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黄飞立先生

黄飞立 (1917年6月-2017年2月20日)大陆广东番禺人。中国著名指挥家、小提琴家、中央音乐学院首任指挥系教授、中国指挥专业教育奠基者之一。

目录

生平

1941年毕业于沪江大学生物系,后留校任教。

1943年后,任福建音乐专科学校副教授。

1951年毕业于美国耶鲁大学音乐学院,同年回国主持创建了中央音乐学院管弦系和指挥系,并担任系主任,历任中央音乐学院副教授、教授,中国音协第三、四届理事和天津会副主席。黄飞立曾担任歌剧《叶甫根尼·奥涅金》、《茶花女》和舞剧《天鹅湖》、《吉赛尔》、《鱼美人》乐队指挥。[1]

2017年2月20日在北京家中去世。

从医是未竟之业

1917年6月,黄先生出生于广东番禺的一个知识分子基督信徒家庭,由于父母均为基督信徒,每周一次的礼拜教堂唱诗班演出为他提供了很好的音乐熏陶。从十岁开始,父亲送给他一把小提琴,从那以后少年黄飞立便走上了正式学习音乐的道路。十一岁,随家人移居上海。在那个年代,音乐只是一种爱好,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所以,青年黄飞立立志要成为一名医生。1937年卢沟桥事件爆发,本已考上燕京大学生物系(协和医院的预科)的黄飞立,只好留在上海本地的沪江大学生物系念医预科,预备停战后再到北京念协和。但是直到1941年从沪江毕业,上海依然沦陷。在读大学的第一年,由于父亲病重失业,所以青年时期的黄飞立是一边通过音乐挣钱养家,一边读完大学的。即使毕业后留校任教,黄先生也依然没有放下靠音乐来挣钱的这份工作。恰恰就在那段依靠音乐挣钱养家的岁月里,黄飞立开始了一生中最重要的音乐实践:为当时最时髦的上海电影进行“音乐配音”,几乎所有上海出品的电影都是由黄先生等人共同配音。[2]

重回音乐之路

抗战爆发后,他应聘大陆福建音专小提琴教师。1948年,在友人的资助下,黄飞立先生终于如愿来到美国耶鲁大学音乐学院学习作曲,师从世界作曲大师亨德米特(Paul Hindemith)。1951年学成回国受邀担任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副教授、管弦系主任,兼管弦乐队和合唱队指挥;1956年任指挥系主任和教授。曾指挥过中外著名的交响乐和歌剧、舞剧作品,如《奥涅金》、《茶花女》、《黑桃皇后》。

阴错阳差开创了中国指挥教育事业

黄飞立的音乐人生充满了偶然性。"我想学长笛,父亲却买来一把小提琴。我想当医生,上帝却说,不,你去搞音乐。"1956年他在中央音乐学院当管弦乐系主任,却突然被调去创办指挥系,由此搞起了指挥教育事业。当时,全世界只有苏联的音乐院校设立了指挥系,黄飞立并未专门学过指挥,他只能根据自己留学时搜集的资料,向苏联专家请教,拿出一套教学方案。因为这件功绩的缘故,音乐界常将黄飞立誉为中国指挥界三大泰斗之一。[3]

七旬老人带起娃娃团

1987年,黄飞立教授从中央音乐学院退休,随之投身到金帆艺术团工作。“最开始,时任北京市教育局局长的陶西平同志有一个想法,希望通过开展课外活动,加强中学生的美育。他曾开会听取音乐界同仁的看法,大家都很赞同,随后便成立了金帆艺术团。”艺术团成立后,金帆艺术团接受了一个任务接待西德派来的中学生乐队。“艺术团让我帮学生们排练。那时,不同学校的中学生们凑到一起,借用人大附中的一个大教室,每周六下午活动。当时训练条件很差,绝大多数学生用的是低档乐器,坐著没有靠背的长条板凳。”从这次指导排练开始,黄飞立教授就留在了金帆艺术团,成了“老金帆”的一员。金帆艺术团成立至今,无论办团规模还是艺术水平,在全国都是名列前茅的。[4]

著作

《上帝送我一把小提琴》,作者:黄飞立,出版者:新知三联书店, 2010,ISBN 7108035049, 9787108035042 本书讲述了作者从十岁开始学小提琴到最后成为著名的指挥家,音乐教育家的人生经历。[5]

视频

20170227 音乐人生 黄飞立


参考资料

  1. 徐颢哲. 黄飞立去世享年百岁 曾创立中央音乐学院指挥系. ent.dzwww.com. 2017-02-22 [2019-05-29]. 
  2. 深切怀念黄飞立先生. zhuanti.ccom.edu.cn. 2017-02-23 [2019-05-29]. 
  3. 指挥泰斗黄飞立先生的铜像揭幕仪式,在北京金帆音乐厅隆重举行. www.sohu.com. 2018-08-28 [2019-05-29]. 
  4. 中音教. 黄飞立:执教金帆,做自己喜爱的事情. www.csmes.org. 2012-10-18 [2019-05-29]. 
  5. 黄飞立. 上帝送我一把小提琴.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0. ISBN 978-7-108-035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