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浪滾滾(王秀芝)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麥浪滾滾》是中國當代作家王秀芝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麥浪滾滾
清晨,聽到遠處傳來優美的旋律:「遠處蔚藍天空下,涌動着金色的麥浪,就在那裡曾是你和我,愛過的地方……」眼前立刻浮現一望無際的農田,麥浪滾滾,一波又一波,像黃綢緞鋪開來。?陽光錫箔兒似的,在麥浪上跳。那景象,鐫刻在記憶里,揮之不去。而今,又到「夜來南風起,小麥覆隴黃」的麥收季節,想念麥浪滾滾的歲月。
每年麥收季節,是農民最忙的日子。每天天不亮父親和母親就早早起床,磨好鐮刀,拉上地排車,下地割麥。我和姐姐在睡夢中就被父母急促的聲音喚醒。我們一邊揉着惺忪的睡眼,打着哈欠,一邊穿上厚厚的褂子,趿拉着破布鞋跟在父母的身後,匆匆的往麥田趕去。早晨有露水,麥芒不扎人,成熟的麥粒也不容易從麥穗里滾出來,正是割麥的好時候。我們一字排開,父親打頭陣、母親緊跟着,我和姐姐斷後,比賽割麥,父親力氣大,一會就把我們甩在後面,我年齡小,雖然只負責割一壠麥,還是被姐姐遠遠甩下,不甘落後的我總是和姐姐叫板,打麥結,起鐮、捆麥……最後累得氣喘吁吁,一屁股坐在地上不想起來。每當這個時候,父親總會語重心長地說:「割麥是個力氣活,要悠着干,哪能一口氣吃個大胖子呢。」
時間過得飛快,不知不覺太陽已經高高掛在天空。我全身的衣服都被汗水浸濕了,頭髮討厭的黏在臉上,腳底的鞋子裡也都是汗和泥,父親和母親也已經汗流浹背,累得手扶着腰,割麥的速度明顯遲緩。我和姐姐嚷嚷着:「太餓啦,吃完飯再幹嘛!」我們一屁股坐在地上不想動彈。父母放下手中的鐮刀,招呼我們一起吃早飯。我們用從家裡帶來的水洗洗割麥子的黑手,在破衣服上蹭一蹭,坐在麥秸上準備吃早飯。早飯是從家裡帶來的,有母親醃了一春天的咸雞蛋,有早晨父親在自家菜地拔的綠油油的小蔥,還有兩面都煎得焦黃的鹹魚,就着自己家小麥蒸的鬆軟香甜的白饅頭,我們一家人吃得有滋有味,所有的疲倦被這美味佳肴一掃而光。多少年過去了,那口香甜一致縈繞在味蕾間。
收麥雖然很累,但對孩子們來說,快樂更多。天氣晴好的日子,麥拉回家,打完了場,大人嫌往家裡搬運麥粒麻煩,就在打麥場裡過夜,我們那邊的鄉下叫做看場。大人忙別的事情,看場的「重任」自然交給孩子們。這個時候,是我們最快樂的時光。我們將鞋子脫了,光着腳丫在光滑的場裡跑來跑去。新打過麥子的場裡,有許多麥粒砸到了土裡,踩在上面癢嗖嗖的硌腳丫子,可是有一種說不出的舒坦。夜晚涼風習習,空氣中氤氳着小麥的清香。孩子們在場裡追逐打鬧着,吹着尖銳的的口哨。有時候我們一起玩藏貓貓,記得有一次姐姐把我埋在麥粒堆里,只露出頭,用簸箕蓋上頭。小夥伴們在我面前跑來跑去,就是找不到。最後一個個像泄了氣的皮球,甘願認輸,我哈哈大笑着從麥堆里竄出來,小夥伴們一起唏噓:「原來你在這裡!真會藏!」玩累了,我們一起躺在鬆軟的麥瓤子上,聞着新鮮麥瓤子的清香,看着深藍色天空上閃爍的星星,輪流講故事、講笑話,聽到好笑的,笑得滿場打滾。
又是一年麥收季。現在村村都用聯合收割機,收割機一過,麥秸被粉碎,麥穗脫粒去皮,只需要拿着袋子在地頭裝麥即可,我們的鄉人再也不用像我們小時候那麼辛苦的割麥、收麥啦。我也離開家鄉十幾年,父母也在暮年離開了他們朝夕相處的麥田,去城裡看孫子。可是,每年麥收時節,記憶的鎖就會自動打開,想起在家鄉那片土地里摸打滾爬的歲月,想起那金色的麥浪帶給我的那些最單純最美好的歲月。無論身處天涯海角,家鄉那片金色的麥浪閃爍着記憶的光芒,不離不棄,守望着我們永遠的鄉愁。[1]
作者簡介
王秀芝,80後三孩辣媽,喜歡讀書旅遊,擅長講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