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布衣軒」裝修紀事(王秋英)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布衣軒」裝修紀事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布衣軒」裝修紀事》中國當代作家王秋英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布衣軒」裝修紀事

2013年的6月份,我愛人學校的教工住宅樓在老師和家屬們的翹首企盼中終於竣工了。學院出台分配方案後,家人和我隨着川流不息的人群,在A、B兩座樓的樣板房中這個門出,那個門進。因是二、三層和毛牆毛地的原因,儘管樓道和房間有燈,光線仍很昏暗。大家得欽亮手電筒或手機的光源,留意被門檻絆倒。到哪個單元房,得先抬頭看看房號。筆記本上,隨時記下參觀過房間的特色和缺點。

一個月後是選房的日子。張氏夫妻和許多老師一樣,啟明星還在天上掛着,就興奮地走出家門。我們迎着朝陽,按老師們各自的序號排隊走進分房辦公室。當我愛人在10號戶型上畫上圈並辦理了手續,我倆懸在心上的一件大事才終於落地。

已然是流火七月,熱切的年輕人就開始了如火如荼的裝修。考慮到夏日炎炎,我又要到南方去,所以我家是9月份開始進入裝修階段的。回顧近半年的裝修歷程,有句話很有道理:要想瘦,就裝修。

一.裝修聯想

「裝修」這個詞在我國老百姓中逐漸興起,應該是八十年代中後期。

1985年,我愛人剛調到這所學校,校長派他先到新建成的小學鍛煉鍛煉,於是有幸分得某小區一套實用面積27平方的單元樓房。當時該小區是1982年開發建成的太原市最大的居民小區,具有5000戶、20000多居民。這裡林蔭便道,並有花園,商店、幼兒園、小學、中學、藝校、醫院、辦事處等配套。我們的大院外有隻展翅飛翔的彩色孔雀,大家叫它孔雀門。

當時,學校只有一幢兩單元的教工住宅樓,我們住西單元的四層右手,暗紅色的油漆門窗,窗戶都是由一尺見方的小格子玻璃組合而成。這套房子有大小兩間屋舍,配有走廊、廚房、衛生間。特別是做飯再不用跟爐火生氣了,灶台上擺着一台鋥光瓦亮的煤氣灶。這套宿舍是我家的居住條件由平房到樓房的一個飛躍。

這樣的條件,我們高興還來不及。只是用雞毛撣子撣了撣牆壁,把洋灰地一掃一墩,就用汽車把家當搬過來了。公婆贊助了立櫃、書櫃,寫字檯、沙發,都是用自家的材料找工人做的。我娘家大哥贈送了雙層扣箱等。我們將立櫃斜着擺放,看起來很時尚。

1996年,七八個畢業後的學生過來看望我,聽說準備拾掇一下房子,他們主動承擔起來。這些毛頭小伙子自己出錢買塗料、油漆、刷子等材料和工具,把家裡的牆颳得白白的,油漆了門窗和牆圍子,洋灰地面鋪了綠格子的地板革。我們又打了兩個木質書架,置換了高箱床,包了晾台。大幅提升了生活質量,讓我們全家心裡充滿陽光。

2006年,我們這座舊樓里,除我家外,都在熱火朝天進行第二輪裝修,樓道里一派工地感覺。與其忍受不清淨,不如也讓自己的舊居加入一下。正值暑假,校領導開會研究,特意為我們騰出南樓的一間教室住了兩個月。那是我們第一次請工程隊全包:刮家,走線,做門子,打門套、窗戶套,衛生間、廚房貼瓷磚,走廊貼地磚,兩個臥室鋪地板,換燈具等。此外,我們置換了嶄新的寫字檯和冰箱彩電,買了一組柜子,涼台的鋁合金換成鋁鋼窗。

這次裝修,因材料選用的意見不統一,與工程方產生過幾次不愉快,但裝修目的還是基本達到了,我們的生活質量因裝修在步步提高。這套小屋成為名副其實的「更上居」。

開學前,我們主動交還了教室。娘家老媽不放心女兒女婿住進剛裝修過的房子,邀請我們回家住一段時間。在此期間,我和愛人下班後或星期天,不是逛家具店,就是回老軍營搞衛生。不管多晚,慈祥的媽媽總是做好飯菜溫在火台上,等着我們一起吃。每天回去飯菜的花樣都不一樣,吃完飯不讓洗碗,催着我們趕緊休息。就這樣,我們夫妻在老媽的照顧下舒舒服服住了一個月,國慶節後才搬回去。

二.「九頭鳥」(上)

裝修公司真會搶占商機。我們師範公寓這裡剛發鑰匙,便有好幾家公司捷足先登。有在大院設立諮詢台連帶發礦泉水的,有優惠征樣板間的,有裝在書包里贈送彩頁資料的,還有在業主門縫裡插小廣告片兒的等等。

當時,不管找上門的還是我們出去找的共有好幾家,後來初步選擇了一家據說較有名氣的A公司,設計師是位姑娘,當即上門測量,說定次日畫好圖後,請我去公司商談工程費。不知是否在擺譜,這一去竟拖了四天。

等待A公司的工夫,我隨意上樓參觀裝修。看到一戶正開着門,工人師傅在貼瓷磚,是C公司的。兩個年輕人熱情接待了我。高個子、戴眼鏡的叫小許(後來知道,他是工程方的負責人),那中等個子,敦敦實實的是小馮,他們都是湖北人。兩人殷勤地奉上名片並介紹說,他們是正規公司的質量,路邊個人的報價。聽人說「湖北佬」精得很,他們會不會忽悠我呢?正裝修家的女主人是學院的老師,好像察覺了我的活思想。她主動介紹說,這個公司是她跟了一個月後,才選擇的。她的話大大提高了我對該公司的信任度。

而當C公司次日跟我聯繫時,我說考慮一下吧。實際是想到畢竟有個先來後到,便主動跟A公司聯繫,並按電話的指引去公司面談。該公司地處繁華街道,辦公場所的裝修和格局確實感覺很正規。設計師姑娘抱着筆記本電腦帶我到會客室,讓我看裝修效果圖。。。。。。然後報了價。

C公司再跟我謀面,是在布衣軒——我家未裝修的毛坯房。小許又帶來位個頭不高、皮膚黝黑、胖乎乎的小伙子,說是他們的設計師,姓王,也是湖北老鄉。比較A公司設計師姑娘標準的普通話,他的語速很快,聽他說話得全神貫注,不然腦子跟不上趟。經比較,我們感覺他比A公司講得具體細緻,有幾處能替客戶着想,這點最得人心。小許報了裝修價格,雖然裝修的目標差距不大,但比A公司會便宜近萬元。

跟愛人商量後,我們最終選擇了C公司。以後的實踐證明,我家的選擇是正確的。

三.牆磚地磚

該裝修新房了,這次我借鑑舊居裝修的教訓,不可全包,花了錢身不由己;因缺乏專業知識,也不宜自主裝修。便選擇了小許的公司做半包,基本包工不包料。公司經手了改水電、鋪瓷磚、木工做柜子、乳膠漆刮家、安裝燈具、做玄關等工作,中間插入安櫥櫃,買瓷磚,買電料等等。

工程很快開始了。先來了位眉清目秀的高個青年,他是電工,負責劃線摳槽,走下水。我參觀過不少人家,有打斜十字的,有橫平豎直的,我家採用的是後者。因為走的是暗線,這樣的好處是日後如果需要臨時鑿眼,容易判斷會不會遭遇電線。

趁電工忙着,我們也該出動買瓷磚了。工程告訴我們選磚注意事項。地磚要800×800,牆磚要300×450的。工人不願貼小磚,不願兌菱形格,那樣工費高,還不出活。

去現代裝飾城,先路過經濟區,最終進入裝修精美的一號館。這裡幾乎都是牌子貨。館內外的環境和條件不同,價錢便差異較大。依照自己的經濟條件,肯定想買便宜的,但考慮到愛人和兒子,還是決定選品牌的。因裝修而甲醛超標,致人生病甚至要命的事情難免不絕於耳,讓我實在不敢省錢。

地磚有釉面磚和玻化磚兩種。釉面磚光潔度好、防污防滑、色彩豐富、仿真度高,甚至可以出現山水畫,但其釉面的耐磨性不如玻化磚;玻光磚的光亮度次於釉面磚,但玻化磚是全瓷磚,硬度高、經久耐磨,不易出現表面破損,性能穩定。所以,我選定了玻光磚。牆磚是不同材質和色彩的幾種。從地面到牆面,從廚房到涼台,牆磚都不同,而且出自多家商鋪。譬如涼台是深淺綠色的仿古磚;廚房用潔白的瓷磚,配以寶藍色的花片。兩個衛生間的瓷磚也分典雅和溫馨不同的風格。

這個階段,材料浪費較嚴重,地磚牆磚盡剩了些四六不成材的半拉子,沙子水泥白扔了十幾袋。本來工程方和商店算的都有富餘,到了貼磚師傅那裡就說不夠,一個勁催着添買材料,而且一副「權威在此,你們懂啥」的傲慢,再看他幹的活兒,技術遠遠追不上他的脾氣。這樣的匠人,真不知他能走多遠。

四.話說壁紙(上)

我愛人認為牆壁四白落地就很好,又乾淨又透氣。因我對繽紛的壁紙很喜歡,所以就兩者兼顧了。除書房外,各屋都只貼一面壁紙,其他三面牆統統刷白色塗料。

然而,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因缺乏經驗,在現代裝飾城買壁紙,就被一家商鋪的女老闆忽悠了。本來,經反覆比較,已經選好。女老闆力勸我買她選的,說貼了多少家了,保證好。我在猶豫中放棄了自己喜歡的那款壁紙。

交錢訂貨,貼紙師傅來了,卻說天氣太冷,等上了暖氣才能貼。好不容易盼到能貼了,等完成工作,我兒子發現:客廳和臥室咋都能看出貼了幾條壁紙呢?那師傅說,等過兩三天,你們用蘸濕的毛巾,把這幾條道道,一擦就沒印了。可是,我們按照他的辦法,那些印記依然如故。親朋好友過來參觀時,對燈具啦、刮牆啦、瓷磚啦都挺讚許,唯獨對壁紙隻字不提,也有的直言相告,客廳和主臥的壁紙顏色太深了,看起來很壓抑。這話不要人家說,我自己看着就生氣。

兩個月的思想鬥爭後,我說服了愛人和兒子,又重新跑市場買壁紙。大哥小弟還一同前往幫我參謀,終於找到比較匹配的兩款。

根據電話約定,第三天過午,來了兩個毛頭小伙子,手提一鐵桶,裡面盛着這樣那樣的工具。這麼年輕呀!一問才23歲,跟着的是他內弟,只有17歲,我的心就涼了一半。前面那個師傅都「不惑」之年了,還弄下個糊塗活。他們是不是來學手的?半信半疑中,我對他們降低了期望值。娃娃家幹活,反正就是這些紙,咋貼上也認了。

五.話說壁紙 (下)

小伙子們一開干,就讓我大跌眼鏡。他們第一步是撕壁紙,這是我一直顧慮的難題。儘管聽賣家說可以撕,但那壁紙已和牆壁成為一體,怎麼能和沒貼一樣呢?真是術業有專攻。人家先自踢腳線邊上劃開一道,從這個角開始扯,很順利,甚至可以一張紙整揭下來。我問:牆是白色的,怎麼變黃了?說還有一層。接着把刷家用的滾子在清水桶里沾濕,往牆上來回滾,然後再撕,第二層也老老實實跟下來了,便還原了牆壁的本來面目。

然後,兩個小伙子蹲在地上一邊裁紙,一邊把糯米膠用刷子塗在壁紙背面,然後一張張各自摺疊起來,放在梯子上,當姐夫的把書包一樣的東西掛在腰間,再將一個米黃卡通動物提在牆壁邊上。我心裡說,到底年齡不大,玩心就是重。卻看到牆上至上而下出現了一條亮亮的紅線,原來這是那個卡通小熊發出的,人家在用紅外線劃線呢。看來是我out了。

兩個小青年把梯子架在牆壁的最右邊,然後登上去開始粘貼壁紙。身手利索,舉止嫻熟,沒有多長時間,就貼完了。工藝比前面的師傅要高出許多,幾乎看不見壁紙中間的接縫和膠印,偶然鼓幾個指頭大的包,都被小師傅用塑料刮刀巧妙處理了。兩間屋子的牆紙靚麗的靚麗,溫馨的溫馨,房間即刻變得煥然一新。

這兩位小師傅不光技術好,態度也很好。上次那師傅因我家預先做了電視櫃,離地面一尺就不給貼,還是我兒子穿上工作衣,躺到地上,照着他的樣子,費勁巴力地把整個柜子下面都貼完,這次,人家二話不說,鑽到柜子下面都給貼了。

我看着小師傅們的工作情景,敬意油然而生。真應了一句俗語,叫做「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人的本領確實與年齡無關。

小伙子們活幹得好,還不耽誤跟我閒聊。我問,牆紙十幾元一卷就算便宜的。那麼,貴的要多少錢呢?年長的說,他剛和小舅子貼了一戶三室兩廳的。牆紙不是論卷賣,每米1300元,一卷就是13000元,還是滿屋子貼。本來也就一天的活兒,客戶要求他們住進去,貼了一星期。工錢不是平常的每卷30元,而是每米30元。「咋那麼貴呢?」「因為牆紙是蘇繡蠶絲的」。他告訴我,牆紙還有帆布的,同樣價格不菲,也是按平米算。除牆紙外,人們現在美化牆壁的方法多着呢!除貼壁紙外,諸如軟包、壁畫、手繪牆、硅藻泥等等,名堂多呢。

人們再來我家時,都夸這次的壁紙好。是的,壁紙選得好,小師傅們貼得好,兩者是分不開的。

六.在「成都」上灶

我們公寓的旁邊,有家小門臉的「成都餐館」,原本與我毫無交集。但這次新家裝修工程大、工期長,得經常過來看看,而且幾乎每天出去看貨、購買,經常拖着疲勞的身體回來時,已經過午了。總要解決飢腸轆轆的問題吧。

我對南方飯菜素來不感興趣,一聽說成都餐館,那小籠包子、米線、麻辣燙就在眼前飄來飄去。顧不了了,將就點吧。第一次光顧這裡,橘紅色的桌子挺乾淨。我要了一籠包子,一碗蛋湯。誒,我發現人家用半發麵做的包子很適口,沒有那種又甜又鹹的怪味道,紫菜蛋花湯也滿好喝。

以後,我就隔三差五走進成都餐館。看見牆上掛着一個紅色水牌,上面寫滿了菜譜、主食和湯類,也有蓋飯、蓋面。種類有過油肉、紅燒排骨、尖椒土豆絲、紅燒豆腐、蒜薹炒肉等等。我點了份蓋飯。橘紅色的塑料盤裡,盛着滿滿的米飯,上面覆蓋着熱氣騰騰的魚香肉絲。每份十元,把肚子餵得飽飽的。

喜歡吃蓋飯,澆頭也時常換換。一次,我點了蒜薹炒肉蓋飯,他家八、九歲的少掌柜替父母做事,顫悠悠端上來盤酸菜炒肉蓋飯。我對老闆娘說,搞錯了。她說,呀,對不起,我聽錯了。要不要換一個?我說不用了。她當然不知道,母親在我小時候每年要醃一大罐子酸菜和黃菜,我姊妹們早吃怕了。很奇怪,這份酸菜蓋飯我吃得很順暢。臨出門,老闆娘又抱歉地說,下回不會搞錯了,對不起啊!我滿意地回應:酸菜蓋飯也很好吃。

一來二去,老闆娘和我就熟了。初冬某天的黃昏時分,我從裝飾城回布衣軒,又冷又渴。想到新家還不能燒水時,這種感覺就越發強烈了。於是,我就近推開成都餐館的門。嘗試問店家有無麵湯。老闆娘笑盈盈地招呼我坐在桌前,趕忙從鍋里盛了一碗麵湯,雙手捧給我,還和我拉起了家常。關心地說,阿姨,這麼冷的天,你可得多穿點衣服啊。我吹着喝湯,同時感到一股暖流在我心中涌動。

在裝修期間,家人和我在成都餐館吃了不下幾十頓飯,覺得這個餐館真不錯。為了吸引顧客,成都口味已經異化為山西口味了,而且價格公道,量給得足,服務態度好。我對家人說,等咱住進來,一定要多照顧他們的生意。

衷心祝願成都餐館財源滾滾。

七.不是劉姥姥,也進「大觀園」

回憶起逛裝飾市場,還是2006年為「更上居」裝修時候的事情。工程方帶我們到龍興苑看過瓷磚潔具,去茂盛看過燈具,但都是只去一家商店,並指定在極小範圍內選貨。七年後新居裝修,由于堅決摒棄了包工包料的做法,為我爭得較大的選擇範圍和自主空間。電視廣告裡講得好「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我盡可放開看,放開選。當然,底線是自己荷包里有多少錢。

有那麼幾十天,就是逛市場。令我想象不到的是,牆磚地磚潔具馬桶這些材料物品,以前都在簡陋的平房賣,不知何時居然全進了大雅之堂。比方在現代裝飾城,它們都入駐在主流商場一號館或二號館裡。走進去,只感覺富麗堂皇、光潔照人。館內四通八達,每個出口都有保安把守,電梯有垂直電梯和自動扶梯兩種,上下樓非常方便。

每個攤位內部都裝潢得像個溫馨的家。用招牌瓷磚加上巧妙的構思,貼出漂亮的廚房和衛生間,在華燈照耀下更是流光溢彩,讓人看了戀戀不捨呢。每個鋪面主要代理一個品牌,比方蒙娜麗莎、馬可波羅、鷹牌、九牧……不管是開關插座、地漏花灑、地板踢腳線,還是灶具、熱水器等等。每種商品光是一、二線品牌就有一二十個,此外還有為數不少的雜牌軍,直教人看得眼花繚亂。

當然,我也會止步於這一個地方。而不管去那個裝飾城,商品都是琳琅滿目。一種物品,幾十個牌子,樣子既有迥然不同的,也有大同小異的。質量是內在的東西,看不大懂,就只有認品牌了。

劉姥姥初進大觀園時,眼睛四處望去,哪裡都稀罕,哪裡都是風景。我又何嘗不是呢?這次跑裝飾城,委實開闊了眼界,初識了裝飾世界的美好。

八.電料燈飾

總聽裝修過的鄰居告我們要注意電料質量,說連硬牌貨也出現了山寨版,這種情況我就見過。裝飾城裡,光一個知名牌子就有五六家代理店,有意思的是,包裝不同,商標不同,樣式也不同,當然價格也不同。真是真假李逵,一時難以分辨。經再三鑑別,我在現代裝飾城燈飾館裡的歐普專賣店,選購了自認為是真品的電料。根據工程方開的單子,花一千多元買了六十多個插座開關,為了保險,選了鋼架底盤的那種。

然後,買浴霸、燈帶、過道燈、筒燈,還有各房間的燈具。

燈光如今不只是為了照明,同時也是審美觀和品位的外現。在萬水裝飾城的燈具店,見一家幾口人相跟上買燈,三下五除二就搞定了。除客廳外,他們將所有房間都選了同一款,只是大小區分而已。我卻希望各房間的燈飾能有自己的特點。力圖根據每個房間的主人、牆紙、床櫃特色,找到與它們匹配的燈具。譬如餐廳燈,我跑了十幾家店,看了不下一百套,拍回許多照片,儘管覺得花生燈、南瓜燈、辣椒燈、蘋果燈、棋子燈都很漂亮,但最後選定的是瓷片材質的球形古典花卉燈。

主臥的燈價格最便宜,是PVC材料,但我喜歡它的變色功能。這盞燈可以有三開。第一控就會看到赤橙黃綠青藍紫的圈圈來回變幻,色彩豐富,朦朧多姿。它用電節省,價錢實惠。何樂而不為呢?

次臥——我兒子的居室,壁紙是他喜歡的田園風格,還有白色的黎世閣大床和柜子,寬大的飄窗匹配的是簡歐風格窗簾。所以,我選一種圓形玻璃的麵包燈,蝴蝶在上面翩翩起舞。燈一打開,柔和的明黃色暖光,將整個房間照得特別溫馨。

書房燈肯定要與書架、書桌、房門相匹配,我選用了古色古香的正方木質羊皮燈。

按說燈帶比較簡單,但顏色有白、黃、紅、藍、綠,或者彩色;主材有鋁線的、銅線的;樣式有傳統的、新式的;規格有窄的、有寬的;燈分小燈、大燈。。。折騰很久,買了現代二號館的一家,這家鋪子的燈帶變幻效果我最喜歡,選了該店黃色和彩色兩種燈帶。

集成吊頂須用300×300,或300×600的燈,很多人直接用白色LED,但我儘量讓有限的空間散發出不同的個性光芒。如滴着水的綠蘋果、偏居一隅的紅玫瑰、3D動畫海底世界,把它們裝在不同的地方,各得其所。

最令我遺憾的是過道燈。在市場上看到許多造型和色彩都很美的燈,可惜我家是石膏吊頂,工程方不建議用。只好退而求其次,買了兩盞吸頂燈。

我家的燈具幾乎有個共同特點,絕大部分選用了LED。為的是照明效果好,而且省電。雖然它們肯定不算最好的,卻是家人與我精心的選擇。我愛它們。

九.奔波不息的「11」路

裝修期間,我的活動半徑很大。

每天用過早飯,就懷揣公交卡匆匆出發了。或乘801去現代裝飾城,或坐849去春天時尚廣場,或坐52路去建南汽車站後,步行去茂盛裝飾城,或乘606去和平裝飾市場,再換乘308去南堰裝飾城。。。。。。有時,乾脆騎個自行車,跨過南內環橋,去雅閣瑞普廣場和萬水裝飾城等。

儘管來去的路上有公交車,但進了哪個裝飾城,天地都大得很,全靠在地上走。從這家出來,又走進那家。就這樣跑一天,啥也沒買下是稀鬆平常。又轉回到去過的賣家,自己還不知道。跟人家打招呼時,店員就問,跑了這麼多趟,還沒有買下?我很納悶,他們一天得見多少顧客,咋就能認下我?我說,對不起啊,又進來了。人家倒也不生氣,說,就是讓你多進來兩趟,我們才有希望呢。唉,有啥辦法呢?買的東西關係重大,辛苦些放心。

在裝飾城一逛就是多半天,兩條腿像灌了鉛似的邁不動,但我還是堅持將商場所有的相關店家都看完,總覺得少去一家,會失去一個重要機會,也許我心儀的東西就在那裡。我兒子性格很隨和,我說去哪兒,走多遠,從來沒有異議。我弟弟跟了幾趟,見我光逛不買,就直言相諫:「二姐,逛一天總應該買下點什麼吧。哪怕你只看一樣東西呢。」之後,我採納了他的意見,從而提高了購買效率。

出去跑市場確實很辛苦。在裝修期間,我推掉了不少社會活動和朋友聚會。每天早晨,先去裝飾城跑五六個小時,甚至夜幕降臨。中午,就着冷風,跟導購員、買東西的、跑運輸的、施工的等等擠在露天而置的桌上,儘快吃掉面前的滷麵或者盒飯,避免胃口着涼,哪裡顧得上講衛生?

好在我家張老師懂得關心人。別看平時油瓶子倒了不待扶的,但能體諒我辛苦疲憊。每次回家,不僅準備好熱水洗臉燙腳,還主動承擔了準備晚飯的任務,調動見多識廣的間接經驗,創造性地做個簡單飯,味道有時不那麼可口,但進門就能捧着熱呼呼的現成飯,我是滿足了。每次出去,他的電話打得很勤,問我到哪裡了,叮嚀吃好飯,不要吝惜錢,要早點回家休息云云。態度誠懇,服務周到,讓我勞而無怨。

感謝我小弟,為我開車購物,提供了很多方便。太原公交車的便捷,也為我出行購物提供了莫大幫助,使我這「11」路能在裝修期間奔波不息。

十.「九頭鳥」(二)

在裝修的幾個月里,我們沒有一天不在跟工程方打交道,尤其是公司的負責人小許。比方,在商場買材料,拿不定主意的時候,給小許打電話。他總是放慢語速和我打招呼「哎,王老師,有什麼事情啊」?時間長了,我發現這個表面上難說話的小許,越來越能給我通融關照了,感到很有人情味。小馮態度好,啥時候對客戶都是笑臉相迎。當我面露不悅時,他總是微笑着給我答覆,讓人火不起來。王家偉工程師的處事為人,跟他的相貌一樣實誠,說話能替主顧着想,也讓我頗有好感,只可惜好人命不長。還有那個瘦瘦的「眼鏡」小龍,快人快語,爽直勤快,後期總是主動跑進來,蹦蹦跳跳地幫我打掃衛生或干點事情,這個小青年真惹人喜歡。

裝修師傅里,木工孔師傅年齡最大。相貌、穿着和話語,就是典型的江蘇人。他負責給我家打柜子。有句話講的是:慢工出細活。而我發現,這個師傅出手很快。原定四五天的活兒,他兩三天就做完了,且手工很細,我大哥原來做過木工,都稱讚孔師傅活幹得漂亮。聽小許說,孔師傅相當搶手,預約的活兒都干不完。我聽了不禁感慨:誰裝修家,不喜歡好工匠呢?還有那個負責走下水的湖北青年,兼當電工。干起活來也是精幹之輩。後面,又見過兩三個小伙子,技術都不含糊。總之,我感覺C公司雖然沒有豪華的辦公場所,但麾下的精兵強將還真不少。

當然,我對該公司個別時候也有過意見。但我想,百分百滿意的工程大約是沒有的,總體滿意就OK了。當工程方客氣地提出結算時,我爽快地交付了尾款。以後的日子裡,我又幾次聯繫C公司,每次小許都很爽快。有一次不小心把個普通塑料抽紙盒摔壞了,他執意要出去買,騎電動車跑了很遠,買回「九牧王」不鏽鋼的給安上。這麼好的售後服務,該輪上我感動了。

我家與C公司原本只是短暫的甲乙方關係,但因許經理和師傅們為人實誠,恪守信譽,售後和延伸服務做得到位,使我們合作得很愉快,彼此都留下許多美好的回憶。

人說,「天上九頭鳥,地下湖北佬。」從我的裝修經歷看,這幾個小湖北佬頭腦靈活,敢於拼搏。但絕非詭計多端、蠻不講理。我感到他們誠實、守信、勤勞、正派、有禮貌、素質高,有雙贏的意識和能力。這群來自湖北省的青年,讓我聯想到電視劇《溫州一家人》,他們秉承了前輩吃苦耐勞的好傳統,遠離山清水秀的家鄉,跨越高原黃河,來到山西省,不懼人生地不熟,不懼勞動強度大,不懼飲食習慣不同、氣候不同、與客戶思維方式不同等一系列困難。憑着這種精神,有什麼能擋住他們前進的步伐呢?

作為曾經的客戶,我衷心祝願他們在太原有更大的發展!

十一、選窗簾

窗簾窗簾,原本是擋在窗口對外遮蔽,起到控制光線、保護隱私作用的。當今的窗簾卻更像奢侈的裝飾品,由過去的與窗戶大小相當,演變成從屋頂直通地面的落地窗簾,而且掛起來還要「波浪」滾滾。定做窗簾,相當於尺寸的1.5倍已經過時了,最少也要達到1.8倍。有晾台的窗戶除了遮光,還要加一層半透明的紗簾。至於用鐵絲穿鋼絲環兒早成歷史了,窗簾盒與軌道亦像沒落的貴族,如今早已是各式各樣的羅馬杆在當家。

走進琳琅滿目的窗簾市場,由不得會「亂花漸欲迷人眼」,「窗簾大世界」真不是白叫的。有絲絨、滌綸、純棉、麻、真絲等,方式有刺繡鏤空的,有遮光、半遮光的。2013年最流行的遮光布料,光品種就有阻燃的、壓花的、提花的、塗銀的、環保的等等。遮光窗簾夏天隔熱,冬天保溫,面料挺括,下垂感強,所以成為國際家居生活的一種潮流和趨勢。總而言之,花色多得讓人拿不定主意,幾乎每塊布都很漂亮。有的簡直就是小時候到劇場看戲的舞台幕布——我的家可不敢變成舞台啊,我想。人在外面工作已經夠累了,回到家裡就想給自己松鬆綁,讓緊張了一天的心稍稍休憩休憩。

對客廳的帘子,我的理念是亮而不耀。為此,選擇了深咖做上端,以下為明黃色為基調的刺繡光面半遮光簾,再配以翠綠色的小樹圖案紗簾,發揮點調節作用。

兒子的臥室是田園風格,自然還是要選擇簡歐風格的綠色團花窗簾與之相配,整個房間渾然一體比較好。

主臥是我和愛人的領地。與兒子房間相區別,這裡的床與柜子呈栗子色,窗簾選擇紫紅過渡色的遮光簾,便於失眠的我早點入睡。

本着簡約和諧的原則,書房選了香檳色的柔紗捲簾,與地板、書桌像呼應。而廚房的瓷磚很淡雅,所以用這種捲簾布景——三五個花盆裡種着形形色色的花卉,生活氣息很濃。

當窗簾們齊集「布衣軒」後,看起來是一種景致,美化了空間;感覺起來是一個港灣,調節了心情。這些天使般的窗簾,讓我愈加體會到家庭的溫馨。

十二.十字繡

這個「新生事物」早幾年就知道了,光老軍營就開着兩家門店,只是沒時間和精力去關心。2013年,妹妹給我外甥裝扮婚房,親手做了些繡品。我們參觀時,見有幅大紅牡丹,旁邊寫着美術字:「真愛一生」。太漂亮了,既富貴又精緻,很有藝術味道。其他房間也掛着幾幅,手裡還繡着。我說,注意你的眼睛。她告訴我,繡這東西有癮,每天要繡到半夜三點呢。

現在繡花,圖案不知比過去豐富多少倍,花鳥魚蟲,植物動物,山水畫,人物的,鐘錶的,汽車的,能想到的應有盡有。

繡布也不是往年的細棉布,而是由坐標格組成的粗孔台布,挺括雪白,繡針不用硬鑽硬擠,輕輕鬆鬆即可通過。而且繡針能認3——6股線,繡布上面五顏六色的水印是圖紙。操作者不能看色選線,而要按上面標示的號碼選線。針法只要打十字,但要求方向一致,比方一律先橫後豎,否則效果大打折扣。回想自己少年時繡花,認上雙股彩線,白色細布套上繃子,繡針上下舞動,密密匝匝,一針挨一針。有時用繡針垂直敦着繡,繡品表面毛茸茸的,很有立體感。這兩種都很有技術含量,但織品的價值和用途經常是當床圍用了,頂多是個枕套。如果像現在裝進鏡框,掛在牆上,那效果一定很好。

我家新房的餐廳拐角有個配電箱,不少人家用風景畫遮擋。我就想繡點什麼。想起愛人喜歡白菜,口味和色彩都是清清淡淡,象徵着愛人的處世哲學。我又選了幅「甜蜜生活」,一個高腳杯里盛着橘子汁,跟前放着幾個溫暖光潔的整橘和半橘,那顏色和味道鮮美可人。好,就它們了。

白天忙着去新房料理裝修,忙着逛裝飾城,看材料,選家具。晚飯後,坐在床上邊看電視,邊「磕頭」,邊繡我的「百財」和「甜蜜生活」。

繡布的硬度和厚度都用不着繃子了,拿繡針認三股線直接穿越就行。但繡起來才知道不是那麼容易的。起初松一陣,緊一陣,常常已經繡好一片了,才發現針腳不勻。順序也容易搞反,等發現了,不願遷就,就得一針針挑開拆掉。另外,緊注意慢注意也有把線用錯的時候,還得返工。耽誤些時間我不在乎,但有時線就不夠用了,還得帶上繡品找商家去拼線。

當我將完成的習作交到老闆娘手裡時,自己都不好意思。沒想到她還表揚我,說看不出是初次上手,像用了四股線,作品很密實,很勻稱。十天後,我對着裱出的繡品看了又看。不管好不好,它們是我一針一線舞綰出來的勞動成果。敝帚自珍吧。

現在,它們就掛在我家餐廳雪白的牆壁上,與那幅櫻桃小油畫相鄰而居,頗具一番風景。

小結:

以上只是星星點點地記錄了愛屋的裝修過程。

回顧2013年夏,我愛人領到住房鑰匙後,全家第一次走進「布衣軒」,雖然是毛坯牆體,同樣的地面上堆着些沙子水泥。但我們已經感覺相當幸運了——這是我愛人學校給家裡帶來的幸福。

從當年9月份,我們家開始聘請裝修公司,進入裝修程序開始,電工布線走下水,泥工找平地面、貼地磚和瓷磚,木工打柜子,刮家吊頂、做櫥櫃、訂飄窗石,打入戶套和門窗套,訂門子、安地板、貼壁紙、裝腳線,進家具……在我的兄弟姐妹、親朋好友的大力幫助支持下,在C公司的愉快合作下,多半年過去,家裝基本告一段落。

有人說:裝修=燒錢+鬧心+最終的美好。我得承認,這個等式是成立的。裝修就是花錢受累,過程確實很苦、很煩、很漫長,也有鬧心的時候,但是看看如今的「布衣軒」——簡約雅致、美觀舒適、窗明几淨,我們全家其樂融融地享受着裝修後的幸福生活。那麼,付出的一切都是值得的。[1]

作者簡介

王秋英,筆名張王氏,山西太原人,北師大漢語言文學專業本科畢業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