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黄河战鼓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黄河战鼓

黄河战鼓甘肃省的民间舞蹈。在白银区四龙镇李台村及靖远县平堡乡各村流传较为广泛。究其根源,实为平堡人的原创,流传至今,历尽变迁,目前平堡项金园村黄河战鼓最为原汁原味。平堡与李台隔河相望,600多年前的明朝驻军,与敌交战时指挥进退、扬威助阵之工具。以前为战事服务,后来逐渐演化为民俗鼓乐、娱乐器具,而被传承下来。它反映了用鼓槌猛烈打击战鼓,利用鼓声刻画古代宏大雄伟的冷兵器战争场面。流传于甘肃省白银市白银区四龙镇双合村以及平堡乡沿河一带,有500多年以上的历史。是当地村民节庆和庙会期间举行庆典活动的重要文化项目之一。黄河战鼓用鼓槌猛烈打击战鼓,利用鼓声宣刻古代宏大雄伟的古代冷兵器战争场面。黄河战鼓共分为三章八节二十二环,其鼓点节奏感、威武感、整齐感、震撼感都比较强烈,有凝聚民心、维系团结,怡情乐性的作用,寄托着劳动人民对美满生活的向往和朴素的审美情趣。属于于甘肃省、白银市两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基本内容

中文名称:黄河战鼓

地区:甘肃省白银市

分类:舞蹈

历史渊源

白银市地处甘肃省中部,境内“三原交汇、大河中流、长城雄北、丝路贯境”,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是中华民族农耕文明和游牧文明、中原文化和边疆文化的交汇点,也是历代汉族和少数民族的争战之地。其独特的地形地貌和悠久的历史渊源,形成了厚重的文化积淀。

双合村地处白银市白银区四龙镇西北隅。东接剪金山,南临黄河岸,依山傍水,地形险要,为古代屯军戎守之地。考古学家猜测平堡是两千多年前黄河沿岸祖厉县的县城所在地。至少有一说这样认为,汉武帝元鼎三年(公元前114年)新建的祖厉县,就建在黄河沿岸的平堡一带,和下游同时新建的颤阴县(遗址在今平川区新墩109国道附近)构成一个整体防御体系。但是遗迹在何处,不少历史和考古学家都做过努力。黄河战鼓源于古代军队作战时的“军阵战鼓”,其历史悠久、传承有序,为陇上唯一的军鼓器乐。

据当地大户刘氏及李氏宗谱载:黄河战鼓为公元1465—1487(明成化年间)由驻守黄河边塞的四十八门军户带到当地。原系与敌交战时指挥进退、扬威助阵之工具。14-19世纪(明、清时代)尤为鼎盛。随着冷兵器时代的逐渐衰退,黄河战鼓由原为战事服务,逐渐演化为民俗鼓乐、娱乐器具而广泛应用,但一直沿袭古代战鼓的击打套路,延续传承下来。

表现形式

作为一种古老的传统民间艺术,黄河战鼓的主要器具有锣、鼓、等,配合道具有门旗、彩旗、令旗、鼓车等。黄河战鼓以叨喳子的形势口传。黄河战鼓的严密性、技巧性、配合性、应变性和打鼓的基本功都有要领,熟练的喳子功和耳音是黄河战鼓的关键。表演程式以鼓为主,锣钹辅之。

黄河战鼓以“叨喳子”的方式在历代鼓手中口传至今。它保留了古代战鼓的打击方式,形成了风格独特、个性鲜明的区域性艺术表演形式。黄河战鼓全套击打分三章八节十二环:第一章:出兵。分为三个大冲锋,每个大冲锋要打出三个小冲锋及九个环节。以鼓锣钹的缓慢停顿为一个冲锋,以鼓锣钹的第瞬间即停为第一个章节。第二章:歼灭。分为三个冲锋,九个环节,鼓、锣、钹突然齐打劈荆斩棘的点子,进行冲锋。在打法上应用一鼓作气的鼓点,紧急有力,一气呵成为秋分扫落叶,以突然的鼓边收槌猛停的打法为势如破竹。第三章:凯旋。分为二大节四小节,每大环两小节。黄河战鼓以叨喳子的形势口传到今,有五百年的历史。

传承价值

黄河战鼓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的结晶,具有很强的历史文化符号,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向心力和震撼力。充盈着激昂向上、团结奋进、同仇敌忾的英雄主义气概和大无畏的精神魂魄。通过欣赏气势磅礴、场面恢宏的黄河战鼓,能够使人们感受到古战场上刀光剑影的博击和黄河之滨古朴剽悍的民风,对研究当地民俗演变、传统文化、社会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价值。

传承情况

斗转星移,朝代更迭。黄河战鼓历经沧桑岁月,特别是经历了清代同治回民起义而能流传下来,实属不易。到20世纪末21世纪初,这一优秀文化遗产的传承面临诸多危机:由于黄河战鼓是采用单一的口传师承方式,熟悉“叨喳子”的民间艺人越来越少,大多数艺人年事已高,后继乏人;由于制鼓技术人才的稀缺和费用的昂贵,战鼓的添置显得特别困难;鼓队原始的将士盔甲服饰随着代远年湮,逐渐演化为百姓服饰或者不伦不类的太平军服饰,基本上改变了军阵战鼓原汁原味的本色。由于经费的制约,维持全凭当地部分爱好者自发性的组织和民间的自愿集资赞助,演出仅限于节庆、庙会极个别场合,表演空间没有得到充分的开发。

非遗信息

遗产级别:甘肃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批准文号:甘政发〔2008〕43号

批准日期:2008年6月13日

遗产类别:民间舞蹈

序号:29

遗产编号:Ⅲ—17

项目名称:黄河战鼓

申报单位:甘肃省白银市白银区。

保护措施

随着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保护工程的全面实施,黄河战鼓的抢救保护工作已经引起当地有识之士和白银区文化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2006—2007年成立了白银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领导小组和办公室,开始非物质文化遗产黄河战鼓的搜集整理工作;挖掘整理了文字资料,刻录了DVD光碟,建立了档案数据库;2008年成立了黄河战鼓研究会,组建了黄河战鼓表演艺术团;对黄河战鼓的主要器物鼓、锣、、旗、鼓车、服饰等逐步进行了添置和更新;对黄河战鼓的传承艺人给予了一定的资助,并开始着手培养一批年轻的后续鼓手。流传至今,平堡乡金园村比较原汁原味和具有更强的欣赏价值,逢年过节时其作为一种必须庆典乐曲被当地人所津津乐道。目前为止,当地会黄河战鼓者已为数不多,如村内鼓手金永庆等。当地人称之为囔囔囔及乱刨。 [1]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