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PTZ-89自行反坦克炮

PTZ-89自行反坦克炮原图链接来自 搜狐 的图片

PTZ-89自行反坦克炮也称为89式120毫米自行反坦克炮(产品项目代号“WA320”)是中国人民解放军装备的一种履带式自行反坦克炮,是世界上第一种进入现役的120毫米口径高膛压自行反坦克炮。89式自行反坦克炮凭借具有更好的穿甲表现与88式坦克(装备105毫米口径线膛炮)几乎同时开始列装解放军部队。产量总计约230辆左右。1999年10月89式自行反坦克炮参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五十周年阅兵式。

PTZ-89主要配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机械化师的自行火炮团,以营为单位提供火力支援作为反装甲火力使用,弥补88式坦克上的105毫米坦克炮的火力不足。与西方国家研制的用于装备快速反应部队提供直射支援火力的自行反坦克炮用途迥异。在装备125毫米口径坦克炮的第三代坦克 (ZTZ-99主战坦克) 列装前,作为主战坦克火力的补充。在装备125毫米口径坦克炮的坦克列装大量使用后,此车退于二线角色。解放军装备的89式自行反坦克炮已从2015年起退出现役[1]

目录

背景

1967年中国展开了第二代主战坦克的战技指标论证。不久作为二代坦克的主要武器,120毫米口径滑膛炮也展开了论证和研制工作。因当时技术水平的限制,火炮系统的开发被搁置。1969年“珍宝岛事件”后,中国意识到了反坦克武器与苏联装甲力量之间存在的巨大差距,并随即在1970年代展开了大规模的反坦克武器研发工作,120毫米口径高膛压的坦克炮和反坦克炮就是其中的重点之一,即“两炮研制工程”[2]

研制历史

1977年五机部与十几个相关单位展开120mm口径高膛压滑膛炮的初步论证,并在1978年4月“784”会议下达研制任务,随即完成三门用于测试的弹道试验炮,并于1979年2月19日完成首度试射。1981年完成120mm坦克炮样炮设计,为实现高膛压确定了长身管、大药室、身管自紧等技术特征。但是当时随着军队的调整,与之配套的新一代坦克项目下马(最终定型的国产二代坦克装备了引进外国技术的105mm线膛坦克炮)该炮研制濒临中断。在1970年代末西方开始与中国接触之后,西德豹2型坦克装备的莱茵金属公司Rh-120-44型120mm 44倍口径滑膛炮无疑是同时期最先进、最具威力的坦克炮,更是中国为了对抗苏联装甲部队而梦寐以求的装备,但最终引进意向没有实现。与此同时,参考苏制火炮,自制125mm口径坦克炮(配合自动装弹机)已有初步成果,后来被指定为三代主战坦克采用。

在这种情况下,为保住科研成果也为寻找出路(鉴于同步研制的120毫米反坦克炮进展迟缓),研制工厂自行将120毫米坦克炮配以密闭式炮塔装在83式自行加榴炮底盘上,进行了120毫米坦克炮的定型试验,首辆原型车于1984年完成。将此120mm炮经过加长身管、增加后坐距离的修改转为反装甲用。

1985年在靶场进行射击表演,由于效果很好,1986年120毫米自行反坦克炮列为国家“七五计划”重点项目,1987年开始定型试验,1988年到1989年小批量生产并装备部队试用。1990年军工产品定型委员会批准这种自行反坦克炮设计定型,命名为“PTZ-89自行反坦克炮”。

视频

PTZ-89自行反坦克炮 相关视频

中国PTZ-89反坦克炮,原来是为了这事研发的
见识二战时期最强大的反坦克炮,这火力很猛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