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EF53型电力机车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EF53型电力机车日语:EF53形電気機関車)是日本铁路的第一代国产干线电力机车车型之一,由日立制作所、芝浦制作所、汽车制造、三菱电机等企业联合设计制造,适用于供电制式为1500伏直流电的电气化铁路

研制

1932年(昭和7年),在吸收EF52型电力机车开发和制造经验的基础上,日立制作所、芝浦制作所、汽车制造、三菱电机、川崎车辆等企业合作研制了EF53型干线客运电力机车。新型机车以提高高速区域牵引性能及可靠性为重点,成为铁道省的标准化电力机车[1],并为以后的EF56、EF57型电力机车奠定了基础。至1934年(昭和9年)停产为止,共生产了19台EF53型电力机车(EF53 1~EF53 19)。

EF53型电力机车的总体结构与EF52型电力机车保持相同,EF53型电力机车的主要特点和差异包括:

  • 齿轮传动比由3.45改为2.63,改善高速区域的牵引性能。
  • 控制装置调速手轮级位由28个减少至25个,接触器数量由41个减少至36个。
  • 电动发电机的励磁装置改为与电力动车组相同的两台励磁机
  • 从EF53-13号机车开始改为采用MT17A型牵引电动机,磁场削弱率加深至63%,以提高额定转速。
  • 车钩中心间距由20,600毫米缩短到19,920毫米,机车整备重量由108吨减轻到98.88吨。
  • 车体外观上,原本外露的底架改为包覆在车体之内,总风缸安装在车体之下两侧。

运用

EF53型电力机车投入运用初期,均配属于国津府机关区,主要担当东海道本线东京国府津间的旅客列车牵引任务。1934年,随着复线电气化的丹那隧道建成通车,EF53型电力机车的运用区段亦延长至沼津,并主要用于牵引以“富士号”和“燕号”为代表的优等旅客列车。与EF52型电力机车相比,EF53型电力机车更适合牵引快速列车,而且其可靠性亦备受好评。因此,其中三台EF53型电力机车(EF53-16~EF53-18)于1934年被指定为日本皇室御召列车的专用牵引机车,直到1953年才被EF58型电力机车取代。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由于该型机车并未设有为列车供暖的蒸汽锅炉[2],在冬季牵引列车时必须加挂暖房车。随着搭载蒸汽锅炉的EF58型电力机车投入运用,EF53型电力机车亦逐步退居二线,转往高崎线等地方干线担当客运牵引任务,或者担当东京周边地区的小运转任务。截至1955年(昭和30年)8月,十五台EF53型电力机车(1~15)配属于高崎第二机关区,其余四台机车(16~19)则配属东京机关区。

视频

EF53型电力机车 相关视频

三菱电机综合宣传片(新logo)

参考文献

  1. 机车发展趋势,道客巴巴,2019-02-05
  2. 铁寻访南半球最大的蒸汽机车 ,搜狐,2019-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