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907病房(冯岩)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907病房
图片来自免费素材图片网

《907病房》中国当代作家冯岩写的散文。

作品欣赏

907病房

请家属在门外等候。护士对907病房15床老太太的儿子家属提醒着。16床躺着休息的病人是40岁的单身女性,检察官,有洁癖。她挑剔地看看15床的男家属,又把头转到自己的手机上,像什么都没听到。17床刚刚登记入住。护士开始量血压、测体温,开具各种术前检查通知单。15床的病人家属连同病人都一起走出房间,他们在房间外开始说着家长里短。17床检查后,907肝胆病房又恢复了平静。15床陪护的家属开始又坐到了原位与老太太唠起来,和谐的气氛一眼看出儿子的细心和体贴,其乐融融的老年生活。老太太偶尔瞥向16床,并和她说几句笑话。老太太圆鼓鼓的脸上镶嵌着时间刻过的皱纹,每一道都和她的经历一样,深刻。16床的检察官喊她小老太太。小老太太羡慕16床,都检查完了,等待手术

907病房在17床住进去的五天里都是有说有笑的,她也顺利地检查完了,等待手术。她是大学老师。入住的当天,护士、护工和一些人围着她,她的基础信息就这样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16床的手术定在周一早上第一台。17床的手术定在周二早上第一台。16床请的护工在周日的晚饭前抵达病房。护工是一个50多岁的女人,身体健壮,皮肤白皙,穿一件绿色短袖T恤,胸口红色字刺绣“医院护工”,17床入院登记信息时候,她就站在那一眼不眨地盯着她。护工是比较专业的有二十多年的护理经验,还是护理部的主管,虽不是医院正式员工,比小护士的资历还老,所有人都喊她蓄姐。15床的小老太太晚上经常站在窗前,俯瞰漫天的雪,说起她养的鸡鸭鹅,还有她的一片樱桃园。她种花生、卖蔬菜,卖樱桃,也把这些果实分给三个成家的孩子们。小老太太勤劳的脸上总会泛出令人羡慕的生活富裕,她特别痛惜自己的病情,望着窗外的大雪,生活的快乐时而被病情的疼痛隐没。小老太太的点滴上没有药品的名字,她说孩子告诉她是药物化疗,不是癌症。她的孩子却偷偷地告诉16、17床,老太太是癌症晚期,医生说没有手术价值,只能等时间,很有可能熬不过这个冬天。

提前抵达的护工给16床做了一切术前准备。腹带、尿不湿、垫枕,还有术前干净的病服。核磁共振的片子放在衣柜的上方,术前护士已经多次提醒手术当天携带。16床手术的那天,她的父母、弟弟和她的闺蜜,早上6点就到达907病房了,病房里都是鼓励的话和期待的眼神。15床小老太太看着被手术医生推走的16床,她冲她攥着拳,嘴里没发出任何声音。17床对16床说,都是战士,等你出来啊。16床的护工忙得把整个病房吵沸了。

16床被推回907病房的时候已经是正午了,肝血管瘤被成功切除。她的脸色开始发白,一大袋子一大袋子的点滴一滴滴注入右侧脖子上被切开的静脉。导尿管、引流管、引流血袋都挂在床边,她像战士一样躺着回来。麻药过后,她疼的一阵阵冒虚汗,护工一遍一遍给她擦着,按摩僵硬的身体。16床小的呻吟开始了。17床告诉她,你就大声喊吧,这种疼痛谁都受不了。16床的母亲没敢哭出声,她的脸比哭还难看。907病房没有空间容纳更多陪护的,他们都回家了,他们一再叮嘱护工,仿佛孩子的生命都交给了她。护工满嘴答应,家属一步三回头离开了907房间。午夜后护工把点滴报警器卡在输液管上,她的呼噜声,让还在呻吟的16床有了一些焦虑。她的嘴唇已经干燥的起了皮,她的汗还在出。17床问她要做什么,她可以帮忙。16床挤出四个字“扎止痛针”。17床刚想起来去找护士,护工醒了。

那一夜,17床一直没睡,窗外的大雪一层层压在低矮的房顶,冬天的夜更长了。第二天她也要手术。手术医生推来手术车时,他的丈夫儿子、媳妇刚刚到907病房。大雪没有出租车,吱吱呀呀挤满人群的公交车上,他们大汗淋漓,他们跑上9楼的907病房。17床没有害怕,也没有流泪,平和安静地被推进手术室。你紧张么?麻醉师问17床。紧张啊,害怕。不用怕,我先给你脖子上切个口,扎一针麻药,,睡一觉,就好了。一张手术的布,蒙到17号床的脸上,脖子一疼,一股凉丝丝的液体在脖子上赚了一圈,她便失去了知觉。17床回到病房的时候也是中午,与16床的手术只隔一天。护理她的是她的67岁的大姐。16床的护工对着大姐说,医院从来没有你这么大岁数的护工。大姐翻翻眼睛,我是来陪陪妹妹的,我们没有父母了,我必须顶上。16床的护工被噎得不再说话。16床手术第二天的疼痛依然没有缓解,又扎了一针止疼药。17床又一宿没睡,八大袋子吊瓶,她是一滴滴数过来。大姐眼里的心疼她看得到,无法替补的疼,只有自己知道。她三天没喊一声疼,只是咬咬牙。床是硬的,她实在不想躺。医生拔掉了她的导尿管,她下床了。引流袋还在身上戴着,她开始扶着吊瓶架子,一边点滴,一边在走廊溜达。三晚上的日夜守护,大姐太累了,午夜,她睡着了。17床准备下床去卫生间,翻了两下,自己没起来。16床的护工走过来,亲自俯下身,帮她下了床,送到卫生间,又给扶到床上,躺下。大姐依然没有醒。

第二天,是冬至,都讲究吃饺子。护工一边给16床擦脸,一边和17床的说话。冬至就是该吃饺子,以前在916房间护理的时候,那里有一个和你一样的教授,给我们整个房间的人买了饺子。你姐昨晚睡熟了,那么大岁数,不容易。17床翻找手机上的喜家德饺子馆,大雪封路,外卖几乎很少愿意送餐了。17床没订上饺子,16床也没给护工订饺子。护工整整念叨了一上午饺子。中午临近,一盒喜家德的饺子护工从外面拿了进来,她的脸上都是笑容,她说女儿给她订的冬至的饺子。眉毛和眼睛一起笑起来。午饭后,小老太太和17床的大姐偷偷说,16床的护工的饺子是八楼的护工给买的,她说谎是她女儿买的。护工勒索你妹妹没勒索到。八楼,八楼的那个护工给她买的,八十多元钱啊!小老太太惊讶的表情,17床和16床都看明白了,心都沉了一下,谁都没说话。接下来的日子,护工只要给16床按摩,洗脸、喂饭,她的脸就会侧向17床,漫不经心地讲,她照顾的哪个女人多给了她几百,几千块钱,给她买衣服之类的话,17床只能哼哈附和。她让大姐给她买了一顿早餐,填补一下那个夜晚扶一下的人情,她拿到早餐时,脸上的表情是僵硬愤怒的,手里的方便筷子有意地摔打了两下。17床明白护工闲早餐花钱少了。

小老太太止住了疼痛。她兴高采烈地跑到17床前,伸出两个大拇哥,嘴里默默说着“真棒”。17床笑了,唇语一下,谢谢。

小老太太开始收拾出院了,她的兴奋像小孩子,满脸堆着喜悦,还伴随着手势,几乎是舞蹈。16床和17床都没有太高兴。小老太太和家属走出907病房的时候,16床护工说她能不能活到过年还是个未知数,看她高兴的。

16床的母亲、父亲、弟弟先后感冒,父亲得了肺炎,家里人不能再去医院了。16床开始整天给护工买饭、买水果。她放下检察官的架子,开始说小话。什么你真能干,你特别干净,会照顾人等。16号护工不再怨声载道,什么一天450元,还要交医院60元,还要自己买一日三餐,根本不剩钱之类的话渐渐隐没了。

17床引流管里面的血越来越少。七天后医生告诉她可以拔管回家了。引流管是不用摁的,医生先拔掉了,还给她换了微创6个伤口的药。16床的护工匆忙跑过来,脖子上的输液静脉孔,拔时要按20分钟。她主动申请来给按压伤口。17号床谢绝了。她用右手三根手死死按住创口。护工看着17号床亲朋送来的罐头、酸奶、水果发呆。17号床让大姐直接把那些东西都送到护士站,留给那些日夜奔忙的夜班护士。

17床出院了。16床的检察官刚刚能下床,她还要继续给护工除了每天正常的450元费用之外,还要买饭,买水果,说一些有洁癖人从来不爱说的好话.[1]

作者简介

冯岩,高校教师,副教授,访美学者,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会;辽宁省作家协会会员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