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黑斑蝗鶯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黑斑蝗鶯
原圖鏈接

黑斑蝗鶯[1]是稀有過境鳥,「茅」亦作「矛」,意即有尖型斑紋的羽毛,茅斑蝗鶯除了背上布滿尖細斑紋外,胸部也布滿尖細的黑色緃紋,這是「茅斑」名稱的由來。「蝗鶯」屬是隱密性較高的底棲性鳥類,據稱,蝗鶯屬鳥類受到驚嚇時會以不規則的拋物線飛起又落下,就像蝗蟲一樣。走在草叢間、飛行如蝗蟲,因而得名「蝗鶯」。另外有一說,蝗鶯屬鳥類鳴聲似蝗蟲雙翅震動磨擦聲,所以得名「蝗鶯」。

栖息于林缘、河谷、水塘以及沼泽附近灌丛中。常单独在茂密的灌丛中活动,行动极为隐蔽。停栖于灌木或小树的顶端鸣叫,鸣声高而圆润,似远处传来的电钻声,有时长达2分钟。冬季时只发出短暂的"chip"声。食物为昆虫和其它小型无脊椎动物。 分布于欧洲、北非、中亚、西西伯利亚、蒙古西部、高加索、伊朗、阿富汗和印度北部。

形态描述

黑斑蝗莺 [2]上体橄榄褐色沾灰或为橄榄灰褐色。每枚羽毛具不明显的的暗褐色中央斑点,尤以头和背较明显,形成断裂的、不明显的暗色纵纹,颈侧和尾上覆羽这些暗橄榄灰褐色斑点不明显或缺失。颊和耳覆羽橄榄灰褐色,因而使翅表面与背同色。尾上具不明显的横斑尾端无白色。下体白色无斑纹,尾下覆羽蛤暗褐色中央纵纹,尾羽先端无白斑。飞羽式2=3/5,少数为5。

虹膜淡褐色;嘴暗褐色,下嘴基部黄色;脚淡黄色或肉色。

大小量度:体重13.5-14.5g;体长133♂140-mm,♀133mm;嘴峰♂9-10mm,♀9-11mm;翅♂54-62mm,♀51-55mm;尾♂48-61mm,♀48-55mm;跗蹠♂18-19mm,♀18-19mm。(注:♂雄性;♀雌性)

栖息环境

主要栖息于山地森林、林间空地和林缘灌丛与草丛中。也栖息于山脚、平原、草地以及湖泊、河流、沼泽等水域岸边灌丛与草丛。

生活习性

单独或成对活动,平时多藏匿在茂密的灌丛中,行动极为隐蔽。被迫惊起时也常常飞不远又落入草丛和灌丛中。如不通过叫声,一般很难找到它。停栖于灌木或小树的顶端鸣叫,鸣声高而圆润,似远处传来的电钻声,有时长达2分钟。尤以清晨和黄昏鸣叫频繁,冬季时只发出短暂的"chip"声。行动敏捷、快速,常常急速地摆尾。

主要以水生昆虫、昆虫和昆虫幼虫为食,也吃其它小型无脊椎动物。

分布范围

  • 世界

原产地:阿富汗、阿尔及利亚、亚美尼亚、奥地利、[阿塞拜疆]]、白俄罗斯、比利时、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保加利亚、中国、克罗地亚、捷克共和国、丹麦、埃及、爱沙尼亚、芬兰、法国、冈比亚、格鲁吉亚、德国、直布罗陀、希腊、几内亚、匈牙利、伊朗伊斯兰共和国、伊拉克、爱尔兰、意大利、哈萨克斯坦、科威特、吉尔吉斯斯坦、拉脱维亚、利比亚、列支敦士登、立陶宛、卢森堡、马其顿、马里、毛里塔尼亚、摩尔多瓦、蒙古、黑山、摩洛哥、荷兰、挪威、阿曼、波兰、葡萄牙、罗马尼亚、俄罗斯联邦、沙特阿拉伯、塞内加尔、塞尔维亚、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西班牙、苏丹、瑞典、瑞士、阿拉伯叙利亚共和国、塔吉克斯坦、突尼斯、土耳其、土库曼斯坦、乌克兰、阿拉伯联合酋长国、英国、乌兹别克斯坦、撒哈拉沙漠西部。

游荡:巴林佛得角埃塞俄比亚加纳冰岛、以色列、约旦肯尼亚、黎巴嫩、利比里亚、马耳他、尼泊尔、卡塔尔、塞拉利昂、斯里兰卡、也门。

  • 中国

新疆(天山特克斯河山谷、巩乃斯那拉提新源、伊犁地区、哈巴河、阿尔泰、青河)(繁殖鸟)。

繁殖方式

繁殖期6-8月,通常在到达繁殖地后不久雄鸟即开始占区和鸣叫,营巢于柳灌丛、山边草地或芦苇丛与杂草丛中,巢多置于草或灌木覆盖的地上或草丛中,主要由枯草茎和草叶构成,内垫有细草茎,有时还垫有兽毛和鸟类羽毛。巢呈杯状,大小写为外径9-10厘米,内径5厘米,高8厘米。每窝产卵4-7枚,通常5-6枚,卵白色或粉红白色,被有小的粉红色斑点,卵的大小为16-18.2毫米×12.5-14毫米。孵卵由雌鸟承担,孵化期13-15天。雏鸟晚成性,留巢期10-12天。

种群现状

该物种分布范围广,不接近物种生存的脆弱濒危临界值标准(分布区域或波动范围小于20000平方公里,栖息地质量,种群规模,分布区域碎片化),种群数量趋势稳定,因此被评价为无生存危机的物种。

保护级别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 2017年 ver 3.1——无危(LC)。


視訊

黑斑蝗莺与众不同的鸣叫声



參考文獻

  1. 黑斑蝗鶯. 隨意窩. 2011-11-26. 
  2. 黑斑蝗鶯. 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