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升庵集》主要內容簡介及賞析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H3F&gsm=49&rpstart=0&rpnum=0&islist=&querylist=&nojc=undefined縮略圖]


《升庵集》是明代學者、文學家楊慎的詩文及一部分學術著作的合集。又稱《升庵全集》,明萬曆間四川巡撫張士佩編訂並主持刻印。包括賦、雜文11卷,詩29卷,雜著41卷,凡81卷。雜著是張士佩取《丹鉛錄》、《譚苑醍醐》等書刪除重複,分類編次,附於詩文之後,亦較《丹鉛總錄》為有緒。楊慎涉獵極廣,考論經史、詩文、書畫,以及文字、音韻、訓詁的雜著很多,著名的有《丹鉛總錄》、《譚苑醍醐》、《升庵詩話》、《詞品》、《書品》、《畫品》、《古音略例》、《墨池瑣錄》、《奇字韻》、《古今風謠》、《希姓錄》等,往往有獨到之見,學術價值很高。但因久居雲南,索書不易;而且「恃其強識,不及檢核原書,致多疏舛;又恃氣取勝,每說有窒礙,輒造古書以實之。」 ( 《四庫提要》)[1]


  楊慎(1488—1559),字用修,號升庵,新都(今四川成都)人。正德元年(1511)舉進士第一。稟性剛直,每事必直書。嘉靖中以「議大禮」受廷杖,謫戍雲南永昌衛(今雲南保山縣),在那裡生活了30多年。投荒多暇,書無不覽,他記誦之博,著述之富,明時推為第一。除詩文外,雜著多至100多種。四川省圖書館所編《楊升庵著述目錄》就有298種。主要作品收入《升庵集》。

《升庵集》主要內容簡介及賞析

  楊慎的文藝思想與茶陵派相近。論文推尊《春秋》,主張學習《春秋》尚「體要」,即精純扼要之文;論詩推尊六朝,以六朝與七子主張抗衡,與「詩必盛唐」異旨。又排斥宋詩主理,批評明詩擬古之弊。楊慎論詩文也不外乎學古宗經,但反對摹擬,與前七子大異其趣。不過他的主張也顯然偏頗,而且無明確係統的見解。

  集中存詩約2300首,所寫內容極為廣泛。大約有4類:1. 因他居滇30多年,所以思鄉懷歸之詩占的比重很大。他在被貶謫雲南時,妻子黃娥伴送到江陵話別,所作《江陵別內》表現別情思緒,深摯淒婉。《宿金沙江》描寫往返川滇途中的感慨,「江聲月色那堪悅,腸斷金沙萬里樓」,以今昔行旅思情相對,襯出離愁之苦。臨終前作《六月十四日病中感懷》詩,敘寫自己因病歸蜀,途中卻被追回的憾恨,深為感人。2. 他有一些詩作表現了對人民疾苦的關懷。《海口行》、《後海口行》揭露豪紳地主勾結地方官吏,借疏浚海口占田肥私。《觀刈稻紀諺》托老農之語,表現農民遇豐年,卻因賦斂沉重而仍然不得溫飽的貧苦生活。3. 雲南風光綺麗,河山多嬌,楊慎不虛此景,寫景詩很多,而且頗具特色。《海風行》寫下關的風,氣勢雄偉,有雷霆萬鈞之勢。而《龍關歌》寫洱海夜色,漁舟燈火,月映水波,細膩清新。4. 此外,描述、歌頌歷史英雄、忠臣義士以至耕夫樵叟的詩也不少,其中不乏佳作。

  楊慎的詩「含吐六朝,於明代獨立門戶」,(《四庫提要》)總的風格是濃麗婉至,情致綿細,別出新境,又廣為采攬「桑間濮上」民歌的長處,以豐富自己的詩歌創作。如《滇海曲》12首、《竹枝詞》9首,描繪山川風情,頗得樂府遺韻。《送余學官歸羅江》全用綿州民歌,後綴四句送行語,構思新穎,別致清新。

  楊慎的文雖不及其詩,然猶存古法。散文古樸高逸、筆力奔放。《漢雜事秘辛》事皆淫艷而言辭端雅,不見鄙穢。《新都縣八陣圖記》條理清晰,文筆流暢,稱為記敘文之佳品。他的詞、散曲清新綺麗,〔浪淘沙〕「春夢似楊花」1首,描寫細潤,言辭華美流暢。散曲〔駐馬聽〕寫月下舟行幽景,江天一色,月光如水,並暢想駛入長空銀河,意境優美,記敘細微。《二十一史彈詞》敘三代至元及明季歷史,文氣暢達,語詞流利,廣為流傳。

《升庵集》主要內容簡介及賞析

  此外,楊慎還有南雜劇《宴清都洞天元記》、《蘭亭會》各1本,《太和記》6本。曲辭的寫作和關目的安排都有不凡之處,影響較大。他有《風雅逸篇》、《詞林萬選》、《三蘇文范》等詩、詞、文的選本,雅俗兼陳,搜羅宏富,對馮惟訥、毛晉等詩、詞總集的編撰有很大影響,並提供了詳備的藍本。但往往失之於搜求隱僻,選擇不當。《三蘇文范》所收文章近乎科舉之文,《四庫提要》以為與另一部文選《翰苑瓊琚》「均出依託也」。

  明清人編輯了很多種楊慎的詩、文、雜著的集子,包括合集和專集。其雜著合集另有明焦竑輯,萬曆中楊有仁刻本《升庵外集》100卷和明楊金吾輯,萬曆中湯日昭刻本 《升庵遺集》26卷。清乾隆六十年 (1795),養拙山房曾重刻全、外、遺各集。後又有專集,明陳大科刻 《升庵文集》46卷,詩集則有 《盛明百家詩前編》 中的 《楊升庵集》 1卷。此外,《楊升庵史略詞話》2卷,清李清、宮偉鏐補訂。《楊慎詞曲集》,王文才輯校。《升庵著述序跋》,王文才、張錫厚輯。《升庵集》尚無注家,版本也只有萬曆張士佩刻本,《四庫全書》本和養拙山房本等少數的幾種。

  今人對楊慎的研究主要是對他的生平和文學作品中的一些具體問題進行探討,而缺乏總體性的研究。尤其是對學術性雜著的研究更顯不足。近年來,楊慎研究的領域有所開拓。對他的文學思想和詩文詞曲、雜劇彈詞等作品的研究較以前有很大進展。除了一些專題論文,《升庵詩話箋證》也可作為一個標誌。尤其可喜的是,楊慎在古音學、辨偽學、古典文獻學上的成就逐漸引起研究者的注意,這方面研究的成果雖不多,但水平很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