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史記·三王世家江湖之間》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史記·三王世家江湖之間》

原文

「江湖之間,其人輕心。楊州葆疆,三代之時,迫要使從中國俗服,不大及以政教,以意御之而已。無侗好佚,無邇宵人,維法是則。無長好佚樂馳騁弋獵淫康而近小人。常念法度,則無羞辱矣」。三江、五湖有魚鹽之利,銅山之富,天下所仰。故誡之曰「臣不作福」者,勿使行財幣,厚賞賜,以立聲譽,為四方所歸也。又曰「臣不作威」者,勿使因輕以倍義也[1]。

會孝武帝崩[2],孝昭帝初立,先朝廣陵王胥,厚賞賜金錢財幣,直三千餘萬,益地百里,邑萬戶。


會昭帝崩,宣帝初立,緣恩行義,以本始元年中,裂漢地,盡以封廣陵王胥四子:一子為朝陽侯[3];一子為平曲侯[4];一子為南利侯[5];最愛少子弘,立以為高密王[6]。

其後胥果作威福,通楚王使者。楚王宣言曰:「我先元王,高帝少弟也,封三十二城。今地邑益少,我欲與廣陵王共發兵,(雲)[立]廣陵王為上,我復王楚三十二城,如元王時。」事發覺,公卿有司請行罰誅。天子以骨肉之故,不忍致法於胥,下詔書無治廣陵王,獨誅首惡楚王。傳曰[7]「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泥中,與之皆黑」者,土地教化使之然也。其後胥復祝詛謀反[8],自殺,國除。

段意

先釋廣陵王胥受封時的策誥之文,後敘廣陵王自受封至謀反國除的簡略事跡。

注釋

  [1]倍:通「背」,違背。

  [2]會:及、當。

  [3]朝(zhao)陽:古縣名。漢置。治所在今河南鄧縣東南,因在朝水之北而得名。

  [4]平曲:有兩處。一為城名,在今河北霸縣。一為縣名,故城在今江蘇沭陽東北。本篇平曲大概指後者。

  [5]南利:故城在今河南商水縣南。

  [6]高密:郡國名。漢本始元年(前73年)改膠西郡置國,治所在今山東高密西南。

  [7]傳:指《荀子·勸學篇》。篇中有「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與之俱黑」之語。

  [8]祝詛:即詛祝,求神加禍害於人。[1]

司馬遷

司馬遷(前145年或前135年~不可考),字子長,生於龍門(西漢夏陽、即今陝西省韓城市,另說今山西省河津市),西漢史學家、散文家。他以其「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的史識創作了中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史記》(原名《太史公書》)。被公認為是中國史書的典範,該書記載了從上古傳說中的黃帝時期,到漢武帝元狩元年,長達3000多年的歷史,是「二十五史」之首,被魯迅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2]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