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黄埔军校潮州分校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黄埔军校潮州分校:是大革命时期国民革命政府和国民革命军东征军指挥部为培养革命武装力量创办的黄埔陆军军官学校第一所分校。它成为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国民政府在粤东的军事摇篮。[1]

黄埔军校潮州分校校址设在潮州城湘太马路(即今中山路)李厝祠。1925年3月,东征军占领潮州后,为使随军东征的第二期学生能补习课程,筹设潮州分校。未及一月,学生奉命返回总校,分校也告结束。黄埔军校潮州分校。

概况

黄埔军校建立后,由于军校学生逐期增加,设立分校乃当务之急,于是学校在广州长洲岛的平岗、蝴蝶岗,对岸的鱼珠、沙路以及广州的沙河、北较场、陈家祠等地陆续设立“分校”。但这些“分校”的作用只是分流学生到其他地区上课,并无专门的分校组织结构,实际上还算不上是分校,仍归本校直接管理。

黄埔军校潮州分校,是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广州国民政府和国民革命军东征军指挥部为培养革命创办的黄埔陆军军官学校第一所正式分校。

黄埔军校潮州分校校址设在潮州城湘太马路(即今中山路)李厝祠。李厝祠旁边搭葵棚作为学生教室和寝室。初定招生人数为学员一队,入伍生三队,后因为第一军务师、教导师、独立第一师先后送来编余人员达400名,人数大增,故设学员三队。因李厝祠房屋不敷分配,乃将入伍生分驻于金山中学及李厝祠后面的郭家祠。

12月下旬,入伍生第三队也入校,潮城几无空隙容纳,又把驻扎在海阳县儒学宫的第一师第一团迁入李厝祠对面的黄厝祠,学宫略事修葺作为入伍生宿舍。潮州分校形成一座有完备机构建制的分校,因而《中央陆军军官学校史稿》称:“该校之有分校,当自潮州分校始……”

东征军再次占领潮州后,复设分校于潮州城区中山路中段李厝词。兼分校校长蒋介石任命何应钦为分校教育长兼代校长;周恩来兼政治部主任;王昆仑为秘书兼政治教官。同时聘请黄埔该校熊雄、恽代英、萧楚女等共产党员为政治教官;陈勉吾、叶植楠、张光、张简荪、方万方、张岳嵩等为军事教官。

在分校任职的,还有办公厅主任王纯祖,政治部宣传科长兼政治教官杨嗣震,总队长兼学员大队长李卓元等,反映国共合作创设潮州分校的真相。潮州分校举行开学典礼,初名:“陆军军官学校潮州分校”。两侧悬挂布制对联,上联为:“革命尚未成功”,下联为“同志仍须努力”,进屏门注“青天白日”和“青天白日满地红”旗,上厅悬挂牌匾一块,横书“破釜沉舟” 四字。校内设办公室,教室及学员宿舍等。

潮州分校第一期学员队348人全部毕业,与黄埔该校第三期同等待遇,分配到第1军(军长何应钦)下属各师见习。6日,第一期入伍生大队入伍期满,正式升为学生队,称为潮州分校第二期,同时补入第1军下级军官50人参加军训。第二期学校组织人选有所变更,校长何应钦,教育长邓演达,政治部主任为何正书。

开设目的

潮州分校是黄埔军校的第一所正式分校

黄埔军校设立分校是从潮州分校开始的。起先在广州黄埔岛上虽有平岗、蝴蝶岗及驻省等分校称呼,这不过移调该校一部分员生留驻校外训练,其实没有什么特殊组织,不足称为正式分校。1925年2月校军第一次东征,底定潮汕后,为了随军东征的学生补习课程起见,而筹设分校于潮安县城,但不满一月仍返回黄埔,分校筹备也暂停了。

1925年冬,第二次东征完全消灭陈炯明残部于潮梅之后,才恢复潮州分校,借用潮安县城李公祠为校址。初名“陆军军官学校潮州分校”,1926年3月随着黄埔该校易名后,也改为“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潮州分校”。毕业文凭有两张:一为以何应钦代校长签发,写“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潮州分校第二期毕业文凭。”一为由校长蒋中正签发,写“中央军事政治学校第四期潮州分校毕业文凭。”

政治背景

国共合作创建黄埔陆军军官学校

黄埔军校潮州分校,是大革命时期国民革命政府和国民革命军东征军指挥部为培养革命武装力量创办的黄埔陆军军官学校第一所分校。它成为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国民政府在粤东的军事摇篮。

国共两党合作,孙中山以“创造革命军来挽救中国的危亡”为宗旨,创建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所革命的军事学校——黄埔陆军军官学校。周恩来于当年11月接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致力于军校的政治教育,开创了中国军事史上军队政治工作的先河。

成立过程

第一次成立未果

1925年3月筹办潮州分校不果

1925年2月,军阀陈炯明叛变革命,妄图推翻国民革命政府,其反动势力盘踞东江。为粉碎其阴谋,巩固广东革命根据地,国民革命政府组织以黄埔军校学生军为主体的国民革命军东征。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周恩来带领军校本部学生以国民革命军教导二团名义出征东江,取得决定性的胜利。3月,东征军胜利占领潮州。

东征军指挥部为使随军东征的黄埔军校第二期学生能补习课程,“因见潮州位居韩江下游,与闽赣相毗连,物产丰富、交通便利、其间不乏青年有志之士,遂拟设(军校)分校于潮州”。国民政府拟定潮州军校“以招收潮梅海陆丰各属学生,授以军事及政治之训练,贯输革命知识,使其能与本党(指国民党)宣传主义效力疆场”。不久,由于广州发生刘震寰、杨希闵叛乱,国民革命军回师广州平叛。学生军奉命返回黄埔军校该校,筹办军校潮州分校之议“因之遂寝”。

第二次正式建立

1925年12月黄埔军校潮州分校正式开办

1925年9月,国民革命军举行了第二次东征,彻底荡平军阀陈炯明的反动统治。时任东征军政治部主任的周恩来带领东征军再次到达潮州。

1925年11月,他被国民革命政府委任为东江各属行政委员,次年2月上任。在这四个月期间,周恩来发动群众扫除残敌,澄清官吏,禁绝烟赌;开展国民革命运动和东江一带国民党的改组工作,使“各地党部(指国民党)与人民团体亦复如春笋怒生,有长足进步”。这些工作为黄埔军校潮州分校的开办创造了一个良好的政治局面。于是“复前议创立潮州分校”。

1925年11月初,国民革命军东征指挥部开始筹办黄埔军校潮州分校。最初定名为“陆军军官学校潮州分校”,1926年3月,由于黄埔军官学校该校易名,同年5月,潮州分校也改称“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潮州分校”。黄埔军校校长蒋介石兼任潮州分校校长,汪精卫任党代表(属国民党),委派何应钦任教育长(后代理校长职务),东征军总政治部主任周恩来兼潮州分校政治部主任(后由刘康侯继任),王昆仑为秘书(后由王逸常继任)。分校仿照该校建立组织系统,设立校长、党代表、教育长,政治部(设总务、宣传和党务三个科)、教官部、校长办公厅、军需处、副官部、总队部和卫兵排。

各级组织阵容

分校校长是蒋介石,汪精卫任党代表(属国民党),何应钦任教育长兼代校长;东征军总政治部主任周恩来兼分校政治部主任;王昆仑为秘书(现任北京全国政协副主席、人大副委员长),同时聘请黄埔该校熊雄、恽代英、肖楚女……等共产党员为政治教官。陈勉吾、张光、张镜澄、方万方、张岳嵩……等为军事教官。

在分校任职的,还有办公厅主任王纯祖,总队长兼学员大队长李卓元(现居美国)、总队副陈隐骥、教育副官罗策群、入伍生大队长阮开基、大队副宋思一(贵州省政协)、队长刘保定、刘汉珍、余锦源、孙天放、廖运泽(南京政协)、杨德亮、区队长杨育廷、李炳辉、黄文超(中山县人,黄埔二期毕业,1946年任广东省保安司令部政治部主任),以上是当年潮州分校各级组织主要成员的阵容,反映国共合作创设潮州分校的真相。

著名人物

周恩来在潮州分校的贡献

周恩来担任黄埔军校潮州分校早期政治部主任。他为分校的创立和政治工作的开展倾注了一腔心血。他不仅聘请黄埔军校该校的熊雄、恽代英、肖楚女等共产党员为潮州分校政治教官,还聘请共产党员李春蕃(马克思主义原著翻译家)、李春涛(国民党左派、周恩来称之为“党外的布尔什维克”)到校授课,并指示政治部宣传科长、共产党员杨嗣震创办校刊《韩江潮》,作为宣传革命思想的阵地。

周恩来主持分校政治部,着重对分校学生开展阶级教育和形势教育。他那充满感染力的演讲,和恽代英讲授的社会发展史,肖楚女讲授的经济学概论,都非常吸引学员。政治部为学生开设三民主义、中国国民党史、帝国主义侵华史、世界革命史、社会主义等15门课的政治教程。因此,潮州分校也同黄埔该校一样,培养了一批具有奋斗精神,为打倒帝国主义及军阀而战斗的革命战士。

黄埔军校潮州分校自1925年12月正式开办,至1926年年底结束,存在一年时间,共举办二期学员培训班,为北伐军输送了800多名学员。这些学员在北伐军各部队中担任军事或政治工作,参加了北伐战争的历次战斗,先后有近200人伤亡。这些烈士的名字被载入黄埔军校同学会荣哀录。

周恩来在黄埔军校潮州分校积极开展政治教育工作,使学员积极献身于中国革命事业,为国民革命作出的贡献。黄埔军校潮州分校在国共合作的历史篇章中闪烁着不可磨灭的光辉。

学员来源

第一期学员来源:从国民革命军第三师、独立第二师、十四师考送下级干部三百四十八人组成,带八成薪入学。编为学员大队分三个中队受训。至1926年6月毕业,计毕业生三百四十人,列入黄埔该校第三期同等待遇,分发到各军充下级干部参加北伐。

第二期学生来源:由东江、潮梅各县招考中学生五百一十二人,编为入伍生大队,下分三个中队,于1925年12月18日正式上课,1926年6月入伍期满,升入正科学生。同时在第一军下级干部选派五十多人参加升学,接受军事政治训练或充山班长,他们用自己的实战经验以老带新,在分校起模范带头作用。

第二期于本年底毕业后,1927年1月将毕业生三百八十人分发到国民革命军各部队任军事或政治工作,参加北伐,列入黄埔该校第四期同等待遇。此后潮州分校结束不再续办。

革命贡献

北伐开始后,福建军阀周荫人勾结吴佩孚、孙传芳企图侵扰广东潮、梅一带,扰乱我革命军后方。1926年9月20日何应钦奉命任北伐军东路总指挥,挑选分校学生编成炮兵团,由苏联顾问加罗党夫教练。又调原教导团即五十八团长王文翰所部,与十一师五十一团协同第一军第三师、十四师、独四师共六千人,枪、炮六门编入战斗序列,集中大埔、永定外围一带。当时入侵之敌约两万多、炮二十多门,使用四倍于我之兵力,向我松口、蕉岭、饶平三路袭来。

10月8日何应钦统率所部分进合击,直攻永定县城,和敌孙云峰旅及五省联军第四方面军周荫人司令部直属部队,经一昼夜激战,将敌完全摧毁。这一战役胜利地占领永定城。大部敌兵被俘,周逆仅以身免。继之由何应钦率谭曙卿、冯轶裴、张贞、曹万顺、杜起云各师官兵分道入闽,势如破竹地平定闽局,安扰地方后乘胜入浙。然后会同入赣的中路北伐军白崇禧部继阳杭、沪、宁进军,把所谓五省联军总司令孙传芳敌军打得落花流水,残部被赶过长江向北逃窜。各路北伐军会师占领南京。这一次北伐初步实现孙中山先生多年的遗愿和期望,也是第一次国共合作的结果。

潮州分校毕业生,分发到各路北伐军各部队担任军事或政治工作,参加过许多战斗。据黄埔同学会1928年初步统计,分校毕业生伤亡近二百人,而载入荣哀录。可见潮州分校革命师生对我国革命是作出一定贡献的。

发展现状

1987年被列为潮州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