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年写“黄皮”会宁县志稿和“红皮”会宁县志稿来由的分别说明(潘涌昌)
![]() |
《1993年写“黄皮”会宁县志稿和“红皮”会宁县志稿来由的分别说明》是中国当代作家潘涌昌写的散文。
作品欣赏
1993年写“黄皮”会宁县志稿和“红皮”会宁县志稿来由的分别说明
12月13日记事
写“黄皮”县志稿说明
这套县志稿共16编,除交通、人物两编下限时间在1988年外,其余各编下限时间均在1986年。1988年夏至1989年夏,这套志稿相继编印成册。每编志稿共打印100多册,分送县志顾问、县志编委成员、其他有关单位和人员,另外留存30多份准备上报白银市审核。
1989年10月26日,县志编委会议决定,县志下限时间一律延长到1988年底(后来又延至1989年底)。于是,又补充了几年的材料,这套志稿也未送审。由于这套油印志稿封面是黄色的,为便于和后来的红色封面送审稿区别,所以在县志办工作人员中称这套志稿为黄皮县志稿,也有人索性称“黄皮书”。
12月16日记事
写“红皮” 县志稿说明
1989年10月26日,县志编委会议作出县志下限时间由1986年延长至1988年的决定。不久,又决定延长到1989年,恰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40周年。这样,原印黄皮县志送审稿(下限1986年)又不适用了。于是,又收集补充后几年的资料,重新**送审稿。1991年夏编印结束。这套志稿在篇目上作了调整,合并为10编。由于封面是粉红色的,为便于和1989年编成的黄色封面送审稿区别,所以就叫它红皮县志稿。这套志稿一面送白银市志办审阅,一面由县委常委扩大会议评审。由于县上有人提出这套志稿不能代表会宁的水平,因此决定组织人重新修改。当时另抽调5人和县志办人员一起集体修改。1991年8月26日开始,历时1年零80天修改结束。期间,白银市于1991年12月10日组织终审《会宁县志稿》,提出许多意见。县上修改结束后,手抄3份,作为县上的最后定稿。[1]
作者简介
潘涌昌先生1932年1月生,甘肃会宁人,会宁简师肄业,助理会计师,主任科员,1951年参加工作,曾任乡文书,区秘书,县、社数单位科员、会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