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坡易傳》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東坡易傳》 |
書名;東坡易傳 別名;毗陵易傳 作者;蘇軾 類別;文學 出版社;吉林文史出版社 出版時間;2002年12月 ISBN;9787806267967 作者年代;宋代 發行地區;大陸 語種;簡體中文 |
"全書以"四庫全書"中的《東坡易傳》為底本,參照其它多種刻本進行校勘整理,並在每一篇章前寫了簡要評介,以便於讀者閱讀和理解。[1]
內容簡介
舉世皆知蘇東坡為一代文豪,卻很少有人知道他是一個"易學大師",曾經寫過一本《東坡易傳》。蘇軾幼時便隨眉山道士張易簡讀書學《易》,少年時欲入山林當道士,終生與道士高人交往頻繁,深曉《周易》占卜和"胎息"養生之術,並自稱"鐵冠道人"。其父蘇洵精通《太玄》,晚年欲作《易傳》未成,遺命蘇軾繼作此書。蘇軾於45歲左右被貶官於黃州時開始撰寫《易傳》,此後不斷修改,直到生命垂危之時才修改完畢。他的認知方法、執政思想深受《易經》影響,詩詞文賦也因此而愈加高深玄妙,後人不解《易》理,常常只識皮毛。然而蘇軾去世之後,他的著作遭到蔡京等人劈版禁毀,這本《易傳》便被改頭換面,以《毗陵易傳》("毗陵"為蘇軾去世之地常州別名)悄然印行於世,因此罕為人知。《東坡易傳》作者認為"離開《東坡易傳》,蘇軾思想及其詩文詞賦無從談起。
蘇軾簡介
蘇軾(1037-1101)字子瞻,號東坡居士,眉州(今屬四川)人。蘇洵子。嘉佑二年(1057)與弟轍同登進士。授大理評事,簽書鳳翔府判官。熙寧二年(1069),父喪守制期滿還朝 ,為判官告院。與王安石政見不合,反對推行新法,自請外任,出為杭州通判。遷知密州(今山東諸城),移知徐州。元豐二年(1079),罹"烏台詩案",責授黃州(今湖北黃岡)團練副使,本州安置。哲宗立,高太后臨朝,被復為朝奉郎知登州(今山東蓬);任未旬日,除起居舍人,遷中書舍人,又遷翰林學士知制誥,知禮部貢舉。元佑四年(1089)出知杭州,後改知潁州,知揚州、定州。元佑八年(1093)哲宗親政,被遠貶惠州(今廣東惠陽),再貶儋州(今海南儋縣)。徽宗即位,遇赦北歸,建中靖國元年(1101)卒於常州(今屬江蘇),年六十五,葬於汝州郟城縣(今河南郟州)。高宗朝,贈太師,諡文忠。《宋史》、《東都事略》有 傳。詩、詞、文、書、畫均卓然大家,著有《東坡全 集》一百十五卷 、《東坡樂府》三卷。與父蘇洵、兄蘇轍並列"唐宋八大家"。在詞學上,為北宋詞壇豪放派主要作家之一。
相關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