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黄希庭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黄希庭
出生 浙江省台州市温岭
国籍 中国
教育程度  北京大学  
职业 教授

黄希庭(1937~ ),男,西南大学教授,心理学博士生导师。

曾任西南大学心理学研究所所长、心理学系系主任,国家级重点学科基础心理学专业和心理学一级学科学术带头人,校学术委员会和校学位委员会副主任,重庆市心理学会理事长,中国心理学会常务理事兼心理学教学工作委员会主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五届心理学学科评议组召集人,全国博士后管委会第六届专家组成员教育学组召集人,全国心理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委员,教育部长江学者评审专家组成员教育学科组召集人。

截至2012年,出版教材、专著、译著50余部、发表学术论文400余篇(含合作、合译),其中四本教材获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材一、二等奖,三项科学教研成果获国家级和省部级优秀教学成果一、二等奖,八项科研成果获省部级一、二等奖。

领衔建成了西南师范大学(现为西南大学,下同)的普通心理学硕士点(1986年)、普通心理学博士点(1993年)、心理学博士后流动站(1999年)、心理学一级学科博士点(2003年)、国家重点学科西南师范大学基础心理学(2002年)。[1]

个人简介

1937年出生于浙江省台州市温岭,1961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心理专业,1967年北京大学普通心理学专业研究生毕业。

曾任西南师范大学心理学系主任,北京师范学院四川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和四川师范大学兼职教授,中国心理学会第七届和第八届副理事长兼教学工作委员会主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五届心理学学科评议组召集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学科评审组成员和国家教委人文社会科学学科评审组成员,全国心理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教育部高等师范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指导委员会成员,重庆市政协常委。

学术成就

时间心理学

在时间心理学方面,在中国开创了时间心理学研究,最先将模糊统计赋值、信号检察论、多因素实验应用于时间心理研究;开辟了时间隐喻的跨文化研究;提出了时间认知的分段综合加工模型;发现了Kappa效应的年龄特征,时间判断的通道效应,心理时间的分段性和时间维度的人格特征。其成果被国外学术专著及国内多本教科书引用,其中一篇被国外学术刊物全文译载;50余篇论文被PA收录。

人格心理学

人格心理学方面,在中国开创了大学生心理学的研究,将模糊聚类分析法、模糊偏序关系矩阵排列法、多特质多方法分析、探索性因素分析和验证法因素分析等应用于人格研究;最先把价值观引入心理学教材;把价值观划分为十大类,即人生价值观、政治价值观、道德价值观、人际价值观、职业价值观、审美价值观、宗教价值观、自我价值观、婚恋价值观和幸福价值观,对当代中国青年价值观进行实证研究并根据其特点提出许多合理的教育建议;开创了对自立、自信、自尊、自强的心理学研究;对儿童青少年健全人格的养成教育做过深入的研究;有一项成果获教育部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9项成果被教科书引用,120余项成果被PA收录。 [2]

教书育人

教书育人成绩卓著。出版了一系列高等学校心理学的优秀教材和教学参考书,如《普通心理学》[3],1982年版;获国家教委高校优秀教材二等奖)、《心理学》[4],1984年版;获国家教委高校优秀教材一等奖)、《心理学导论》[5],1991年版;获国家教委高校优秀教材二等奖)、《心理学》等[6],1997年版;获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重庆市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咨询》[7],2000年版;获教育部优秀教材一等奖),已培养硕士生123名、博士生58名,为培养中国的心理学人才做出了贡献。 [8] 已出版教材、专著、译著50余部,发表学术论文近300篇。

曾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2005),

国家人事部授予“国家级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

并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1992),

国家教育部授予“首届国家级教学名师奖”(2005),

中共重庆市委、重庆市人民政府授予“振兴重庆争光贡献奖”(2004)、

“重庆直辖10年建设功臣”(2007)、“重庆市劳动模范”(1985),

四川省人民政府授予“四川省优秀教师”称号等。

2012年9月10日荣获2012年度全国教书育人楷模。

视频

[9]

黄希庭《心理学导论》(第2版)第一章 绪论

[10]

文献来源

  1. 全国教书育人楷模“每月一星”学习宣传活动之黄希庭中国政府网2012
  2. 黄希庭心理学空间
  3. (甘肃人民出版社
  4. 人民教育出版社
  5. (人民教育出版社
  6. (上海教育出版社
  7. (高等教育出版社
  8. 黄希庭搜狗网
  9. 西南大学黄希庭腾讯网
  10. 黄希庭《心理学导论》(第2版)第一章 绪论腾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