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史記·樂毅列傳樂羊為魏文侯將》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史記·樂毅列傳樂羊為魏文侯將》

原文

樂羊為魏文侯將[2],伐取中山[3],魏文侯封樂羊以靈壽[4]。樂羊死,葬於靈壽,其後子孫因家焉。中山復國[5],至趙武靈王時復滅中山[6],而樂氏後有樂毅。

樂毅賢,好兵,趙人舉之。及武靈王有沙丘之亂[7],乃去趙適魏。聞燕昭王以子之之亂[8],而齊大敗燕[9],燕昭王怨齊,未嘗一日而忘報齊也。燕國小,僻遠,力不能制,於是屈身下士,先禮郭隗以招賢者[10]。樂毅於是為魏昭王使於燕,燕王以客禮待之。樂毅辭讓,遂委質為臣[11],燕昭王以為亞卿[12],久之。

段意

寫樂毅入燕經過。其先祖樂羊因功封於趙,樂毅早年即賢,擅長兵術,受趙人擁戴,不幸正值「沙丘之亂」,遂入魏。聞燕昭王廣招賢士欲報強齊伐燕之仇,便利用出使機會委質為燕昭王臣。

注釋

  [1]樂羊:一作樂陽。

  [2]魏文侯:戰國時魏國國君,名斯,公元前445—前396年在位。

  [3]中山:戰國國名,在今河北定縣、唐縣一帶,公元前406年被魏所滅。

  [4]靈壽:古邑名,原屬中山國,即今河北靈壽西。

  [5]復國:中山被魏所滅不久,又復國,遷都靈壽。

  [6]趙武靈王:趙國君,名雍,公元前325年即位,公元前299年傳位給少子何(趙惠文王),武靈王自號「主父」,親服戎裝,向西北開闢邊疆,公元前296年滅中山,前295年死於沙丘。復滅:指中山復國後,於公元前296年被趙武靈王所滅,此後中山屬趙。

  [7]沙丘之亂:公元前295年趙武靈王與長子章、少子何同游沙丘(今河北廣宗縣境),章乘機作亂,欲殺何自立,公子成等率重兵包圍沙丘,誅殺公子章,趙武靈王亦被餓死在沙丘。

  [8]燕昭王:名平,燕王噲之子,在位三十三年(公元前311—前279年),是戰國時期燕國最有作為的國君。子之:燕王噲相,曾勸燕王行禪讓之事,公元前316年燕王噲將王位禪讓子之,子之當政三年,燕國大亂。

  [9]公元前314年,齊宣王乘機攻燕,燕王噲及子之均被殺。

  [10]郭隗(wei):燕國賢人,曾建議燕昭王先尊自己為師,作為榜樣以招天下賢士。昭王遂為隗改築宮邸,尊以為師。後果有賢士爭趨燕,燕因此而大強(見《燕世家》)。

  [11]委質:質,通「贄」,古人初見尊長時所送的禮品,此指向君主獻禮,以示願委身為臣。

  [12]亞卿:僅次於正卿的高級職官。[1]

司馬遷

司馬遷(前145年或前135年~不可考),字子長,生於龍門(西漢夏陽、即今陝西省韓城市,另說今山西省河津市),西漢史學家、散文家。他以其「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的史識創作了中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史記》(原名《太史公書》)。被公認為是中國史書的典範,該書記載了從上古傳說中的黃帝時期,到漢武帝元狩元年,長達3000多年的歷史,是「二十五史」之首,被魯迅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2]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