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鸿儒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鸿儒

来自 网络网 的图片

鸿儒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为hóng rú。

鸿儒,也称大儒,指博学的人。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鸿儒 [1]

拼音 hóng rú

注音 ㄏㄨㄥˊ ㄖㄨˊ

解释

博学的人。鸿,大。儒,读书有学问的人。

出处

汉·王充《论衡·本性》:"自孟子以下至刘子政,鸿儒博生,闻见多矣。"

唐·刘禹锡《陋室铭》:"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明史·吴山等传赞》:"吴山等雍容馆阁,扬历台省,固所谓词苑之鸿儒,庙堂之岿望也。"

夏衍《力与巧》:"看来,鸿儒们不容易懂的道理,被人认为低人一等的艺人们却是深知此中三昧的。"

其它相关

王充把"鸿儒"当作理想的培养目标。他的培养目标:第一是"鸿儒",因为"鸿儒"能独立思考、著书立说;第二是"文人",能掌握知识、从事政治工作;第三是"通人",能博览古今;第四是"儒生",仅有一部分知识,只比俗人稍高明一点,既没有"尽才",又不能"成德"。他认为"儒生"是不受社会所欢迎的。

他也不满足于培养"通人"和"文人",而主张培养"鸿儒"。这是他对当时经学教育不满的反映。他认为死守章句,只能培章句之生",对社会没有用处;只有培养博通古今、著书立说的"鸿儒",才对社会有好处。这种培养创造性人才的主张是很有见地的。王充《论衡·本性》:"能说一经者为儒生;博览古今者为通人;采掇传书以上书奏记者为文人;能精思著文连结篇章者为鸿儒。故儒生过俗人,通人胜儒生,文人逾通人,鸿儒超文人。"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