:有名聲。

  [3]楚平王:名棄疾,即位後改名居。

  [4]太傅:輔導太子的官。

  [5]少傅:也是輔導太子的官。

  [6]取:通「娶」。

  [7]好:美麗。

  [8]更:另外。

  [9]絕愛幸:極為寵愛。

  [10]媚:討好。

  [11]稍益:逐漸。

  [12]城父:邑名。在今安徽亳縣。備邊兵:防守邊境。

  [13]頃之:不多久。

  [14]短:缺點,過失。

  [15]以:因。望:埋怨。

  [16]少自備:自己稍加防備。少:稍微。

  [17]將(jiang):統領。

  [18]且欲:將要。且、欲都有「將」意。

  [19]考問:考訊審問。

  [20]獨:偏偏。奈何:為何。賊:傷害。這句意思是:大王為何偏偏因小臣說了一些害人的壞話,便疏遠骨肉至親呢?

  [21]制:約束。

  [22]見禽:被擒。禽:通「擒」。

  [23]司馬:掌軍事的官。

  [24]亡:逃。宋:國名,都商丘(今河南商丘)。

  [25]憂:禍患。

  [26]可以其父質:可把他們父親作為人質。召之:將他們引來。

  [27]使使:派個使者。前一使字作「派遣」講。

  [28]致:招來。

  [29]剛戾(li)忍訽(gou):剛強而能忍受恥辱。戾:猛烈。訽,同「詬」,辱。

  [30]來之並禽:來了會一併被擒。

  [31]生汝父:饒恕你們父親不死。生:使……生。

  [32]脫:逃脫。

  [33]何益父之死:對父親的死有何好處。

  [34]往而令仇不得報耳:一去就使仇不能報了。

  [35]無為:無意義。

  [36]恨:遺憾。

  [37]歸死:受死

  [38]就執:被擒。

  [39]伍胥:伍子胥的省稱。

  [40]貫(wan)弓:拉開弓。貫:通「彎」,開弓。[1]

司馬遷

司馬遷(前145年或前135年~不可考),字子長,生於龍門(西漢夏陽、即今陝西省韓城市,另說今山西省河津市),西漢史學家、散文家。他以其「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的史識創作了中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史記》(原名《太史公書》)。被公認為是中國史書的典範,該書記載了從上古傳說中的黃帝時期,到漢武帝元狩元年,長達3000多年的歷史,是「二十五史」之首,被魯迅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2]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