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纪寺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龙纪寺位于莆田市盖尾镇后山村院里自然村,始建于唐,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由瑞义祖师重建六角亭(包括玉帝殿、钟鼓楼等)和佛祖殿。当代陆续新建岳帝庙、观音亭、仁孝堂、哪吒庙和老人活动中心。坐北向南,通面阔40.1米,通进深32.5米,总面积1303平方米。六角亭重檐歇山顶,抬梁穿斗木构架。为六面坡顶式,面阔五间,进深四间,明间正中为八卦藻井,刻工精巧,独具一格。殿外侧六角壁上设有罗汉龛,供奉祀清末德化瓷雕五百罗汉。(形象生动,工艺精美,为十分宝贵的文物)佛祖殿中奉释迦牟尼佛像,殿前立一对浮雕龙柱和一个浮雕盘龙石台。六角亭、佛祖殿面积共1303平方米。该寺院规模较大,保存完整,是当地清代寺院的代表,是研究寺院建筑艺术的实物资料。龙纪寺2005年公布为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
中文名称 龙纪寺
地理位置福建省莆田市仙游县盖尾乡
气候类型 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
始建时间汉末
主要文物
仙游龙纪寺清代碑林石刻对外开放2006年6月23日,经过民间文物爱好者严明训等乡贤多年的挖掘整理,仙游龙纪寺清代碑林石刻正式对外开放。这使拥有清代五百瓷雕罗汉的省文保单位龙纪寺又增添了一个新景观。龙纪寺位于仙游县东南10余公里的盖尾镇内垅山上,其六角亭瓷塑五百罗汉由近代著名画家李霞绘图设计、国际雕塑大师许义友兄弟烧制,成为现存世上唯一的瓷塑五百罗汉群雕珍品,于1991年被列为省文物保护单位。近几年,严明训等乡贤对寺四周12块建于清光绪25年的石刻碑林进行挖掘整理,发现其按《周易》中八卦方位排列,碑林上所刻的梁武、姜子牙、岳飞、西施、陆美云等帝王将相与才子佳人的故事,其人文底蕴与八卦方位相得益彰,耐人寻味。这些历史人文底蕴已被整理成册,如《奈何桥》《华山下棋》《富春山严子陵》等,每个碑林故事及其引人向善的主题都有详尽的解说。
寺庙简介
龙纪寺,位于福建省莆田市仙游县盖尾乡内垅山上。龙纪寺始建于汉末,敕建于唐初,盛兴于中唐。后经历代兴废重修,至清光绪二十五年(公元1899年)重建六角亭上帝殿,才有今天这么大的规模。内垅山远看象一条盘龙,上帝殿形似龙头,所以取名“龙纪寺”[1] 。龙纪寺面宽七间,由上下两座组成。上座供释迦牟尼佛,下座祀上帝。上帝殿是龙纪寺的一座最有代表性建筑物,因为它殿顶是六角飞檐形状,独具风格,所以也叫“六角亭”。六角亭四面壁柜上,设有佛龛,供奉五百罗汉。14个佛龛环绕殿宇外墙一周,每个龛分五层,排列尊者。透过玻璃窗,记者看到里面的尊者瓷雕千姿百态,有的正襟危坐,有的捧腹搔耳,有的低头凝思,喜、乐、嗔、怒,表现得惟妙惟肖,异常逼真。佛龛上还挂有篆刻金字的木质板,记述五百罗汉的法名。据史料记载,清光绪二十五年,龙纪寺的住持瑞义祖师在动工兴建六角殿宇的同时,国画家李霞绘制五百罗汉图稿,泉州德化瓷雕大师许友官、许友簪、许友义兄弟,制专板雕塑烧制,历时十余年,才把五百罗汉烧制出来。每尊罗汉雕工精细,高22厘米,大小相近。
历史人文
仙游盖尾镇内垅山,形似一条盘龙,一座殿宇正好坐落于龙首部,天然真切,故名“龙纪寺”[2] 。奇特的地理风貌孕育着得天独厚的绰约风姿。暖春时节,雨后初晴,驱车直抵杉尾宽坦的村道,在导游的陪同下拾级一段路程进入闻名已久,向往多时的龙纪寺。只见寺前椿翠柏绿,木棉含苞,山花烂漫,一片生机盎然。豁达的甬道,游人兴致勃勃络绎而至。这山前坡后,建筑群巍然屹立,清明寺、岳帝庙、青云书院、回龙寺、心量庵、慧明寺、梅山寨里山尚有戚继光抗倭驻兵操练的“戚光寨”遗址,“金蒙坑”200多米的地下洞道,历代帝王将相与才子佳人故事镌刻的牌坊古迹和蔡襄、卓晚春、张琴留下的诗词墨宝,方圆一里内雄峙鼎立如此众多深厚多姿的人文景观在莆仙旅游景区实属少见。而奇特的六角亭殿供奉的五百尊瓷雕罗汉是陶瓷文化的璀璨明珠。溯源寻根,每个旅游区都会有一个主景,这个主景就是龙纪寺,它留下历史沧桑,几多磨难,几多兴衰。龙纪寺始创于汉末,敕建于唐初,极盛于中唐。素来香火鼎盛,屡遭厄难。清光绪25年(1899年)瑞义祖师对庙宇进行浩大的土木工程,重建上帝殿、六角亭,才拥有今天庞大的规模。当时慕名邀请我国近代著名古典人物画家李霞精心设计绘画五百罗汉图,用重金聘来德化瓷雕大师许友官三兄弟特作烧制,历时十载岁月告成。1911年,在六角亭举行晋殿开光盛典。1937年,震惊中外的“七·七”卢沟桥事变,日军侵华战争爆发的第二年,李霞在永春作画时抱病仙逝。相隔不久,瑞义祖师请李霞弟子画家郑玉绣按照壁龛雕像造型尺寸重绘五百罗汉白描画册一套作为镇寺之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