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殷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網絡的圖片

殷,異體字: 殷,拼音yīn,注音一ㄣ,部首心部,部外筆畫10畫,總筆畫14畫,五筆RVNN,倉頡HEP,鄭碼PDQW,四角27334,結構上下,電碼1963,統一碼6147,筆順ノノフ一一フノフフ丶丶フ丶丶。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 殷

拼音; yān;yīn,yǐn

出自; 《詩·小雅·正月》

舉例; 殷勤,殷其雷,殷岩穴(夢遊天姥吟留別)

注音字母; ㄧㄣ,ㄧㄢ,ㄧㄣˇ

部首; 殳

異體字; 慇*、磤、𣪞

平水韻; 上平十五刪,上平十二文、上平十一真,上聲十二吻

基本解釋

基本字義

殷yīn(一ㄣ)

1、同"殷"。

UNICODE

殷字UNICODE編碼U+6147,10進制: 24903,UTF-32: 00006147,UTF-8: E6 85 87。

殷字位於中日韓統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English

careful, anxious, attentive

詳細解釋

殷字最早見於商代甲骨文。甲骨文(右圖)中有一個「身」字或反寫的「身」字(㐆,讀作yǐn),像個挺着大肚子的人,上面一橫,像一雙手。還有一個「又」字,拿着小棒或小槌之類的東西(殳,讀作shū)。這一構型引起了較多爭議。以下是較為主流的說法:

觀點一:殷左邊的「㐆」有身體轉過來的意思。右邊的「殳」是古代的一種武器。在這表示隨身所帶的跳舞時使用的道具。整個意思就是這個人轉過身來既跳舞,又擊打樂器,表示音樂很響,場面熱烈。本意指盛大。

觀點二:右部的「殳」是一人持針之形。「殷」可理解為一人手拿着針給一個身患腹疾的大肚之人進行治療,表示病情深重。「殷」的本義為腹大病重,引申為大、盛大。《廣雅·釋詁》:「殷,大也。」也有的學者認為古文的「殷」字即是後之「醫」字的初文,它反映了人類最早的治病方法之一就是針刺,即後來的針灸。

觀點三:古文「身」是大腹便便的貴族,而「殷」的古文字形的左邊恰恰是一個反「身」字,表示貴族的身份已經反過來了,即失去了貴族的身份。其右邊是一隻手拿着棍子,即「殳」(攴)字,表示奴役。其意思是:一個失去貴族身份的人,也就是受奴役的人。

此字發展至金文(圖1-3),字形基本沿襲甲骨文,小篆(圖4)時左邊的人身之下又增加了一條腿,右邊已發生了偽變,看不出手執器之形了。隸書(圖5)、楷書直接由小篆演變而來。

「殷」的異體字「慇」是「殷」的後起分化字。是形聲兼會意字。從心,從殷,殷亦聲。本義為憂痛。又用為殷實、富足之義。現代漢字整理時,「慇」作為「殷」的異體字被淘汰。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殷【卯集上】【心部】康熙筆畫:14畫部外筆畫:10畫

《唐韻》《集韻》《韻會》於巾切《正韻》伊眞切,音殷。《說文》痛也。從心殷聲。《詩·小雅》憂心殷殷。

又殷勤,委曲也。亦作殷勤。

又《集韻》倚謹切。與㥯懚通。

說文解字

說文解字

殷【卷十】【心部】

痛也。從心殷聲。於巾切

說文解字注

(殷)痛也。柏舟。耿耿不寐。如有隱憂。傳曰。隱、痛也。此謂隱卽殷之叚借。痛憂猶重憂也。桑柔。憂心殷殷。釋訓。殷殷、憂也。謂憂之切者也。凡經傳隱訓痛者、皆柏舟詩之例。從心。殷聲。於巾切。古音在十三部。樊光於謹反。

音韻方言

方言集匯

◎ 客家話:[海陸豐腔] rin1 hin2 [梅縣腔] jin1 [陸豐腔] jin1 [客英字典] jin1 [寶安腔] jin1 [客語拼音字彙] kin3 yin1 [台灣四縣腔] jin1 hin2[1]

參考文獻

  1. , 360國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