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九國志》主要內容簡介及賞析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九國志》是一部專記五代時期十國史事的紀傳體史書。北宋路振撰。雖名九國,實載十國歷史。路振在真宗時知制誥,採擇五代時期吳、南唐、吳越、前蜀、後蜀、北漢、南漢、閩、楚九國君臣事跡,作世家、列傳,書未成而卒,有遺稿49卷。據王應麟考證,路振死後五十年,其孫路綸增入北楚(荊南)史事,合為十國,共50卷,於英宗治平元年 (1064) 獻上,有詔令付史館收藏。由於路綸所補之書未傳,而北楚張唐英補撰末2卷的51卷本傳世,故 《文獻通考》《宋史·藝文志》均題為路振《九國志》51卷。本書久無刊本傳世,清乾隆時邵晉涵從《永樂大典》中輯出列傳136篇,周夢棠為之按國分編,析為12卷,是為今本。守山閣叢書、粵雅堂叢書、海山仙館叢書都收有此書,守山閣本末附拾遺1卷,為他本所無。今通行本為1937年的萬有文庫排印本,頗便查閱。[1]


  路振(957—1014),字子發,宋永州祁陽(今湖南祁陽縣)人。太宗淳化年間進士,先後任大理評事、通判、知州、知府、判大理寺、太常丞。曾出使契丹,歸朝後撰成 《乘軺錄》以獻。因其文詞溫麗,落筆敏捷,而被擢為知制誥、同修起居注。《九國志》是他知制誥時所作,可惜書未完帙而謝世。

《九國志》主要內容簡介及賞析

  今本 《九國志》 12卷,計列傳136篇,並有世家目補於卷首,略注始末,以備檢閱。列傳分為吳3卷,南唐、吳越、前蜀、後蜀、北漢、南漢、閩、楚、北楚(荊南)九國各1卷。儘管輯本較原書已殘闕很多,但所存諸傳仍首尾完整,保存了一些新、舊《五代史》所沒有的史料,可補十國史事之缺。《九國志》與馬令的《南唐書》、陸游的 《南唐書》、錢儼的 《吳越備史》都是研究五代時期十國史事的重要資料來源。[2]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