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本草》;小垂頭菊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小垂頭菊 |
基本信息
中文名:小垂頭菊
拼音;Xiǎo Chuí Tóu Jú
來源藥材基源:為菊科植物矮垂頭菊的全草或花序。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Cremanthodium humile Maxim.
採收和儲藏:夏、秋季採收,洗淨,鮮用或曬乾。
原形態;矮垂關菊 矮小草本,高5-15cm。莖上部被黑褐色密綿毛,或有時混有白色蛛絲毛。葉片近革質;基生葉卵形,長2-3cm,寬1.5-2.5cm,基部短楔形或近圓形,邊緣有數個粗齒,上面無毛,或初時被疏蛛絲狀毛,後漸脫落,下面被白色茸毛,有長的葉柄;莖生葉橢圓形、卵狀橢圓形至條形,邊緣有粗齒,下面有白色毛,有短柄或無柄。頭狀花序單生於莖端,半下垂;總苞片條狀披針形,長12-15mm,被黑色和白色密長柔毛;花異型,舌狀花黃色,舌片倒披針形,先端有2-3個小齒;筒狀花黃色,長約8mm,筒狀錐形。瘦果長圓形;冠毛白色,長6-7mm。
生境分部生態環境:生於高山草地和多石礫的山坡上。
資源分布:分布於甘肅、青海、四川、雲南及西藏等地。
性狀性狀鑑別 本品皺縮成團,冠毛白色,多數與總苞片近等長,花序直徑1.2-1.7cm,總苞墨綠色,披針形,無毛,長約10mm;舌狀花一層,黃色,皺縮,完整的舌片條狀披針形,有平行直脈紋數條;管狀花長約8mm,黑褐色,先端5淺裂,雄蕊5,聚藥,暗紫色,柱頭2裂,黑褐色。瘦果長圓形,長6-7mm。體輕,質軟。氣芳香,味微甘。 以色黃、氣芳香者為佳。
性味味苦;辛;性寒
功能主治疏風清熱;利水消腫。主感冒發熱;小便不利;身腫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6-12g。
摘錄《中華本草》[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