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雜談(王金山)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幸福雜談》是中國當代作家王金山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幸福雜談
那是十幾年前的事,有一次,英國一家著名媒體曾經搞了一個「誰是最幸福的人」的社會調查,結果雪片似的信件飛往編輯部。最終媒體公布了三個答案及1個備選答案。三個答案是這樣的:一是母親為嬰兒洗完澡撲完粉後抱着嬰兒時感覺到幸福;二是醫生治好病人的病後病人感謝醫生,當醫生目送病人回去時感覺到幸福;三是在海灘上做堆沙堡遊戲的孩子感覺到幸福。備選答案是:當一個作家完成他的作品寫完最後一行字劃上句號時感覺到幸福。當我看到這個消息後,心裡一咯噔:喲,這四樣幸福我全部具備了。我是一個孩子的父親,過去經常給孩子洗澡;我是個推拿針灸醫生,幾十年來治癒(顯效)過許許多多病人;我小時候是在農村長大的,雖然沒有堆過沙堡,但玩泥巴打水仗可是常有的事;我是全國十幾家報刊(廣播、電視)特約撰稿者,當然知道作品完成以及發表(播出)的幸福。天哪,我原來是四樣幸福齊聚一身,在此前卻居然沒感覺到幸福,渾渾噩噩,被什麼名呀、利呀、權呀、勢呀折騰得經常不痛快。我的幸福知覺怎麼那麼麻木呢。
一位醫學專家曾經說過這樣一個病例,一天,這位專家在門診就診,發現一個愁眉苦臉、唉聲嘆氣、彎腰弓背的中年男病人來找他就診。專家問了問病史,然後翻了翻男患者那周轉十幾家醫院看的病歷,大都診斷為「焦慮症」、「抑鬱症」、「焦慮抑鬱障礙」等等,各種各樣的藥也吃了不少,可效果微乎其微。原來,這是一位在某三甲醫院管醫療設備的科長,生活十分幸福,家庭也很美滿,要錢有錢要物有物,可他就是整天想不開,愁眉不展,有時還忿忿不平。為什麼?因為大學同班同學某某在校時是文體委員,而他卻是班長。現在,「文體委員」成了院長,而他成了「文體委員」手下的一名被管者。想不開呀,想不開!這老天爺算是瞎了眼!於是,「班長」由於長期悶悶不樂而積鬱成疾……
「醫院院長只有一個,總不能都去當院長吧?不能當院長的畢竟是大多數,如果大家都想不開,鑽牛角尖,對這事耿耿於懷,這世界成什麼樣子啦?大家還活不活啦?」醫學專家笑了笑,接着說下去,「不錯,大學時代你的能力也許比他強,學生官位也比他高,但這畢竟是大學校園,不代表你什麼,走向社會才能真正看出'本事』呢!」
醫學專家又同他聊了聊「學習委員」的家庭社會關係以及他的家庭社會關係,發覺差異很大,然後又簡單問了問他的大學其他同學境況,發現至少有三分之二的同學不如他。醫學專家於是正色道:「你有什麼想不開的呢?如果你們大學班的同學都像你這樣攀比,小心眼,不能氣順,那還不得跳樓呀!幸福是什麼,幸福就是經常低頭看……」
醫學專家的一番訓誡,「班長」仿佛一下豁然開朗,他哈哈大笑了一下,然後朗聲說道:「謝謝教授的指點,我現在胸也不悶了,呼吸也順暢了!看了那麼多醫生,都叫我吃藥,惟有您不厭其煩地予以開導,使我終於明白,幸福快樂就是低頭看,就是在自己身邊……」
「班長」來時愁眉苦臉、彎腰弓背,現在昂首闊步地朗聲說笑着走了。
由此可見,每一個人對幸福的理解各不相同。對於一個飢餓的人來說,能吃上一頓粗茶淡飯就是幸福。對於一個不被人重視的人來說,能被別人尊重就是幸福。對於一個歷經磨難的人來說,平安就是幸福。對於一個與人為善的人來說,幫助別人就是幸福。對於一個好求上進的人來說,事業成功就是幸福。對於一個熱愛生命的人來說,健康就是幸福。對於一個重病在身的人來說,能擺脫或者緩解病痛就是幸福。對於一個知足的人來說,過好每一天、快快樂樂上下班就是幸福。當然,也有些人將無止境的貪圖、無止境的索取和占有當成「幸福」。
原來,每個人對幸福有不同的理解。
美國科研人員在一項研究中發現,幸福可以「傳染」,即一個感到幸福的人往往會把幸福的感受傳播給身邊的人。據悉,為了解人際關係對人們情緒的影響,美國哈佛大學和加利福尼亞大學聖迭戈分校的科研人員從1971年開始,對4700多名志願者進行了長達幾十年的跟蹤研究。結果發現,幸福感會很容易地在家庭成員、朋友和鄰居之間傳播。有關科研人員在研究報告中說,如果上述志願者的兄弟姐妹感到幸福,那麼這些志願者也感到幸福的幾率會增加14%;如果志願者的鄰居感到幸福,那麼這些志願者也感到幸福的幾率會增加34%;但同事間幸福感的傳播幾率比較小。英國倫敦大學教授安德魯·斯特普托在對這項研究給予積極評價的同時還指出,幸福感有益人體健康,使人體減少分泌因壓力而產生的有害激素。
可見,健康快樂的人會感到幸福。
有人說,幸福是一種象徵,是一種自我感覺,關鍵是如何把握。是的,我們在追求着幸福,幸福也時刻伴隨着我們。只不過很多時候,我們身處幸福的山中,在遠近高低的不同角度看到的總是別人的幸福風景,往往沒有悉心感受自己所擁有的幸福天地。世界衛生組織(WHO)設定的心理健康指標,第一點就是有幸福感。它是一種綜合心理素質的一種表現。
也有人說,幸福就是有個好心態;好心態是幸福的源泉。面對困境樂觀豁達的心態,面對挫折百折不撓的心態,面對生活知足常樂的心態,面對收穫真誠感恩的心態……這些帶來的幸福感,遠比名利財富穩妥踏實。「事能知足心長愜,人到無求品自高」。清代文人紀曉嵐的老師陳伯崖寫的這副自勉聯,早在一百多年前就為幸福做出了精確總結。
現代社會,人們自我的心理壓力日趨嚴重,找回真正的幸福感是目前不少都市人渴望的。幸福其實很簡單。作家馬德曾說過:「一個人總在仰望別人的幸福,一回頭發現,自己正被別人仰望着。其實,每個人都是幸福的,只是你的幸福常常在別人眼裡。」
記住作家馬德的警言睿語吧,你在橋上看風景,看風景的人也在看你。親們,您在生活中不要總是去羨慕別人,別生在福中不知福,
幸福就是自己想做的事情。幸福與貧富無關。幸福與地位高低無關。幸福與占有和被占有無關。幸福要靠感知、靠捕捉,要有一顆豁達寬容的心去品味、去淘取。幸福就這麼簡單,並不遙遠,就在您的身邊,向您眨着亮亮的眼。
看輕看淡多少,你的幸福就有多少。
筆者一位老同事,一次「厄運」,使他對健康和幸福的關係有了新的理解和感受。他生了重病後,心情懊喪,思緒翻滾。你猜,他此時此刻最渴望什麼?不是日進斗金,家財萬貫,豪華別墅,香車美女,而是普普通通的2個字,即「健康」。他自己問自己,從此還能騎自行車正常上班接診病人嗎?他在心裡虔誠地祈禱:「上帝呀,請您開開恩,發發慈悲,歸還我健康之身吧!」
原來,健康就是幸福。
早在2004年國慶節期間,我國著名作家畢淑敏(原先職業是駐西藏軍區總醫院內科主治醫師)受安徽大學的邀請給學子們作了一堂別開生面的講課,那次我作為一名文學愛好者也去旁聽了。畢淑敏其中一節就是談什麼是健康與幸福。畢淑敏說,她在很長一段時間裡並不感到幸福,結果弄得全身疲軟,精氣神明顯下降,連寫作都一度中斷了。有一天終於醒悟了過來,健康也是一種幸福,是人生中的最大幸福。為此,她寫了篇散文,題目叫《提醒幸福》。
聯想當時畢淑敏的熱情洋溢報告,我當時也熱血沸騰。為什麼?因為我跟畢淑敏的「幸福」非常相似呢!此前卻居然沒感覺到幸福,渾渾噩噩,被什麼名呀、利呀、權呀、勢呀,尤其是技術職稱呀,折騰得經常不痛快。我的幸福知覺怎麼也那麼麻木呢!
健康是什麼?世界衛生組織(WHO)早就對健康有個標準定義:人,不僅僅是軀體沒有病,身心都要健康,還必須具有穩定的良好的社會功能。內容包括待人接物,與人相處和完成社會責任等。
有句名言說得好:「一個健康的乞丐勝過一個多病的國王。」確實,叫花子雖討百家飯,飽一餐飢一餐,經常挨人家的白眼,但他們夏天日曬,冬天霜凍,身體壯實,無災無病,自由自在,吃得香睡得安,不爭名不爭利,沒有官場上的「爾虞訛詐」、「風刀霜劍」,難道這不是一種幸福?國王呢?雖然要什麼有什麼,江山、美女、金錢,擁有世界上的一切,卻很少擁有健康。試想想,沒有了健康又能有幸福嗎?
然而遺憾的是,生活中的人們,有幾個如此注意養生保健?他們過分迷信補藥,忽視體育鍛煉,冬天怕冷,夏天怕熱,春天怕風,晴天怕曬,雨天怕淋,似乎人人弱不禁風,成了《紅樓夢》里的林妹妹。心理方面也是「畸型」,如有的人衣冠楚楚,出口不遜;有的人道貌岸然,品行不正;有的人心懷鬼胎,時時算計人;有的人心胸狹窄,嫉賢妒能;有的人遇到小小的挫折,就尋死覓活……這些,都不能與健康劃等號。至於那些剛剛才「冒尖」就與人鬥氣、比闊、賭燒鈔票、賭摜茅台酒、吃金宴等等,也與健康相悖。這些人,從心靈到肉體,都是病態,是時代的「畸型兒」。這些人,品嘗到了人生的真正快樂了嗎?
人最寶貴的是什麼?哲人們說過:不是金錢,不是財寶,不是名利地位,而是健康;這種健康,不僅是軀體,而且是心理,是靈與肉的完美結合,物質與精神的和諧統一。健康是生命,是幸福,是太陽,是純淨的空氣,是潺潺流動的清水;「一花一世界,一沙一乾坤。」健康,是一種境界,一種美,風雨人生和艱苦環境的磨練。它如此平凡又是如此神秘、如此崇高、如此唾手可得、如此可望而不可及。
如今,我們平常人則有着更多的寶貴的自由,有着更多的可由自己支配的空間。你可以獨處臥室,專心致志地讀書;可以躺在草地上,任孩子爬在身上嬉鬧;可以同幾個朋友,坐在老槐樹下下棋打牌;可以手持大紅扇,同姐妹們一起扭秧歌舞……四海昇平,風不鳴枝,樂事很多,盡你去尋去挑。什麼名呀、利呀、權呀、勢呀,你盡可以保持一顆平常心。若如是,就會連聖人、神仙、皇帝都羨慕你如此幸福。
可嘆的是,人們看大款,看到的是他們那令人羨慕的財產與瀟灑,可又有多少人知道他們的「創業危機」、「健康危機」、「幸福危機」呢?作家畢淑敏當時舉例說,北京有這樣一個高薪白領,他的月薪是15萬,年薪200萬,卻居然沒有幸福感,只有痛苦感。畢淑敏勸他回家後寫下自己的15條優點,那人卻說,他連一條都寫不出來,此人竟然是個幸福的盲人,即老百姓所說的「身在福中不知福」。前不久,某市一位著名的企業家,也是位聞名遐邇的「大富」,竟然非常痛苦地跳樓自殺,令許多人百思不得其解。
南方某市曾對年收入百萬、千萬元以上的大款進行了一次問卷調查,絕大多數被調查者認為,收入與健康以及幸福並非成正比,有時甚至成了「奪命鐧」。調查者也認為,許多大款活得並不輕鬆,並不「幸福」,「五多」(應酬多、業務多、煙酒多、憂慮多、疾病多)與「五少」(休閒少、睡眠少、鍛煉少、顧家少、安靜少),幾乎天天將他們困擾,甚至可謂苦不堪言。想想看,如此下去,怎麼能健康?有什麼幸福感? 一個沒病的健康的肌體,使你平添許多魅力。人生苦短,誰擁有健康,誰就擁有財富,擁有明天,擁有人生,擁有世界,擁有大自然中的一切美。一句話,擁有人生的全部幸福。
「淡泊以明志,寧靜以致遠。」生活中的人們,雖然手頭拮据,或沒有一官半職,職稱低微,工資微薄,也不要愁,不要攀比,不要自怨自艾。只要你擁有健康,擁有智慧,身強體壯,心胸坦蕩,就應該高興,就值得慶賀。你沒聽人們常說嗎?儲錢莫如儲健康,健康是第一,健康就是幸福……
那是十幾年前的事了。筆者的一位遠房親戚因肺癌晚期住在醫院,筆者去看望他時,他沮喪地哀嘆:「老天怎麼對我這樣不公平,叫我晚年這麼難受……」 筆者報之唏噓。
這位親戚,幾十年來,香煙不離口,喝酒喝到背着走。按他的話說:「飯可以不吃,香煙不能不抽,酒不能不喝!男人若不抽煙不喝酒,那還有什麼快活可言!」他的煙癮大到什麼程度呢?每天1~2包,晚上睡到半夜還要爬起來抽1支,否則睡不着覺。酒就更不用說了,按他老伴說,他這一輩子喝的酒夠一個天鵝湖的水了。這未免誇張了。但他喝酒的量肯定是如此驚人!筆者多次勸他戒煙少酒都當成了耳旁風。終於有一天,煙酒將他擊倒了,醫院檢查結果:肺癌晚期!
後悔,後悔!可生命已到了終點,後悔又有什麼用呢?瞧他那求生的目光,哀哀的神情,我難受地離開了。
人啊,為什麼在健康的時候便得意忘形,而一旦當健康失去又後悔莫及呢?早在2007年8月26日,主持此項調查的慈銘體檢總裁韓小紅博士透露,在一項對183位企業主進行的體檢調查報告表明:在這部分被認為典型的「富裕人群」中,41.5%的人血脂增高,21.8%的人血壓高,12.5%的人血糖增高,分別比普通體檢人群高出近兩成和一成。這些體檢者分別來自京、滬、穗等地,男性123名,女性60名。他們沒有一個人體檢結果未見異常:其中55.1%的人體重指數增高,33.8%的人心電圖異常,62.8%的人有頸椎病,40.9%的人患有胃、十二指腸疾病,32.2%的人有脂肪肝,24%患甲狀腺疾病,23.5%有腰椎疾病;而肝臟、膽囊和腎臟疾病的發病率則分別達12%、9.8%和8.2%。
調查還顯示:有47%有不同程度的失眠,幾乎每天都擔心睡不着覺。其中女性比男性失眠問題更嚴重。有51%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問題,主要表現為:心理壓力過重,情緒不穩,內心孤獨感加重,心理承受能力下降。有超過三成的被訪者很少運動或健身。
曾被評為世界首富的美國微軟公司老闆比爾·蓋茨愛穿運動服裝。讓東南亞金融市場雞犬不寧的華爾街金融大亨喬治·索羅斯卻喜歡過簡樸的生活。多數美國實業家認為,一個人無論有多高的權勢、地位和名氣,只有當他們保持正常人的心態,擁有正常人的健康時,才會有真正的快樂。美國多數企業老闆最忌諱炫耀財產,他們很注重養生保健的風氣已影響到港台。這些老闆,聚到一起,不是比吃、比喝、比穿戴,而是比誰的皮膚曬得黑,誰沒有高血壓病、糖尿病、高脂血症、脂肪肝、冠心病、痛風以及誰的腰圍、血糖、血脂、膽固醇沒有超標等等。
然而遺憾的是,生活中的人們,有幾個如此注意養生保健?
劉雲霞,過去在局機關是個普通的女辦事員,因為辦公室離家不遠,也就那麼3里多路,她天天上下班都走路,身體好得很。自從前年當上處長後,人還是原來的人,路還是原來的路,家還是原來的家,辦公室也還是原來的辦公室,可她卻不能或不會走路了,天天必須車接車送,仿佛走路有失「身份」。於是,原來身體健朗的她,現在變成了「大肚腩、肥碩腰」,一走路就心慌、氣喘、胸悶,還伴有腳跟疼痛……
高爾基說過:「健康就是金子一樣的東西。」「世界上沒有比結實的肌肉和新鮮的皮膚更美麗的衣裳。」世界衛生組織(WHO)對健康有個標準定義:人,不僅僅是軀體沒有病,身心都要健康,還必須具有穩定的良好的社會功能。內容包括待人接物,與人相處和完成社會責任等。當代偉人毛澤東曾言:「文明其精神,野蠻其體魄。」《內經。素問》曰:「五穀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
人最寶貴的是什麼?哲人們說過:不是金錢,不是財寶,不是名利地位,而是健康;這種健康,不僅是軀體,而且是心理,是靈與肉的完美結合,物質與精神的和諧統一。健康是生命,是幸福,是太陽,是純淨的空氣,是潺潺流動的清水;「一花一世界,一沙一乾坤。」健康,是一種境界,一種美,風雨人生和艱苦環境的磨練。
一個沒病的健康的肌體,使你平添許多魅力。人生苦短,誰擁有健康,誰就擁有財富,擁有明天,擁有人生,擁有世界,擁有大自然中的一切美。身體的健康來自鍛煉,心靈的健康來自修養。「艱難困苦,玉汝而成。」生命不息,奮鬥不止。即使身體殘疾,只要精神健康,同樣可以創造出輝煌的人生。 幸福就是健康!
我國著名女作家畢淑敏說,人千萬不要做幸福的盲人,要訓練自己對於幸福的感知與把握,只有這樣,你才能活出幸福來。
我是個針灸推拿醫生,雖然工作較累,但我卻覺得很幸福,因為我常常利用自己的一雙手和銀針為病人解除痛苦。前不久,我還美美地「幸福」了一次。那天晚上,我正在家看電視,住在對面樓的黃勇(化名)在家拖地突然將腰扭了,躺在床上動彈不得。黃勇知道我是省中醫院針灸推拿科的醫生,便打發他妻子來請我應診。
「王醫生,真麻煩您了,我的腰仿佛斷掉了,一動像刀割火燒一樣的疼痛,連動都不敢動了……」黃勇一見我,就苦歪歪地敘述道。
「王醫生,我老公的腰要是壞了,這可怎麼辦?若治不好,不僅要被老闆'炒魷魚』,以後落下老腰痛的病根,如何是好?」黃勇的妻子柳菲菲(化名)緊張地問道。
我詳細地問了問發病經過,給黃勇做了仔細檢查,根據30多年的臨床經驗,然後心中有數地安慰道:「沒多大事,是腰椎後關節滑膜嵌頓……」
「腰椎後關節滑膜嵌頓?是不是關節卡住了?」柳菲菲吃驚地張大了嘴。
於是,我告訴道,脊柱是人體軀幹的中軸,運動基礎是椎間盤和後關節,後關節又稱小關節、關節突間關節。後關節周圍包以薄而緊的關節囊,屬於微動關節,主要功能是穩定脊柱,不持重,正常腰部活動度比較大,受傷的機會也比較多。在我們日常生活中,常常因刷牙、咳嗽、打噴嚏、搬東西甚至房事不當等動作時,會突然發生「閃腰」或「扭腰」,嚴重的可導致腰痛劇烈,疼痛像刀割,像火燒,像電擊等,甚至不能站立行走,並有臀部、大腿或骶尾部的牽扯痛。這就是腰椎後關節紊亂症,又叫「腰椎後關節半脫位」、「腰椎骨錯縫」等。腰椎後關節紊亂症從病理上又分為後關節單純性半脫位和滑膜嵌頓性半脫位兩類。黃某患的是屬於後一種,所以症狀十分明顯。這主要是使腰椎後關節滑膜嵌入關節之間隙,造成後關節絞鎖或錯位,滑膜和關節囊有豐富的感覺和運動神經纖維,對於刺激和炎症反應極為敏感,當滑膜被嵌頓後,由於產生充血水腫及無菌性炎症刺激和壓迫,引起劇烈的疼痛和反射性肌痙攣,如不及時解脫嵌頓,則會產生嚴重腰痛……」
為了達到「立竿見影」的效果,我先用銀針將黃勇的手和腰部包括下肢的有關穴位猛「扎」了一下,以達到「疏通、解痙」的作用,再然後與黃勇背靠背站立,以兩肘分別挽住他兩肘,我彎腰屈膝下蹬用臀部頂住黃某腰骶病變部,彎腰屈膝挺臀,將他反背起,使其雙腳離地,作腰脊椎後伸牽引,使黃某腰骶部牽引伸展,同時作顫動3~5次及左右搖擺3~5次。
我將黃勇放下地,然後喘着氣問:「現在感覺怎麼樣?」
黃勇慢騰騰地站起來,走了幾步,然後破涕為笑:「咦,真神了,不疼了,不疼了!」
「但不要大意,一定要注意臥床休息1—2周……」我叮囑道。
「一定,一定……」黃勇頭直點地應道。
「王醫生,我們該如何感謝您喲……」柳菲菲感動地說道。
「不必如此……」面對這對夫妻的感激,我心裡感到無比的快樂和欣慰。
這就是一個醫生感受到的人生最大的「幸福」。
筆者感嘆:親愛的讀者及網友,包括我的同行們,你們感覺到了嗎?當你把患者從疾病的泥沼里拯救出來,解除了他們的痛苦,並受到他們極大的尊敬和熱愛時,你就會感到醫生的工作是多麼地幸福和光榮!
近幾年來,醫患關係似乎降到了「冰點」。「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防偷防盜防患者」、「要發財、做手術,做了手術告大夫」等言論讓人心寒。作為醫生,我們該如何端正心態?記得北京協和醫院一位老專家曾告誡年輕醫生:「有志從醫者要有足夠的心理準備。為了患者的利益,常會加班工作,打亂個人安排和家庭生活,而金錢和名譽卻不能成為追逐的目的。醫生應該自問能否永葆奉獻精神,否則會充滿矛盾、懊惱和不悅。」他認為,醫生的快樂和幸福,就是懷着一顆悲天憫人之心,幫助患者解除痛苦。老專家的忠告,可謂警言睿語,字字珠璣!
是的,作為一個醫務工作者,我最大的幸福就是看到患者的康復。在我身邊,也不乏快樂的醫務工作者。他們雖然有時也會抱怨,也會委屈,但始終盡職盡責,堅守道德底線,並享受着醫生這個職業帶來的快樂和幸福。因為他們知道,醫生的天職是幫助患者,一個醫務工作者能得到患者的尊重和愛戴就是最大的幸福。
更值得一提的是,具有幸福感的醫務人員,說話往往都比較幽默、風趣,為人處世比較機智,同時心胸也比較寬廣,淡泊名利,自始至終給患者一種美好、向上、陽光、慈愛的感覺。這樣的醫生,處理醫患關係,化解醫患矛盾的能力也比較強。
他們是中國醫生之精英,醫學之「魂」![1]
作者簡介
王金山,男,66歲,安徽省中醫院退休醫生。年輕時喜歡寫點文章,也發表了不少,但大都曇花一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