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龍巖斜背茶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龍巖斜背茶

中文名: 龍巖斜背茶

產地名稱: 福建省龍巖市新羅區

地理標誌: 國家農業部農產品地理標誌

批准文號: 國家農業部第2651號公告

批准時間: 2018年2月12日

龍巖斜背茶具有三百多年悠久歷史,早在上世紀七十年代就列福建十大名茶之一,是龍巖市新羅區唯一入選《中國茶經》「地產名茶名錄」的優質高山精品名茶。斜背茶以產地命名。優質的斜背茶,以其條索灰綠帶黃、湯色黃綠、葉底嫩黃綠亮之"三著黃綠"而別具一格。尤以其香氣清高而稍帶艾香、滋味濃厚回甘猶如新鮮橄欖、生津持久而耐人尋味。[1]

產品特點

龍巖斜背茶為本地原生菜茶有性群體種,為福建省茶樹優異種質資源。炒制工藝和技術獨特,雙鍋並用,低溫慢炒,三炒三晾。龍巖斜背茶外形條索緊實,色澤灰綠帶黃;湯色黃綠;滋味濃厚,猶如新鮮橄欖的回味;香氣高長稍帶艾香;葉底嫩綠黃亮。其獨一無二的品質特徵為:三著黃綠,橄欖味,艾草香。

產地環境

龍巖市新羅區江山鎮地處新羅區西北部,位於國家森林公園梅花山自然保護區內。南麓,東鄰鐵山、雁石鎮,南交西陂、龍門鎮,西鄰小池、上杭步雲、古田,北與萬安接壤。距城區11公里,被定位為龍巖中心城市「後花園」。龍巖斜背茶產地所處的自然環境給予了龍巖斜背茶獨特的風味和品質。江山鎮數不清的山峰,宛若走動着的「泥丸」,海拔在1000米以上,以斜背小水坑為最高,高達1290米。孕於黃壤和灰棕壤,富含石英細礫和碎塊,土質粗松,土層深厚,適宜茶樹生長。這些氣候條件和土質條件,對於茶樹生長和鮮葉質量都有着深刻的影響。春天,茶園裡一片黃綠,茶樹的嫩梢和未成熟的葉片,普遍呈黃綠色,為其他茶區所少見,這對龍巖斜背茶「三著黃綠」當有一定影響 。

水文情況 龍巖市新羅區江山鎮山坑水圳遍布全鎮,溪流縱橫,大旱不涸。富溪流入鐵山而後匯入九龍江;麻林溪(即萬安溪)橫貫整個江山,源出福坑、雙車入渡萬安水庫;面前溪、後溪與芋荇溪匯合後經村美水庫流入龍津河。豐富的水資源是茶樹生長所需水源的保障 。

氣候情況 龍巖市新羅區江山鎮地處亞熱帶南緣,屬中亞熱帶季風氣候,溫暖多雨,冬暖夏涼,年平均氣溫15-18℃,絕對最高溫35.1℃,最熱的七月,最冷的一月,無霜期250-260天。山上常常雲霧瀰漫,濕度較大,日照較短,年平均1900小時,相對濕度80%,雨量充沛,年均降雨量1800毫米

製作工序

斜背茶的製作全程需3~4h,主要工藝有殺青、揉捻、初炒、攤涼、復炒、過篩攤涼、再復炒、再過篩攤涼、足乾等九道工序。

現僅將其製作上的特異點作一簡單介紹。

1、斜背茶雖屬炒青綠茶,卻按烏龍茶的標準採摘。即待茶樹新梢伸展至中小開面時,一般中等水肥條件者大概為4~6葉採摘,採摘方式是將整個茶梢摘下,不留葉片,這又有別於烏龍茶的留葉採摘。


2、殺青、初炒和復炒均是前後雙鍋並用。採用鍋徑60公分的平鍋,前鍋溫度高,後鍋溫度低。前鍋溫度,殺青為140~160℃,初炒為90~100℃;後鍋溫度,殺青為110~130℃,初炒為70~90℃。復炒時前後鍋溫要求低於殺青而高於初炒。既節約燃料又有利於品質的形成,減少碎末、煙焦茶的產生。

3、多次過篩,分檔復炒。經初炒、攤涼的茶葉要進行復炒,復炒中要增加茶葉與鍋內壁的摩擦,着力車色,待茶葉達到八九成干時起鍋、攤涼,並用篩撈出尚未足乾的面張茶再復炒,然後再過篩,再復炒,直至全部茶葉足干。

特殊工藝促使茶多酚等內含成分發生非酶性為主的生化變化,有利斜背茶「三著黃綠」品質風格的形成。

參考資料

  1. [1],龍巖斜背茶是什麼茶 普洱茶網 ,2018-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