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伍子胥出亡》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節自 《伍子胥列傳》) 伍子胥者,楚人也,名員。員父曰伍奢,員兄曰伍尚。其先曰伍舉①,以直諫事楚莊王有顯,故其後世有名於楚。楚平王有太子,名曰建,使伍奢為太傅,費無忌為少傅②。無忌不

原文

   (節自 《伍子胥列傳》)

伍子胥者,楚人也,名員。員父曰伍奢,員兄曰伍尚。其先曰伍舉①,以直諫事楚莊王有顯,故其後世有名於楚。楚平王有太子,名曰建,使伍奢為太傅,費無忌為少傅②。無忌不忠於太子建。平王使無忌為太子取婦於秦,秦女好,無忌馳歸報平王曰: 「秦女絕美,王可自取,而更為太子取婦。」 平王遂自取秦女,而絕愛幸之,生子軫。更為太子取婦。

無忌既以秦女自媚於平王,因去太子,而事平王。恐一旦平王卒而太子立,殺己,乃因讒太子建。建母,蔡女也,無寵於平王,平王稍益疏建。使建守城父③,備邊兵。頃之,無忌又日夜言太子短於王曰: 「太子以秦女之故,不能無怨望④,願王少自備也。自太子居城父將兵,外交諸侯,且欲入為亂矣。」平王乃召其太傅伍奢考問之⑤。伍奢知無忌讒太子於平王,因曰: 「王獨奈何以讒賊小臣,疏骨肉之親乎?」 無忌曰: 「王今不制,其事成矣,王且見擒。」 於是平王怒,囚伍奢,而使城父司馬奮揚往殺太子。行未至,奮揚使人先告太子,太子急去,不然,將誅。太子建亡奔宋。

無忌言於平王曰: 「伍奢有二子,皆賢,不誅,且為楚憂。可以其父質而召之。不然,且為楚患。」 王使使謂伍奢曰: 「能致汝二子,則生; 不能,則死。」伍奢曰: 「尚為人仁,呼必來; 員為人剛戾忍詬⑥,能成大事,彼見來之並擒,其勢必不來。」 王不聽,使人召二子,曰: 「來,吾生汝父; 不來,今殺奢也。」伍尚欲往。員曰: 「楚之召我兄弟,非欲以生我父也,恐有脫者⑦,後生患,故以父為質,詐召二子。二子去,則父子俱死,何益父之死?往而令仇不得報耳!不如奔他國,借力以雪父之恥。俱滅,無為也。」伍尚曰: 「我知往,終不能全父命,然恨父召我以求生,而不往,後不能雪恥,終為天下笑耳!」 謂員: 「可去矣! 汝能報殺父之仇,我將歸死。」

尚既就執,使者捕伍胥,伍胥貫弓執矢向使者⑧,使者不敢進,伍胥遂亡。聞太子建之在宋,往從之。奢聞子胥之亡也,曰: 「楚國君臣,且苦兵矣!」伍尚至楚,楚並殺奢與尚也。

譯文

伍子胥是楚國人,名叫伍員,他父親叫伍奢,他哥哥叫伍尚,他的先祖叫伍舉。伍舉曾經用直諫侍奉楚莊王而很有名望,所以他的後代在楚國便很有聲譽。楚平王有位太子,名叫建,派伍奢做了太子的師傅,費無忌做少傅。費無忌對太子建不忠。平王曾派無忌到秦國去替太子娶親,那位秦國女子十分美貌,無忌立即回來報告平王說: 「那位秦國女子美艷極了,大王你可以自己娶了她,可以為太子另外娶親。」 於是,平王自己娶了那位秦國女子,而且極其寵愛她,生了個兒子叫軫。並另外為太子娶了親。

無忌自從用秦女諂媚平王,便離開太子而去服侍平王。他又擔心一旦平王死了,太子即位,要殺了自己。於是,他又在平王跟前讒言太子建。建的母親是蔡國的女兒,不受平王寵愛,平王便慢慢疏遠建,派建去守城父,統領防備侵邊之兵。過了不久,無忌又天天在平王面前說太子建的壞話,他說: 「太子因為秦國女子的緣故,心中總免不了怨恨你,而且還懷有篡位的野心,希望你要自己防備着些。自從太子在城父領兵,對外交結各國諸侯,想回朝來作亂。」 於是,平王便召見他的太傅伍奢進行拷問。伍奢知道是無忌在平王面前讒言太子,因此說道: 「大王你怎麼相信進讒言的奸賊小臣,而疏遠骨肉親情呢?」 後來,無忌又對平王說: 「你現在不制止他,待他的事業成功了,那時你就要被擒了。」於是,平王大怒,把伍奢囚禁起來,而且派城父的司馬奮揚前去殺太子。奮揚還未到達太子那兒,他便派人先告知太子,要太子趕快逃走,不然,就要被殺。太子建立即逃亡到宋國。

無忌對平王說: 「伍奢有兩個兒子,都很有才幹,不把他們殺掉,楚國就要遭到危害。你可以把他們的父親作為人質, 去召他們來。 不然, 他們始終是楚國的憂患。」 於是,平王派使臣對伍奢說: 「如你能叫你的兩個兒子到來,你就能活命; 否則,就是死。」 伍奢說: 「伍尚為人很仁慈,叫他,他必定來; 伍員為人剛直乖戾,能忍受屈辱,他能夠成大事業,他能猜想到來了就會一起被擒拿,看情勢,他是必定不會來的。」 平王不信,派人召見伍奢的兩個兒子。說道: 「如來,我就讓你父親活命; 如不來,現在就殺了伍奢!」 伍尚想前往,伍員說: 「楚國之所以召見我們兄弟,並不是要我們父親活命,而是害怕我們有逃脫的人,給他們以後帶來憂患。所以要以父親作為人質,來騙我們二人回去,如我們二人去了,那麼我們父子就會全被殺死,這對父親的死有什麼好處? 我們去了,就使得殺父之仇不能報了。我們還不如投奔別國,借別國的力量來報父仇雪父恥。如全都死了,那是沒有一點好處的。」 伍尚說: 「我知道我們去了也不能保全父親的性命,然而擔心父親召我們去以求得生存卻不去,如以後又不能雪恥,終歸要被天下人笑話呀。」 對員說: 「你可以逃走,你能報殺父之仇。我將回去送死。」

伍尚既被捉了,使者又來捉伍子胥,伍子胥張弓拉箭向着使者,使者不敢走近,伍子胥於是逃亡。他聽說太子建到了宋國,便前往宋國去了。伍奢聽說伍子胥逃亡了,便說道: 「楚國的君臣,從此,你們就要為兵禍所苦了!」伍尚到了楚國,楚國便把伍奢和伍尚一起殺了。

鑑賞

伍子胥 (?—前484),春秋時吳國大夫,名員,字子胥,楚大夫伍奢之子。楚平王七年 (前522),伍奢被楚平王屈殺,伍子胥逃亡,經歷宋、鄭兩國入吳。後幫助公子光 (闔閭) 刺殺吳王僚,奪取王位,整軍經武,國勢日強。不久,攻破楚國,以功封於申,又稱申胥。闔閭死後,其子夫差即位,他勸夫差拒絕越國求和並停止伐齊,夫差不聽,漸被疏遠。後,夫差賜劍命他自殺。本文記述的就是伍子胥在父親伍奢被誣之後,拒捕而逃亡至宋的情況,表現了他卓越的政治見識。

文章用側面描寫的方法,說明伍子胥逃亡的原因在於伍氏一家受讒臣費無忌的陷害。(一) 費無忌對太子建不忠。本來他與伍奢同為太子建的少傅與太傅,他奉命去秦為太子建娶婦時,發現秦女 「絕美」,便獻媚於楚平王,要他自娶。這種背倫之舉,充分表現了他趨勢慕利的奸佞品性。(二) 費無忌挑撥楚平王與太子建的父子關係。他以秦女之事,怕太子今後即位殺他,便設計陷害太子。一是使太子守城父,備邊兵。二是誣衊密告太子在城父 「將兵,外交諸侯」,意欲謀反。當伍奢向平王指出這是讒賊小臣的誣陷時,費無忌又在平王面前火上澆油,認為 「王今不制,其事成矣,王且見擒。」 這樣,引出伍奢被囚之事。

為了斷絕後患,費無忌又在平王面前進讒言,設計,以伍奢為人質,誘捕其二子伍尚、伍員,共誅之。伍尚為人仁善,願往; 伍員剛直,識破了楚平王的陰謀,拒捕而逃,前往太子建逃亡的宋國。

文章就是這樣層次分明地交代了伍子胥出亡的緣由,較好地展示了費無忌奸佞小人的卑鄙惡劣的行徑,以及伍子胥剛直、有見識、敢作敢為的品格與作風。[1]

史記

《史記》是由司馬遷撰寫的中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記載了上自上古傳說中的[[黃帝\\時代,下至漢武帝元狩元年間共3000多年的歷史(哲學、政治、經濟、軍事等)。《史記》最初沒有固定書名,或稱「太史公書」,或稱「太史公傳」,也省稱「太史公」。「史記」本是古代史書通稱,從三國時期開始,「史記」由史書的通稱逐漸成為「太史公書」的專稱。《史記》與後來的《漢書》(班固)、《後漢書》(范曄、司馬彪)、《三國志》(陳壽)合稱「前四史」。劉向等人認為此書「善序事理,辯而不華,質而不俚」。與司馬光的《資治通鑑》並稱「史學雙璧」。[2]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