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本草》山漆莖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中華本草》山漆 |
基本信息
拼音;Shān Là Méi
別名;香風茶、毛山茶、岩馬桑
來源;藥材基源:為蠟梅科植物山蠟梅的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Ailanthus altissima(Mill.)Swingle
採收和儲藏:全年均可采,以夏、秋季採收為佳,鮮用或曬乾。
原形態
山蠟梅,單綠灌木,高達3m。幼枝方形,老枝近圓柱形。單葉對生,近革質;葉片橢圓形或卵狀披針形,長2-13cm,寬1.5-5.5cm,先端漸尖,基部楔形,上面亮綠色,下面灰白色,無毛,葉脈在上面凸起。
小花單生或成對生於葉腋,芳香,直徑約1cm;花被片多數,白色或黃白色,外輪花被片長圓形,長達1.5cm,寬約3mm,中輪花被片窄橢圓,內輪花被片卵形;雄蕊5-7,長約3mm,花葯比花絲長,退化雄蕊於雄蕊基部內側對生;離生心皮多數,子房卵形,花柱纖細。假果橢圓形,長2-4cm,褐色,被糙硬毛,內含瘦果數個。種子1顆。花期10月至次年1月,果期4-7月。
生境分部生態環境:生于山地疏林下或林緣陽處。
資源分布:分布於陝西、江蘇、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廣西、貴州、雲南等地。
性狀性狀鑑別,葉橢圓形或狹橢圓形,長5-15cm,寬3-6cm,先端漸尖,基部楔形,上表面灰綠色或棕綠色,下表面色較淺,兩面均較糙,具密布的透明腺點,主脈淺褐色,於下表面明顯突出;葉柄長0.5-1cm。薄革質,氣清午味微苦而辛涼。
以完整、香氣濃者為佳。
顯微鑑別,葉橫切面:上表皮細胞略扁平,外壁增厚,有時可見孔溝,並被色質層;下表皮細胞較小,外壁增厚,有氣孔;上、下表皮均有單細胞非腺毛,壁厚。柵欄組織由2-3列短柱狀細胞組成;海綿組織中散有多數油細胞,直徑40-80μm。主脈明顯向下突出,維管束外韌型,木質部發達,導管常3-13個排列成行,韌皮部較窄,新月形,中柱鞘纖維發達,幾連成環。
化學成分山蠟梅揮髮油中的成分有1,8-桉葉素(1,8-cineole)58.2%,芳樟醇(linalool)11.4%,樟腦(camphor)8.8%龍腦(borneol)4.0%。山蠟梅的非揮發部分含有槲皮素(quercetin),山柰酚(kaempferol),蠟梅鹼(calycanthine),鯊肌醇(scyllitol)。
藥理作用1.鎮咳作用,香風茶(山蠟梅)揮髮油給貓及豚鼠腹腔注射,均有一定鎮咳作用,10min顯效,20min效果最好,但平喘作用不穩定,維持時間也短。鴿子氣複寫紙行毛運動實驗證明,揮髮油祛談作用不明顯。
2.降太作用,香風茶總鹼7mg/kg,靜脈注射,使貓與犬血壓下降40%以上,紛紜30min以上,而蠟梅鹼10mg/kg,靜脈注射降壓作用短暫。香風茶C鹼7mg/kg,香風茶A、B鹼140mg/kg給貓靜脈注射,C鹼使血壓下降40%,維持30min以上,而A鹼使血壓下降20%,5min內恢復。
鑑別理化鑑別(1)取本品粉末0.5g,加乙醇5ml,置水浴中加熱2min,取上清液點於濾紙上,揮干,置紫外光燈下觀察,顯黃綠色或藍色熒光,噴酒1%三氯化鋁的乙醇液後,熒光加強。
(2)取本品粉末2g,加稀鹽酸20ml,煮沸5min後濾過。濾液置分液漏斗中加氨試液調節pH8-9後,用氯仿振搖提取,取氯仿液揮干,殘渣加稀鹽1ml使溶解,加碘化鉍鉀試液,即發生橘紅色沉澱。
性味味辛;微苦;性溫
歸經肺;脾經
功能主治祛風解表;芳香化濕。主流感;中暑;慢性支氣管炎;濕困胸悶;蚊蟻叮咬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6-18g,含有揮髮油,不宜久煎;或開水沖泡代茶。外用:適量,鮮品揉擦
摘錄《中華本草》[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