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黄宗羲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重定向自黄梨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黄宗羲
原圖鏈接

黄宗羲,(1610-1695)字太冲,号梨洲,明末清初著名的思想家、史学家和教育学家。对天文、算术、乐律、经史百家及释道等有独到见解,有中国思想启蒙之父的美称。

反对科举制度,认为学校既是培养人才的场所,也是各级政府的监督机构,依据民主政治制度的理想,提出由大学、小学和书院构成的学校体系,教学内容注重实用,主张开设五经、兵法、历算、医射等科。

黄宗羲在五十四岁时,作成《明夷待访录》一书,对君主私天下的专制制度进行了大肆批判。在该书中,黄宗羲提出了著名的“无法之法”“非法之法”“有治法而后有治人”的法治思想。[1]一生的成就頗豐,著有大量的著作。諸如《明夷待訪錄》、《明史》、《明儒學案》、《宋元學案》等等。[2]

生平

黄宗羲的政治主张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反对封建君主制。黄宗羲是“东林七君子”黄尊素的长子,与弟弟黄宗炎黄宗会合称“浙东三黄”,和顾炎武王夫之并称“明末清初三大家”。黄宗羲的父亲因反对魏忠贤而受酷刑惨死,1628年,魏忠贤倒台,黄宗羲上书诛灭阉党余孽,人称“姚江孝子”。1644年,明朝灭亡,宏光政权建立,黄宗羲被捕入狱,后脱身回到余姚,开始起兵抗清。1646年,清军占领绍兴,黄宗羲三次被清朝廷捉拿,于是开始隐居的生活。1678年,康熙年间,朝廷多次诏征黄宗羲,黄宗羲都拒绝入仕,将自己的精力投入到著述中去,病中写作《梨洲末命》等,1695年,黄宗羲病逝。

黄宗羲的晚年都在从事文化活动,但他是和当时自己抗拒的清朝一起,所以不被人理解。1687年,黄宗羲就开始料理自己的后事,他要求儿子在自己死后将自己披散头发,盖上被子,放在石头棺木里裸葬自己。当时许多明朝遗民都是以散发下葬,这是不想做清朝百姓的意愿,这可以理解,但是裸葬却不被人理解,而且这种下葬的方式违背葬礼风俗,当时黄宗羲提出裸葬的时候就引起了黄家的轩然大波。[3]

法治思想

无法之法与非法之法

黄宗羲《致道济手札》_台湾何创时书法艺术馆藏
原圖鏈接

黄宗羲認為人性好逸恶劳、自私自利,所以人民的利益没有人愿意去兴起它,天下的公害没有人愿意去割除它。明君能够克制自私自利的本性,千辛萬苦的为天下万民奔走谋利。所以,真正的法律,是以天下万民的安乐为重,为天下万民谋福利的法律。

由于以人民的利益为重,以人民的利益为依归,所以法律不会规定把天下所有的好处都尽归君王。在尧舜禹之前,法律的条文雖少,但百姓不会觉得统治者是在攫取私利,不会看到下面官吏胡作非为。法律虽然粗疏,但由于法律的精神和目的是为了天下百姓,因此法律只需将天下的利益善加引导而已,无须面面俱到地规划厘定。此时,虽然有法律,但法律愈显粗疏,条文愈少,统治者胡作非为攫取私利的现象愈加不会兴起,法律好像没有似的,所以这样的善法被称为“无法之法”。

黄宗羲主張,良好的法律是为天下万民的利益服务的法律。法律并不是君主统治人民、谋取个人私利的工具,而是体现人民的利益而存在。但是,后世的君主并不这样认为。尧舜禹以后的封建君主,“以为天下利害之权皆出于我,我以天下之利尽归于己,以天下之害尽归于人,亦无不可。”他们获得统治权后,剥削百姓之骨髓,离散人民之子女,视为是当然。他们将法律变为自己荼毒天下、谋取个人私利的专制工具。这些君主,希望自己的江山千秋万代,永垂不朽,希望天下尽归己所支配享有,所以制定出来的法律也就越来越多。法律制定得愈来愈细密,许多祸乱却开始发生,所以这样的法律被称为“非法之法”。

有治法而后有治人

黄宗羲 楷书五言诗
原圖鏈接

荀子提出了“有治人,无治法”的思想,即天下之治乱不系于法之好坏,而在于人才之得失。法律不能独立存在,不能自动运行,得其人则存,失其人则亡。孔子曾说,“文武之政,布在方策,其人存则其政举,其人亡则其政息。”实施法律的人的善德,才是法律的根本。如果实施法律的人本身品德很坏,即使法律制定得很好,施行过程中也会出乱子。这些人不懂得法律的精义,根据法律的形式来适用法律,在具体的适用过程中必然产生混乱和错误。

黄宗羲对荀子的思想并不是完全否定和不认可。只是黄宗羲认为,“自非法之法桎梏天下人之手足,即有能治之人,终不胜其牵挽嫌疑之顾盼;有所设施,亦就其分之所得,安于苟简,而不能有度外之功名。使先王之法而在,莫不有法外之意存乎其间;其人是也,则可以无不行之意;其人非也,亦不至深刻罗纲,反害天下。故曰有治法而后有治人。”

由于时代环境已经大不如前,后世有太多的私天下的专制君主制定了荼毒天下、桎梏天下的非法之法。此时,即使有贤人,也会被这些非法之法束缚手脚,难以发挥其治国理政、服务万民的作用。即使想有所作为,有所施展,但是由于非法之法太多太繁太密,他们也只能是在苟且中求其小善,不会发挥平治天下的大用。

相反,如果有好的法律,那么拥有治世之才的贤者能人就可以任法而行,同时能领会到法律语言之外天下为公的法意,并将之贯彻始终;对于那些资质平庸的人,即使不能够精致细密、从容自如地以天下为公的法意弥补法律之不足,亦可以根据现有的良法行事,而不用担心这些人会对百姓造成什么太大的伤害。

所以,“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最好的方法是坚持“有治法而后有治人”的法治思想。[1]

經濟觀點

黃宗羲定律

經濟方面,提出了稅收制度的三大害處,後人總結為「黃宗羲定律」,他提出:斯民之苦暴稅久矣,有積累莫返之害,有所稅非所出之害,有田土無等第之害,是為稅收制度的三大害處。在歷史的發展進程里,屢次起義都是源於農民受到苛捐雜稅的嚴重剝削,才會起義反抗。統治者在制定稅收制度之時,應該考慮農民的利益,根據土地的實際情況進行稅收的收取。

直到今日,黃宗羲的主要觀點和研究成果,依然具有實用價值和研究價值。[2]

成就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原圖鏈接

黄宗羲一生的成就有很多,而在《明夷待访录》一书中,就能了解黄宗羲的民主思想,黄宗羲在当时提出这一思想理念,无疑开启中国启蒙思想的核心,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在《明夷待访录》一书中,黄宗羲分析了明朝覆灭的根本原因在于思想的腐朽和专权的滥用。黄宗羲认为君主只是黎民的代表者,君主的出现是将黎民的意见进行系统归纳的整合,然后得以实施,君主不是专政,更不是专权。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一书中还提到了明朝的覆灭就是在于独裁、垄断。朝廷没有监督者,君主便专政独权,将自身的权力无限放大,最终激起民众的反对。黄宗羲提出的反对专权的思想,在当时来看,是非常先进的。就抑制君主专权的办法,黄宗羲提到了设立监督机构,比如宰相的设置。朝廷机构设置宰相,可以达到分权的作用,皇帝将不再是集权力于一身的统治者,有了各方权力的压制,君主做任何决策都要和各司其职的官员商量,避免了权力的集中,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权力的专制。[4]

評價

溫家寶總理在收到由友人史曉風轉贈的新版《黃宗羲全集》后,於2004年3月22日給史曉風用毛筆寫了一封親筆信,對黃宗羲的學術思想做了客觀而中肯的評價。他在信中說,“我喜讀黃宗羲著作,在於這位學問家的思想有著朴素的科學性和民主性。身為天下人,當思天下事。而天下之事,莫過於‘萬民之憂樂’了。行事要思萬民之憂樂,立身要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我應謹記這些道理,並身體力行。”

清華大學教授秦暉則認為,從嚴格意義上來說,黃宗羲的思想已經不是民本思想了,就是民主思想。黃宗羲在理論上有超越盧梭的地方。民本是指君主和朝廷為民做主,強調這一點就要擴張君權,讓聖君、清官有很強的權力來為民做主,懲治貪官污吏,發展一套監察系統等等。而民主思想認為,權力本身不受制約才是萬惡之本,而不在於皇帝本人的道德修養如何,民主思想強調的就是限制君權和權力制衡,黃宗羲的思想就是這樣。他認為,“黃宗羲的思想本身當然也有缺陷,但他在民權理論上確實有超越盧梭的地方。”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所研究員李存山也表示認同秦暉的觀點。[5]

參考資料

  1. 1.0 1.1 來源:人民法院報. 黄宗羲法治思想对公正审判的启示. 漢丰網. 2018-09-28 [2019-01-29] (中文). 
  2. 2.0 2.1 著名的文學家和思想家黃宗羲的觀點與主張. 壹讀. 2016-08-29 [2019-01-29] (中文). 
  3. 摸金校尉. 黄宗羲裸葬 黄宗羲为何坚持裸葬. 亂歷史. 2017-03-10 [2019-01-29] (中文). 
  4.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赏析. 歷史趣聞. 2017-01-14 [2019-01-29] (中文). 
  5. 張弘. 溫家寶總理高度評價黃宗羲 《黃宗羲全集》新版眾學者討論黃宗羲歷史意義. 人民網. 2005-08-11 [2019-01-29] (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