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药 (黄色药剂)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黄药 (黄色药剂) |
黄药是1815年由蔡斯(Zeise)首先进行合成研究,因为色黄,称之为黄色药剂,西文黄药为Xanthate,源于希腊文,意为黄色。
黄药于1815年由蔡斯(Zeise)首先进行合成研究,因为色黄,称之为黄色药剂,西文黄药为Xanthate,源于希腊文,意为黄色。
通式中Me为钠或钾,也有制成铵盐者,R为不同大小的烷基、烷基芳基、环烷基、烷氧基等。常用的有乙基黄药、丁基黄药、异丙基黄药、异丁基黄药、戊基黄药、己基黄药等。学名烃基黄原酸盐或烃基二硫代碳酸盐,这是将之视为碳酸中的二个氧被硫取代的衍生物。
黄药用途甚广,橡胶工业用作硫化促进剂,分析化学中用乙基黄原酸钾作铜、镍等金属离子的沉淀剂及比色试剂,冶金工业中用黄药作为从溶液中沉淀钴、镍的试剂,纤维素黄原酸钠用以制人造纤维。
一般以为浮选应用黄药做捕收剂始于1924年,由凯勒(Keller)氏在美国登记专利。1929年弗斯脱(Foster)发表了制造黄药及其有机硫代碳酸盐的方法。
黄药是应用最广的硫化矿捕收剂,估计全世界用于浮选的各类黄药量每年在数万吨至近十万吨,经常应用的黄药品种就基本组分而言也有十余种,商品牌号则更多。
黄药的分子结构与浮选性能有密切关系,一般而言,黄药分子中的碳链越长,其捕收能力越强,即随着醇基分子量的增加而增大;带有支链的同系异构体较直链的捕收作用强。[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