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史記·樂毅列傳樂閒居燕三十餘年》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史記·樂毅列傳樂閒居燕三十餘年

原文

樂閒曰:「趙,四戰之國也[2],其民習兵,伐之不可。」燕王不聽,遂伐趙,趙使廉頗擊之,大破栗腹之軍於鄗[3],禽栗腹、樂乘[4]。樂乘者,樂閒之宗也[5]。於是樂閒奔趙,趙遂圍燕。燕重割地以與趙和,趙乃解而去。

燕王恨不用樂閒,樂閒既在趙,乃遺樂閒書曰:「紂之時[6],箕子不用[7],犯諫不怠[8],以冀其聽;商容不達,身祇辱焉[9],以冀其變。 及民志不入,獄囚自出[10],然後二子退隱。故紂負桀暴之累,二子不失忠聖之名[11]。何者?其憂患之盡矣[12]。今寡人雖愚,不若紂之暴也;燕民雖亂,不若殷民之甚也。室有語,不相盡,以告鄰里[13]。二者[14],寡人不為君取也。」

樂閒、樂乘怨燕不聽其計,二人卒留趙。趙封樂乘為武襄君。

其明年,樂乘、廉頗為趙圍燕,燕重禮以和,乃解。

後五歲,趙孝成王卒[15]。襄王使樂乘代廉頗[16]。廉頗攻樂乘,樂乘走,廉頗亡入魏。其後十六年而秦滅趙。

其後二十餘年,高帝過趙[17],問:「樂毅有後世乎?」對曰:「有樂叔。」高帝封之樂鄉[18],號曰華成君。華成君,樂毅之孫也。而樂氏之族有樂瑕公、樂臣公[19],趙且為秦所滅,亡之齊高密[20]。樂臣公善修黃帝、老子之言,顯聞於齊,稱賢師。

段意

寫樂毅子樂閒在燕不為王所用,效其父回歸趙國,以及樂氏宗姓在趙的情況。

注釋

  [1]燕王喜:燕惠王孫,公元前254—前222年在位。

  [2]四戰之國:四面受敵之國。趙西接秦、樓煩,南接韓、魏,東接燕、齊,北接匈奴,常與之作戰,故稱。

  [3]鄗(hao)趙邑名,故址在今河北柏鄉縣北。

  [4]禽:同「擒」。

  [5]宗:同祖的族人。

  [6]紂:商末暴君。即帝辛,名受。

  [7]箕子:紂的叔父,官至太師,封於箕(今山西太谷東北)。因直諫觸怒紂王,被囚。

  [8]犯諫:敢於冒犯君主威嚴直言進諫。

  [9]商容:紂王的賢臣,因忠直被黜。祇(qi):通「疧」,病。商容三句謂商容不得志,身遭凌辱,仍希望紂王改變主意。

  [10]民志二句:言商朝政治的腐敗和混亂:民願不能上達,法官失職,罪犯從獄中跑出。

  [11]故紂二句:因此紂王蒙受了夏桀暴虐的罪名,而箕子、商容兩人則留下了忠臣賢聖的好名聲。桀:夏末暴君。累:惡名。

  [12]其憂患之盡:指箕子、商容盡了憂國憂民的職責。

  [13]室:家庭內部。語:爭吵,此三句怨樂閒棄燕奔趙,是將家醜告知鄰里。

  [14]二者:指樂閒奔趙和宣君過兩件事。岡白駒曰:「輕棄寡人,而往他國,非厚道之誼。不教不及,而明其過,非臣子之情。」(見《史記會注考證》)。

  [15]趙孝成王:趙惠王子,名丹。公元前265—前245年在位。

  [16]襄王:即趙悼襄王,孝成王子,公元前244—前236年在位。

  [17]高帝:漢高祖劉邦。

  [18]樂鄉:本為趙邑,漢置縣。故地約當今河北冀縣。

  [19]樂瑕公:不詳。樂臣公:趙人,好黃老,不仕趙,趙亡東到齊。

  [20]高密:縣名,故址在今山東高密西南。[1]

司馬遷

司馬遷(前145年或前135年~不可考),字子長,生於龍門(西漢夏陽、即今陝西省韓城市,另說今山西省河津市),西漢史學家、散文家。他以其「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的史識創作了中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史記》(原名《太史公書》)。被公認為是中國史書的典範,該書記載了從上古傳說中的黃帝時期,到漢武帝元狩元年,長達3000多年的歷史,是「二十五史」之首,被魯迅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2]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