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唯有牡丹真國色(張福華)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唯有牡丹真國色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唯有牡丹真國色》中國當代作家張福華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唯有牡丹真國色

喜歡文字,一直以為漢字是這個世界上最美麗的文字。與文字結緣,在文字間行走,生命便有了特殊的意味。那一個個從心底流出的文字將我陰鬱的心房擦拭得清朗而明麗。平淡無奇的日子,也變得充實而豐盈。寂靜的夜晚,坐在電腦前,看着一個個美麗的漢字如精靈般跳上屏幕,心便隨之飛揚。 感謝文字,讓我看到人生最美的景致。

唯有牡丹真國色

——楊曉新牡丹畫欣賞

何人不愛牡丹花,占斷城中好物華。

疑是洛川神女作,千嬌萬態破朝霞。

——唐·徐凝

近來無奈牡丹何,數十千錢買一窠。

今朝始得分明見,也共戎葵不校多。

——唐·柳渾

庭前芍藥妖無格,池上芙蕖淨少情。

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

——唐·劉禹錫

當你吟詠這一首首歷代文人黑客讚美牡丹的詩歌時;當你在潔白的紙箋上品讀那濃淡相宜,色澤紛披的牡丹畫作時;當你在春天的花園裡欣賞嬌艷如火的紅牡丹,聖潔晶瑩的白牡丹,雍容華貴的紫牡丹,莊重典雅的墨牡丹時;當你引吭高歌「啊,牡丹,眾香國里最鮮艷!」時;當你在明月高懸的夜晚靜聽祖母講述「洛陽牡丹與武則天」的故事時……你無法不被牡丹那高潔華貴的氣質、堅挺堅硬的風骨所折服、所吸引。

牡丹,又名洛陽花、富貴花,是中國特有的花卉之一,被譽為花中之王。一直以來都是國畫花卉中經常被描繪的題材,歷代詩人畫家都有着讚美牡丹的詩句與畫作,意義不僅在於牡丹美麗的外表還在於寄託詩人、畫家美好的情感。

2022年夏天,因疫情困守家中,百無聊賴中收到了恩師張亞明先生髮來的一幅畫。

「楊曉新先生的牡丹畫,不但高貴典雅清新嫻靜,且莊穆含蓄風姿絕魅。特別是他的墨牡丹更是別具一格,皓質淡雅,俊逸華滋,空靈絕塵。讀之滌人心肺,近之染人氣質!楊先生的牡丹畫可是千金難求哦。」

「楊曉新?」聽着電話那端亞明老師發自內心的讚美與欣賞,我迫不及待地打開畫作,展現在眼前的是一幅題為《富貴吉祥》的牡丹畫。

「壬寅夏曉新」,幾個比題目更輕更細的小字,引了了我強烈的好奇心。雖然畫的牡丹,署名卻是那樣平淡無奇毫無牡丹的張揚熱烈。

我想,這一定是位內斂而謙遜的藝術家。於是,我打開電腦,鍵入「畫家楊曉新」幾字,瞬間,有關楊曉新的條目悉數跳入眼帘。

楊曉新,1961年生,山東省金鄉縣人。中國美術家協會中國畫研究會會員、理事;亞太文化藝術協會會員;中國北方書畫院理事;魯西南書畫院理事。

楊曉新花鳥畫家,擅長牡丹,成就斐然。2019年堪稱楊曉新先生藝術年,這一年,他榮獲「華粹杯」全國書畫大賽一等獎;同年在中國亞太文化藝術展覽中又一舉斬獲金獎;為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作品又被選入國家名片「偉大曆程,中華復興」為主題的《中國郵冊》。2020年,牡丹畫被選入跨年度「輝煌70年」第十七屆中國當代藝術名家啊品首發式、華夏之星書畫展。

原來,楊曉新早已是聲名遠揚。中央電視台書畫頻道、騰訊視頻、優酷視頻、一點資訊、《中國集郵報》《中國書畫報》《時代報告·中國報告文學》《中國老師報》等報刊雜誌、各大媒體以及省市幾十家融媒體都分別對他進行了報道,作品也被國內外多家博物館、美術館、紀念館等藝術機構及海內外友人收藏。 移動鼠標一頁頁欣賞,但見《花開祥和》濃淡相宜,動靜相生,呼應成趣;《國色天香》艷而不俗,氣韻圓融,清新雅致;《葡萄小鳥》色澤紛披,果實圓潤晶瑩,靈動傳神;《雪艷迎春》映雪吐艷,凌寒飄香,花與蝶、葉與雪,神韻相通;《醉春暉》花葉豐美,枝莖瘦而不弱,清雅俊烈……一幅幅令人不睱接的畫作,彰顯着藝術家的繪畫風格。

田園寫生的通暢,畫室伏案作畫的孤寂,勾勒出藝術家一路走來的執着與痴迷。

再看他面對着鏡頭的淡定,誠懇的臉龐,不多的話語,這個不曾謀面的藝術家形象在我的心中漸漸清晰,這是一位用畫「寫作」,寫出心中的所思所想的畫家,是一位心無旁鶩、安靜淡然將繪畫藝術視為生命的藝術家。

裝裱一新的牡丹畫圖,靜靜地懸掛於客廳的牆上,給簡單簡樸的家,憑添了幾分富貴富貴的藝術氣息。細細地品讀,似乎聽到了花開的聲音。 這幅畫作,構圖錯落有致,採用中國傳統繪畫的s型構圖,花朵大小相依,花色和諧相宜。在一片深紅淡粉中,那朵吐着黃色花蕊的紫色牡丹,使整個畫面透着一種不可言說的高貴。

花香蝶自來。兩隻向着枝頭的花蕾翩然而來的蝴蝶,更是讓靜靜綻放的牡丹有了動感,有了活力,有了靈氣,正是活色生香,一片富貴吉祥的景象。透過重墨勾勒的葉脈,看搖曳花朵引來風吟蝶舞,我在心裡不由得輕問蝶兒,你是聞到了牡丹花香麼?你是要與牡丹花蕾悄悄私語,催促花兒快快開放麼?

蝶未語,花不言,而我卻分明聽到了生命綻放的聲音。因為,這每一朵花,每一根枝,每一片葉,都揉進了畫家的生命里,都有畫家的脈博在跳動。

「牡丹的枝葉猶為重要,如果枝葉畫不好,會影響花朵的美觀。」楊曉新曾這樣對採訪他的報告文學作家亞明老師這樣說,「因為,牡丹枝杆猶如牡丹之骨,在畫面中起着支撐的作用。是它用錚錚鐵杆來支撐美麗的花,欲放的苞、挺拔的莖、碧綠的葉、伸展的枝。」

如此,要畫好牡丹的枝葉莖猶為不易。

如何才能表現出牡丹花高貴不俗雍容大度的氣質與風骨?

中國畫無論是山水、人物、花鳥,工筆或者寫意,都很注意筆法。不管是勾線、皴擦、渲染,都有個用筆的問題。勾線要用中鋒,皴擦就要用側鋒,而渲染則中鋒和側鋒都要用。

為了畫出牡丹的「形神兼備」,楊曉新用工筆畫法勾勒牡丹的枝杆,其結構嚴謹縝密,刻畫精細逼真,高傲的氣韻,聖潔的風骨,躍然紙上。 有人說,看楊曉新作畫,就像看一場無聲的電影,妙不可言。

只見他手握畫筆伏身畫案,一會兒如蜻蜓點水,輕觸輒止,一會兒如繡女穿針,精準穩快。畫花,素箋綻彩,滋潤融洽。點、托、平鋪、橫掃,用筆變化多樣,令人眼花瞭亂;畫葉,綠意婆娑,疏密有致。大筆鋪毫,中側鋒並用,既見厚重之質又兼得俊俏之形;畫枝,中鋒用筆,線條細勁圓厚;畫杆,中側鋒並用,多處飛白。果斷地用筆,生辣的墨痕,嫻熟的技巧,使得每一條枝杆都挺拔有力,蒼老硬朗。

這種逆生長規律的繪畫順序,這種墨分五彩、濃淡相宜、動靜相生、呼應成趣的技法,這種大形優美、艷而不俗、氣韻圓融、清新典雅的格調,無不讓人深深領略到楊曉新藝術創作的驚人魅力。

楊曉新先生的畫,是美與善的表達,是人文情懷體現。細細欣賞楊曉新先生的繪畫作品,不僅能從中領悟畫家傳遞的欣賞美的思想情感,還能感悟人生的真諦,就連靈魂和情操也得以升華。

「畫家作畫,不只是要表達我們自己內在的想與追求,也要通過作品的創作與欣賞影響去人們的志趣、情操與精神生活,提高人們的審美能力。」楊先生所言,正是我心中賞畫所得。

「筆墨鮮艷潤國色,曉月清新逸天香。」亞明老師的題詩,是楊先生數十載繪畫人生的寫照。自與牡丹畫結緣,他的心中就植下了不可更改的理念:傳承中國文化,畫出祖國繁榮昌盛,畫出國花牡丹燦爛絢麗,畫出人們心中的愛與嚮往

繁雜的俗世中,畫家摒棄雜念,用心澆灌屬於自己的一方牡丹花園。

一顆心,固守一片園地;一方紙,展出一個世界。

唯有牡丹真國色!此時,花開正旺,花香襲人,正是觀花賞畫好時節[1]

作者簡介

張福華,1962年冬月生於寧夏石嘴山,祖籍河北順平,有60多萬字的散文、報告文學、小說等作品及新聞報道見諸省內外報刊雜誌。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