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麦穗 (诗人)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麦穗 (1930年-)出生于上海,祖籍浙江馀姚。本名杨华康,因父亲在抗日战争时被日军杀害,致家破人亡无法继续接受教育。离开学校后曾做过公司练习生、店员、送货员等。[1]

诗人、散文家。被誉为“森林诗人”[2]

1948年,随亲戚来台,在省营农林公司文山茶场学作茶,后接受林务局林业技术训练,在台湾森林业工作三十馀年。曾任台湾省林务局(今行政院农业委员会林务局)乌来台车站站长,台湾省总工会组长等职。结业于中华文艺函授学校诗歌班。

1952年,开始创作现代诗。与吴望尧秦松等结成诗社“明天诗社”,并出版诗月刊《明天诗讯》。

曾加盟纪弦创办之“现代派”。也是台湾著名编辑、报人。

七十五岁开始学用电脑,八十好几的麦穗,依然创作不辍。

“森林诗人”

1978年,出版了第一本属于自己的诗集《森林》。是他工作的写照,是他面对山林拥抱大自然的作业报告。

看他写进苍茫的林间,看他写入山林生活。

他趿著夹脚拖走在乌来老街,像当年巡山---“在草中、树上、土中、水里,甚至草叶树皮上…以各种不同的方式和不同的姿态、生活其间,形成一个森林王国…”而麦穗的王国,在诗与森林间自在。[3]

诗人涂静怡称他为“森林诗人”。

已故诗人古丁在《森林》的序中说:“我常以为一个人写诗,不一定非以传世为务不可,能随兴之所至,记录一些自己的心路历程,为平淡的人生增一些趣味,也一样可喜。”又说:“麦穗对于自己所写的诗,是否一定要传之不朽,似乎并不关心,只是真实地写下了他的生活。”但是他的诗也有著浓郁的乡愁!

〈吃刀削面记〉

将乡愁削得薄薄的

看它漫自飞舞成

寒冬白雪

一片一片地飘进

记忆中那塘小小水池

剥开一瓣瓣大蒜

如剥开一桩桩深藏的

往事

将它和著面一起咀嚼

嚼成一腔辛辣

辣出满眶热泪。[4]

麦穗的“本土情怀”

“阿抱”的宿命

阿抱

云的飘逸 雾的迷朦

山的壮丽 林的灵秀

片片鲜绿 叶叶清纯

怎经得将其采摘

置于粗俗的筐篓

受尽

曝 揉 烘 烤……

扭曲干瘪得不胜憔悴

还要施以

水深火热的煎熬

连最后一丝原味

都被吞尽吸光 -发表于《乾坤诗刊》的〈阿抱〉

据麦穗在诗后的附注:“阿抱”系泰雅族语,原意为树叶,后指茶,乃因台湾花茶室色情泛滥,于意指之沿用下,“阿抱”就成了泰雅族语言中之“妓女”代名词了。作者以“茶”为意象,写出了泰雅族少女的不幸命运,读之令人神伤。[5]

“新诗历史馆馆长”

痖弦称他为“新诗历史馆馆长”。

麦穗除写诗外,对新诗发展的历史,更是博引详证。书房里满是新诗,有书有诗集有资料,成为许多人征询的重要来源,因此他有了《诗空的云烟》,不但有诗史,更对早期诗刊的起落有贡献的人事,有著详实的介绍,因此诗人张默称他为“早期新诗史料的撞钟人”。

 墨人说他:“作为一位真正的诗人,他不标新立异、不哗众邀宠;作为一位优秀的散文作家,他也像一股山中清流,不是垃圾泥浆滚滚的淡水河。”

历任

《劳工世界》月刊主编。

《现代文艺》编委。

《诗歌艺术》半年刊主编。

《秋水诗刊》的编委。

《林友月刊》的主编。

儿童诗刊《布谷鸟》编辑委员。

曾任台湾新诗学会副秘书长。

台湾诗歌艺术学会创会常务理事。

中国文艺协会副秘书长。

著作

诗集

《乡旅散曲》

《森林》

《孤峰》

《荷池向晚》

《麦穗选集》

散文集

《十里洋场大世界》

《满山芬芳》

评论集

《诗空的烟云》

获奖

诗运奖。

中兴文艺奖章。

台湾文协文艺奖章。

中国诗歌协会诗歌创作奖章。

第10届诗歌艺术奖。

2003年,诗教奖等奖。

视频

20150619端午诗人节 耆老忆诗讲座 麦穗〈诗的光影照山林〉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