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2007年香港區議會選舉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香港區議會

圖片來自cna

2007年香港區議會選舉香港特別行政區成立後的第三屆香港區議會選舉,於2007年11月18日舉行。是次選舉重選香港十八區區議會共405個民選的議席。

背景

香港的政治情勢在2003年香港區議會選舉之後的起了重大變化。

香港特區行政長官董建華於2005年辭職,由公務員出身的曾蔭權繼任特首。香港特區政府於2005年提出的政制改革被立法會泛民主派議員否決,但由於香港經濟在中央政府落實自由行及銀行推行人民幣業務而好轉,社會怨氣漸漸得以化解。在2007年3月的行政長官選舉中,曾蔭權以高民望及建制派壟斷特首選舉委員會優勢之下,以壓倒性的優勢擊敗泛民主派支持的對手梁家傑(公民黨)。同年5月,東九政壇出現新格局;民建聯之施能熊成功擊敗林輝取得民主黨籍原區議員歐玉霞離世後遺缺。

同時,部分借助七一效應而當選的泛民主派區議員,政績並不理想。而2005年政改失敗,有人認為民主派應負上一定程度的責任;此外,選舉管理委員會因人口增長而重劃選區,部份重新劃分的區議會選區正是對民主派佔有優勢的選區,使他們選舉策略因選區劃界而打亂。

今次區議會選舉的成敗,對2008年立法會選舉有相當的影響,所以各政黨均全力準備今次選舉,期望能夠增加議席。

各政黨形勢

建制派

上次區議會選舉中,民建聯因為七一效應,席次大幅滑落。經過了四年的光景,他們漸漸在地區工作中回復元氣。他們期望籍支持曾蔭權政府,以曾蔭權的高民望使他們政黨的選票有所著益,加上一些上次籍七一效應當選的泛民主派議員的工作不太理想。於是他們再次重獲信心,他們希望籍今次選舉,能夠奪回失去的議席,並能夠擴張勢力。

  • 民主建港協進聯盟:民建聯自2003年區議會選舉大敗後,雖然在2004年立法會選舉有所斬獲,但他們加緊在地區工作。在以後的區議會補選中,建制派接連勝出,尤其民建聯亦有所斬獲。令他們自信民主派漸漸失去人心。2007年,民建聯宣佈黨員突破一萬。他們已派出不少人士到社區服務,對是次選舉充滿信心。儘管黨主席馬力的「六四屠城論」引來社會反感,但他們以強大地區網絡在啟業選區戰勝無黨籍民主派人士,使他們更自滿。馬力於8月8日因癌症去世後,他所遺下的立法會席次需要補選。雖然大多香港島選民,特別是北角一帶的選民都支持民建聯,但因《立法會條例》規定議席懸空時期與任期結束間隔超過四個月,需要在空缺刊憲後120日內進行補選,會在12月2日進行補選,各方陣營除了爭取這個席位以外,還會因此而引發政府刻意冷處理的政改爭論及文化保育的爭論,對支持政府的民建聯來說,將會是一次又一次的打擊,民建聯的區議會席次可能更會被這次的政治風潮所影響。但今次區選證明了民建聯不但沒有受此影響,更成為區議會第一大政黨。
  • 香港工會聯合會:工聯會是各大建制派政黨中歷史較長的組織。但工聯會一直不單獨以組織的名義參與選舉,會員大多加入民建聯,以「民建聯+工聯會」的名義參選。但近年漸漸開放,先有2004年陳婉嫻以工聯會的名義出選後,工聯會的地區幹事們漸漸只使用工聯會的名義進行地區工作。自從民建聯與港進聯合併後,政策漸漸向工商界靠攏。而工聯會亦因為政策為立足於基層,於是三名立法會議員的投票取向與民建聯不一致。有傳勞工界議員王國興有意參選新界西選區。加上上次立法會選舉,陳婉嫻在九龍東的得票為五張當選名單之末,未來九龍東的立法會議席將會減少一席,所以是次區議會選舉對工聯會來說,是非常重要的,而且是鞏固地區根基及測試民意的第一步。
  • 自由黨:自由黨在2004年取得兩席地方選區立法會議席後,一直在地方佈局及招兵買馬,招攬一些現任的區議員加入。他們在區議會中的議席,委任議席較多,例如立法會議員張宇人東區區議會委任議員。一些委任議員打算轉跑道到地區參與地區直選。自由黨期望籍今次選舉使他們在地區的根基更鞏固。因為政界一直盛傳,航運交通界立法會議員,內務委員會主席劉健儀打算到香港島參與地區直選,代替范徐麗泰的席次及參選立法會主席,這一仗對他們來說,是不容有失的。
  • 公民力量:主要活躍於新界沙田、馬鞍山和將軍澳,成員與民建聯有密切聯繫(如劉江華同時為兩組織成員)。
  • 匯賢智庫:儘管匯賢智庫是一智囊組織,由前保安局局長葉劉淑儀成立;但匯賢智庫於香港島設立地區事務處,刻意經營中產階級以及公務員選票。葉劉淑儀已經宣佈參與補選,並代表建制派出戰,儘管表面上勝算不高,但他們期望藉區議會選舉測試其支持度,並同時在地方建立據點,使葉劉淑儀再出戰2008年香港立法會選舉增加機會,期望取代不連任的立法會主席范徐麗泰的席次。

泛民主派

2007年7月4日,泛民主派完成初步的出選選區分配合作,民主黨將會出選近三分之一的選區。他們希望在每一個選區至少有一名成員參選。另外,泛民主派將會統一地以「民主」的圖標及「泛民區選聯盟」作為「團隊」競選,為選民可以清晰地知道。但大約十數個選區仍然尚待協調。其中,社會民主連線對結果不甚滿意。

2007年8月21日,泛民主派的成員召開會議,宣布泛民主派在每個選區只會派出一名成員來參選,以免票源分散。

2007年9月23日,泛民主派召開記者會表示出選選區的分配工作完成,但將會有7個選區會出現民主派對民主派的情況出現,尤其是公民黨對社民連,是自1980年代最少民主派對民主派的一次。

  • 民主黨:民主黨雖然在2003年區議會選舉成為區議會中最大民主派政黨。但是2004年立法會選舉由於過份催票使何秀蘭落選。2006年公民黨、社民連成立,在爭取中產階級激進支持者的支持中遇上強勁對手。同時黨內主流派與少壯派內鬥日漸激烈,更爆出了真兄弟事件和歐玉霞辭世,傳出有中共特務潛入黨中,公佈黨內秘密,引致主流派與少壯派的進一步內鬥,使黨的形象日漸低落,李永達宣佈不連任後,在遊行後遇襲的何俊仁當選主席。民主黨面對著中產的公民黨,左翼的社民連,在面對建制派的同時,亦面對著同室操戈的局面。
  • 公民黨:公民黨由支持民主的精英人士組成。入黨的門檻相對其他民主派政黨高,雖然他們擁有六席以上立法會席次的實力,但是他們的地區實力薄弱。區議員只有七席,他們派出人員於地區工作,並打算派出黨員挑戰建制派議員。
  • 社會民主連線:社會民主連線自許是民主派中的「貨真價實的左派」,他們不滿民主黨及公民黨以大黨的身份控制民主派的一切。他們在特首選舉不支持梁家傑;在民主派反對小圈子選舉的遊行中與其他民主派爆發罵戰,指梁家傑不應該一方面反對,一方面參與這個小圈子選舉。社民連成立後有不少區議員加入,這次選舉成為他們保衛席次及開展勢力的攻防戰。但同時有在某些選區上與公民黨「撞區」,例如荃灣梨木樹西選區,現任區議員公民黨的黃家華對碰上任區議員社民連的林超倫

各政黨選舉陣容

  • 建制派
    • 民建聯:該黨表示會派出177人參加區議會選舉,副主席劉江華表示已和友黨溝通,避免在同一選區競爭[1]
    • 自由黨:56人參選。原為80人,黨主席田北俊解釋因各種私人理由使黨員未能出選。
    • 公民力量:20人參選,分別參選沙田區(15人)和西貢區(4人)的區議會,其中4人自動當選。
    • 匯賢智庫:4人參選。但全不以匯賢智庫名義出選。
    • 工聯會:32人參選,其中4人只以工聯會名義出選,其中2人不以工聯會名義出選,其餘候選人均以民建聯及工聯會名義出選。
    • 新論壇:11人參選,該黨的所有候選人的政治聯繫均報稱獨立。
  • 泛民區選聯盟:約387人參選,分配工作完成,但將會有7個選區會出現民主派對民主派的情況出現,是自1980年代最少民主派對民主派的一次。
    • 公民黨:派出42人參選,希望有最少15當選,新界西佔12人,港島10人等,包括4大律師,3律師,2會計師,3工程師。
    • 民主黨:109人參選,其中1人不以民主黨名義出選。
    • 社民連:31人參選,其中有6人為現任區議員,其中1人提名無效,其餘24人為新人。
    • 民協:38人參選,其中有13人首次參選。
    • 前綫:15人參選,其中1人不以前綫名義出選。
    • 街工:5人參選。
    • 職工盟:3人參選。其中1人不以職工盟名義出選。
    • 公民起動:2人參選。
    • 民主陣線:13人參選,其中2人不以民主陣線名義出選。
    • 婦女參政網絡
    • 香港南溪行:5人參選,其中3人不以香港南溪行名義出選。
    • 南方民主同盟:2人參選。
    • 中國工黨:3人參選。

選舉當日

全港共488個投票站於當天早上7時半開放,並於晚上10時半關閉,並隨即轉為點票站。其中273個選區只有1個投票站、72個選區有2個投票站、14個選區有3個投票站、設有4個投票站及6個投票站的各有2個選區,而有一個選區則設有9個投票站[2]

全港364個選區共逾114萬張選票,在選舉翌日(11月19日)清晨4時10分點算完畢;首個點票結果(觀龍選區)在零時37分公布。投票當日大致順利,當局在選舉日共處理了約2000宗與選舉有關的投訴,主要是有關選舉廣告、在投票站外的禁止拉票區進行非法拉票活動及滋擾選民[3]

參考文獻

  1. 民建聯派177人參選區會. [2007-09-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7-15). 
  2. 區選結果周一凌晨或就揭盅 大公報
  3. 區議會選舉投票率38.83% 香港政府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