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Mk 2手榴弹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Mk 2手榴弹(或写作Mk II)是一种反人员破片手榴弹,美军于1918年导入,用以取代Mk 1手榴弹,在二战、朝鲜战争至越战中所使用。由于外型相似凤梨又名凤梨手榴弹或“菠萝”,因保险片的形状被称为“鸭嘴手榴弹”,因外观被称为“卵形手榴弹”、“凤梨手榴弹”、“癞瓜手榴弹”或“菠萝”[1]。美军之后以M26系列(M26/M61/M57)及M33系列(M33/M67)取代Mk 2。

简介

二战期间,美军士兵使用了许多类型的手榴弹,但主要配备的Mark II手榴弹。它为铁铸,外部呈锯齿状,利于在爆炸后产生更多的弹片。它内部TNT 填充物,但由于战争初期TNT短缺,内部多填充硝化淀粉复合物。Mark II的杀伤半径是5—10码,但弹片可杀伤至50码。由于公认的投掷距离多为35—40码,所以要求士兵在投弹后卧倒直至手榴弹爆炸。

美国在大战中使用的手榴弹主要的就是MKⅡA1一种。其前身MKⅡ手榴弹是仿照英国的米尔斯手榴弹设计的,但其弹体形状和装药却不同,椭圆铸铁弹体,弹底有小平底,其引信结构与米尔斯手榴弹完全一样。MKⅡ式手榴弹于二十年代末装备美军。

MKⅡ的改进型MKⅡA1在大战前研制,四十年代初装备美军,是二次大战期间美军最普遍装备的手榴弹,也是世界上继米尔斯手榴弹之后,早期最有影响的一种手榴弹,五十年代初被M26式手榴弹所取代

对比MKⅡ,MKⅡA1将引信改进成一个整体;将弹体口部的联接螺纹改成与美国M9式反坦克枪榴弹尾管的联接螺纹配套。其引信结构与英国的No.36M式手榴弹基本相同,是针刺发火延期引信,发火机构为翻板击发机构。

其将弹的引信摘除后,装上M9或M9A1式反坦克枪榴弹的尾管,可做枪榴弹使用,通过M7/M7A1〔配M1加兰德〕或M8〔配M1卡宾〕枪榴弹发射器用空包弹发射,射程约一百五十米——情景在电影突出部战役》中可见到。

M9或M9A1式枪榴弹的引信是装在尾管内的碰炸引信,结构非常简单,由滑动式击针、阻隔簧、针刺雷管和传爆药组成。平时,由保险销将引信锁定在保险状态,使用时,拔除保险销,引信处于待发状态,当弹碰击目标时,滑动击针在惯性作用下,压缩阻隔簧,击发针刺雷管,完成弹的起爆。

其余结构与原型MKⅡ相同:为铁铸,外部呈锯齿状,利于在爆炸后产生更多的弹片。它内部以TNT为主填充物,但由于战争初期TNT短缺,内部多填充硝化淀粉复合物。

MKⅡ系列是防御手榴弹,杀伤半径是五~十码,但弹片可杀伤至五十码。由于公认的投掷距离多为三十五~四十码,所以要求士兵在投弹后卧倒或找掩体隐蔽直至手榴弹爆炸。

除普通弹外,还有强装药弹、发烟弹、训练弹等弹种,外形和普通弹是一样的,靠不同的涂装区别——例如强装药弹体橙色、发烟弹弹颈涂黄色带、训练弹弹体蓝色[2]

视频

Mk 2手榴弹 相关视频

液压机挤压MKⅡ手榴弹,会发生什么?看的时候一定要握紧手机!

参考文献

  1. Mk 2菠萝 ,中华武器库
  2. MKⅡ手榴弹:二战美军大兵明星武器 ,空中网,2013-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