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鹰不泊薳

鹰不泊薳
圖片來自360百科

鹰不泊薳,中药名。为芸香科植物勒欓Zanthoxylum avicennae(lam.) DC的嫩叶。具有利胆退黄、解毒消痈的功效,主治湿热黄疸、乳痈。[1]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鹰不泊薳
汉语拼音:Yīnɡ Bù Bó yuǎn
别名:乌鸦不企树、竻当(《岭南采药录》),鸟不宿、画眉架(《岭南草药志》),刺倒树(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
性味:味苦,性凉
功能:利胆退黄、解毒消痈
主治:湿热黄疸、乳痈

目录

药理简介

各种名称

中文名:鹰不泊薳

拼音名:Yīnɡ Bù Bó yuǎn

出处

《本草求原》

来源

为芸香科植物勒欓的嫩叶。

原形态

植物形态详"鹰不泊"条。

化学成份

叶含橙皮甙。

功能主治

  • ①《本草求原》:"同米粉食治黄疸。"
  • ②《岭南采药录》:"患乳疮,取嫩叶捣烂煎,酒冲服,以醉为度,用其渣敷疮之四围,中留孔以泄毒气。"[2]

摘录

中药大辞典

功能

利胆退黄、解毒消痈。

主治

湿热黄疸、乳痈。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9g;或捣敷。

化学成分

叶含橙皮甙。

相关论述

  • 1、《本草求原》:同米粉食治黄疸。
  • 2、《岭南采药录》:患乳疮,取嫩叶捣烂煎,酒冲服,以醉为度,用其渣敷疮之四围,中留孔以泄毒气。

植物种属

芸香科植物勒欓。

形态特征

乔木,高达12m。主干上着生三角形红褐色较大的皮刺,枝上的皮刺较小,长1-3mm。奇数羽状复叶互生;叶轴上有甚窄的叶翼,表面下陷成小沟状;小叶片13-18片,长圆形,倒卵状长圆形或菱形,长2-6cm,宽1.5-2.5cm,先端狭尖或短尾状尖,钝头且常微凹,基部楔形,歪斜,两侧不对称,边缘常背卷。伞房状圆锥花序顶生,长10-20cm;花5基数;萼片卵形,长约0.5mm;花瓣淡青色,椭圆形或卵状椭圆形,长1.5-2mm;雄花的雄蕊比花瓣长,药隔先端凸尖;退化雄蕊2叉裂;雌花无退化雄蕊,心皮2枚。成熟心皮1-2,紫红色,表面有粗大的腺点,排列规则。种子卵形,长约4mm。花期6-8月,果期9-10月。

分布区域

分布于福建广东广西、海南、云南、台湾等地。

生长环境

生于平地、山坡的树林中或路旁。[3]

参考资料

  1. 鹰不泊薳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2. 鹰不泊薳中药大全
  3. 鹰不泊薳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