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M-72/M48欉樹飛彈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榭樹飛彈系統(MIM72 Chaparral),是一種自走式地對空飛彈系統,使用AIM-9響尾蛇飛彈[1] ,配套的發射載具由M113裝甲人員運輸車衍生而來。1969年進入美國陸軍服役,於1990年到1998年間退出現役。作戰時通常與M163火神式防空砲車搭配部署,M163負責極近距離防空,檞樹則負責其所不及之處。
發展歷史
美國陸軍航空及飛彈司令部(United States Army Aviation and Missile Command, MICOM)於1965年與羅拉爾(Loral)公司簽訂合約開始發展與試射工作,目標是取代被取消發展的MIM-46大槌(Mauler)飛彈。第一枚XMIM-72A飛彈於1967年運交美國陸軍,第一套完整版系統則於1969年5月開始作戰部署。
本系統亦可搭配小型目標獲得雷達(即AN/MPQ-49前線警戒雷達(Forward Area Alerting Radar, FAAR))共同作業。該雷達於1966年開始發展,可用車輛進行機動,用以支援小槲樹/火神防空系統,部署在戰區前緣(Forward Edge of Battle Area, FEBA)擔任防空警戒任務。
概述
早期MIM-72A飛彈是由美國海軍使用的AIM-9D響尾蛇飛彈修改而成,主要差異在於MIM-72A兩片彈翼採固定式而非活動式;以Mk50固體火箭發動機取代AIM-9D使用的Mk36 Mod 5火箭發動機。因為與FIM-43紅眼(Redeye)飛彈一樣裝置第一代紅外線尋標器,故僅具有追尾攻擊能力,很容易被Mi-24雌鹿(Hind)式攻擊/運輸直昇機上裝置的L166紅外線干擾裝置反制。MIM-72B與MIM-72A相同,不過僅作為訓練用途,另改用不同的彈頭引信。
1974年起,新一代改良型MIM-72C問世,採用福特航太公司發展出來的AN/DAW-1B全向位尋標器,並具有紅外線反反制(IRCCM)能力;另外裝用M817都卜勒雷達近發引信及M250高爆破片彈頭;有效射程增加至9公里。C型於1976年至1981年間量產,並於1978年起開始作戰部署。實驗用的D型飛彈則是在A型飛彈彈體上裝用C型的尋標器,但本型飛彈並未進入服役。
榭樹飛彈車在接獲預警資料後,射手先行調整發射站的方位,以光學瞄準儀作目視瞄準,等待飛彈尋標器鎖定目標。由於飛彈尋標器的視軸與光學瞄準儀的十字瞄準線已整合為一,所以光學瞄準儀追瞄或鎖定目標的動作,等於飛彈尋標器在追蹤或鎖定目標。但前述的操作說明顯示本系統只能於日間接戰,而且目標的追蹤和鎖定距離不能超過射手的目視追蹤和搜索的距離;同時,本系統也不適合用於接戰直昇機或位於掩蔽物後方的盤旋目標。
1977年,福特航太公司和德州儀器公司(Texas Instruments, TI)啟動一項計畫,藉由在M54發射站上安裝一具前視紅外線(FLIR)攝影機,提供榭樹飛彈全天候接戰的能力。1978年的試射中也測試了新的低發煙火箭推進器,大幅改善了發射後的視野清晰度,使飛彈更容易進入追擊航線。該次的試射十分成功,促使FLIR攝影機的安裝計畫於1984年9月展開。服役中的飛彈換用低排煙量火箭發動機後,稱為MIM-72E,而依E型規格新生產的飛彈則稱為MIM-72F。
最重要的改良計畫始自1980年,重點項目是換用FIM-92刺針便攜式防空飛彈的尋標器,使MIM-72飛彈具備偏離軸線(off-axis)的追瞄和鎖定能力,有效排除熱焰彈的干擾。福特航太公司於1982年簽訂合約開始生產這種改良型飛彈,編號MIM-72G,而所有已生產的飛彈在1980年代晚期之前都被提升到MIM-72G的規格。直到1991年之前,G型飛彈持續量產,然而同時間本系統已逐漸自美國陸軍退役,轉交國民兵部隊操作。
兩種只供外銷用的MIM-72曾進行生產。MIM-72H是MIM-72F的外銷版,而MIM-72J則是MIM-72G的降級外銷版(主要降低了導引裝置和飛控系統的功能)。
M730履帶載具
M730履帶載具由M548履帶載具修改而來,發動機艙及乘員艙位於車體前方,後方則裝置M54飛彈發射裝置,多以防水帆布覆蓋作為保護。本型載具採扭力桿承載系統,兩側各有5個路輪,前後方各有1個驅動輪和1個惰輪,第一及第五個路輪的扭力桿上裝有油壓避震器。車頭兩側各有1組紅外線燈,具有兩棲能力,以履帶打水的方式前進(時速5.5公里/小時)。
1982年,美國陸軍以用於M113裝甲運兵車改良計畫的「選擇性裝備可靠度改良Reliability Improvement for Selected Equipment,RISE)」套件改良M730載具,改裝後稱為M730A2。該套件主要以底特律柴油引擎(Detroit Diesel)公司6V-53T水冷式增壓柴油發動機,汰換原使用的6V-53水冷式柴油發動機(同公司生產),最大馬力輸出由210hp提升為275hp改善車輛機動性。
海軍版(海榭樹)
C型飛彈曾發展出海軍用版本,又稱為RIM-72C海榭樹(Sea Chaparral),美國海軍在越戰期間曾採購試用在驅逐艦上,最後未服役,該批採購的榭樹飛彈發射器後轉售給中華民國海軍,從1980年代起成為海軍艦艇的主力防空武器之一。
衍生型
- MIM-72A - 由美國海軍使用的AIM-9D響尾蛇飛彈修改而成。
- MIM-72B - 訓練用。
- MIM-72C - 第一代改良型,裝有AN/DAW-1B全向位尋標器(具有紅外線反反制(IRCCM)能力)、M817近發引信及M250高爆破片彈頭,有效射程增加至9,000公尺。於1976年到1981年間量產,1978年11月進入現役。
- RIM-72C - 海軍型MIM-72C,美國海軍曾評估,但最後並未採用,反而是中華民國海軍採用,海軍稱為海榭樹防空飛彈。
- MIM-72D - 實驗用飛彈,量產前取消發展。
- MIM-72E - MIM-72C飛彈,但裝用M121低排煙量火箭發動機。
- MIM-72F - 採用AN/DAW-1尋標器(無IRCCM能力)的MIN-72C飛彈外銷型,並裝有改良型M121低排煙量火箭發動機。
- MIM-72G - 第二代改良型。改用AN/DAW-2薔薇花紋式掃瞄尋標器,具有強大的紅外線反反制(IRCCM)能力,同樣的尋標器也被FIM-92刺針(Stinger)飛彈採用。這型飛彈在1980年代末期取代了早期使用的各次型飛彈,直到1991年之前仍持續量產。
- MIM-72H - MIM-72F的外銷型。
- MIM-72J - MIM-72G的降級外銷型。
- M30 - 訓練用。
使用國家
參考文獻
- ↑ AIM-9響尾蛇飛彈,聯合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