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鳞秕藤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黑鳞秕藤 |
黑鳞秕藤,是一种属于棕榈科的植物,生于海拔580-800米的热带森林中,其中在中国国内分布云南南部。
基本内容
英文学 名:Calamus flagellum Griff var. furvifurfuraceus S.J.Pei et S.Y.Chen
中文名:黑鳞秕藤
学 名:Calamus flagellum Griff. var. furvifurfuraceus S. J. Pei et S. Y. Chen
界:植物界
门:被子植物门 Angiospermae
分布区域:中国云南
形态特征
长鞭藤(原变种)攀援藤本,丛生,带鞘茎粗4-5厘米,裸茎粗2-3厘米。叶羽状全裂,长约2.5米,顶端无纤鞭;羽片等距或近等距排列,阔剑形,长65-80厘米,宽3.5-5.5厘米,中脉粗壮,两面及边缘被刺状刚毛;叶轴背面中央具l列单生的爪状刺;叶柄粗壮;托叶鞘凋存;叶鞘上被极不相等的密集单生或有时合生的薄片状渐尖的近成横列的刺,叶鞘及其上面的刺、叶柄及叶轴上多少被鳞秕。
雌雄花序同型或异型,长达4-5米或更长,二回分枝(雄花序基部有部分三回分枝),顶端具长的爪状鞭卜;一级佛焰苞长管状,多少具爪状刺,纵裂并在顶端撕裂成纤维状,有几个分枝花序,长70-80厘米,每侧有3-4个小穗状花序,二级佛焰苞狭管状漏斗形,斜截,一侧延伸为三角形的尖并成撕裂状;小穗状花序长10-25厘米(雌的稍长),之字形曲折,每侧有15朵花。
小佛焰苞为不对称的宽漏斗形(雄的)或漏斗形(雌的);雄花总苞杯状,稍短于各自的小佛焰苞;雄花长8-10毫米,宽3毫米,外弯并半伸出于小佛焰苞;花萼裂至中部成3裂;花冠不及花萼的2倍长,几全裂成3裂片;雌花的总苞托为单侧杯状,几乎伸出于小佛焰苞;总苞杯状,几乎全陷入总苞托中;中性花的小窠明显半月形;雌花圆锥状卵形,急尖,长约7毫米;花萼卵形,短3齿裂;[1]花冠披针形,急尖,稍长于花萼。果被扁平;果实卵球形,长3-3.8厘米,直径2-2.2厘米,基部稍圆,具急尖的短喙,嶙片12纵列,中央有沟槽,有不明显的草黄色或暗色的内缘线,边缘啮蚀状。种子卵球形,长2-2.2厘米,直径1.3厘米,基部稍圆,顶端钝,横断面近圆形,表面有细洼点,合点孔穴浅而不明显,胚乳深嚼烂状,胚基生。花期5-6月,果期12-1月。
叶下部的羽片2-3片成组着生,向顶部则渐为近等距排列;叶鞘及其上面的刺、叶柄及叶轴上均密被黑褐色鳞秕;果实较小,椭圆形,长2.5-3厘米,直径1.3-1.5厘米。花期3-4月,果期5-6月。
生长环境
生长于海拔580-800米的热带森林中。
分布范围
分布在云南南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