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冠花(青葙)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雞冠花(青葙) |
青葙(拉丁學名:Celosia argentea L.)別名草蒿、萋蒿、百日紅、雞冠莧,河南別名雞冠子菜,是莧科青葙屬植物。
一年生草本,全株無毛;莖直立,有分枝。葉矩圓狀披針形至披針形。穗狀花序長3-10厘米;苞片、小苞片和花被片干膜質,光亮,淡紅色。胞果卵形,蓋裂;種子腎狀圓形,黑色,光亮。
分布幾遍全國,野生或栽培;朝鮮,日本,蘇聯,中南半島,菲律賓,非洲也有。生於平原或山坡,可高達海拔1100米。為旱田雜草。種子藥用,清肝明目,降壓;全草有清熱利濕之效;嫩莖葉作蔬菜食用,也可作飼料。
基本信息
中文名; 青葙
學名; Celosia argentea L.
別稱; 野雞冠花、雞冠花、百日紅、狗尾草
二名法; Celosia argentea
界; 植物界
門; 被子植物門 Magnoliophyta
綱; 雙子葉植物綱 Magnoliopsida
目; 石竹目 Caryophyllales
科; 莧科 Amaranthaceae
屬; 青葙屬 Celosia
種; 青葙 C. argentea
分布區域; 非洲熱帶、馬來西亞、俄羅斯、印度、日本、泰國、
本草綱目-青葙更多>>
「釋名」草蒿(《本經》)、萋蒿(《本經》)、崑崙草(《唐本》)、野雞冠(《綱目》)、 雞冠莧(《綱目》)、子名草決明(《 時珍曰∶青葙名義未詳。胡麻葉亦名青 ,此草又多生於胡麻地中,與之同名,豈以其 相似而然耶?青蒿,亦名草蒿,其功相似,而名亦相同,何哉?其子明目,與決明子同功, 故 有草決明之名。其花、葉似雞冠,嫩苗似莧,故謂之雞冠莧。鄭樵《通志》言俗名牛尾蒿者, 誤矣。
「集解」《別錄》曰∶青葙生平谷道旁。三月采莖葉,陰乾。五月、六月采子。
弘景曰∶處處有之。似麥閘極花,其子甚細。別有草蒿,或作草 ,主療殊相類,形名又 相似可疑,而實兩種也。 恭曰∶此草苗高尺余,葉細軟,花紫白色,實作角,子黑而扁光,似 莧實而大,生下濕地,四月、五月采,荊襄人名為崑崙草。
頌曰∶今江淮州郡近道亦有之。二月生青苗,長三、四尺。葉闊似柳而軟。莖似蒿,青 紅色。六月、七月內生花,上紅下白。子黑光而扁,似莨菪。根亦似蒿根而白,直下獨莖生 根。六月、八月采子。
時珍曰∶青葙生田野間,嫩苗似莧可食,長則高三四尺。苗、葉、花、實與雞冠花一樣 無別。但雞冠花穗或有大而扁、或團者。此則梢間出花穗,尖長四、五寸,狀如兔尾,水紅 色,亦有黃白色者。子在穗中,與雞冠子及莧子一樣難辨。蘇恭言其結角,誤矣。蕭炳言黃 花者名陶朱術,與陳藏器所說不同。又有天靈草,亦此類也,並附於下。 莖葉
「修治」曰∶凡用先燒鐵杵臼,乃搗用之。
「氣味」苦,微寒,無毒。
「主治」邪氣,皮膚中熱,風瘙身癢,殺三蟲(《本經》)。惡瘡疥虱痔蝕,下部 瘡(《別 錄》)。搗汁服,大療溫癘(蘇恭)。止金瘡血(大明)。 子
「氣味」苦,微寒,無毒。權曰∶苦,平。
「主治」唇口青(《本經》)。治五臟邪氣,益腦髓,鎮肝,明耳目,堅筋骨,去風寒濕 痹(大明)。治肝臟熱毒沖眼,赤障青盲翳腫,惡
「發明」炳曰∶理眼,有青葙子丸。
宗 曰∶青葙子,《經》中不言治眼,惟《藥性論》、《日華子》始言治肝明目。今人多 用治眼,殊與《經》意不相當。 時珍曰∶青葙子治眼,與決明子、莧實同功。《本經》雖不言治眼,而雲一名草決明, 主唇口青,則其明目之功可知矣。目者肝之竅,唇口青者足厥陰經之證,古方除熱亦多用之, 青葙子之為厥陰藥,又可知矣。況用之治目,往往有驗,尤可征。據《魏略》雲∶初平中有 青牛先生,常服青葙子丸,年百餘歲,如五、六十者。 「附方」舊一。
鼻衄不止,眩冒欲死∶青葙子汁三合,灌入鼻中。(《貞元廣利方》)
「附錄」桃朱術 炳曰∶青箱,一種花黃者,名陶朱術,苗相似。
藏器曰∶桃朱術生園中,細如芹,花紫,子作角。以鏡向旁敲之,則子自發。五月五日 乃收子,帶之令婦人為夫所愛。
形態特徵
一年生草本,高0.3-1米,全體無毛;莖直立,有分枝,綠色或紅色,具顯明條紋。葉片矩圓披針形、披針形或披針狀條形,少數卵狀矩圓形,長5-8厘米,寬1-3厘米,綠色常帶紅色,頂端急尖或漸尖,具小芒尖,基部漸狹;葉柄長2-15毫米,或無葉柄。花多數,密生,在莖端或枝端成單一、無分枝的塔狀或圓柱狀穗狀花序,長3-10厘米;苞片及小苞片披針形,長3-4毫米,白色,光亮,頂端漸尖,延長成細芒,具1中脈,在背部隆起;花被片矩圓狀披針形,長6-10毫米,初為白色頂端帶紅色,或全部粉紅色,後成白色,頂端漸尖,具1中脈,在背面凸起;花絲長5-6毫米,分離部分長約2.5-3毫米,花葯紫色;子房有短柄,花柱紫色,長3-5毫米。胞果卵形,長3-3.5毫米,包裹在宿存花被片內。種子凸透鏡狀腎形,直徑約1,.5毫米。花期5-8月,果期6-10月。
生態習性
青葙喜溫暖,耐熱不耐寒。生長適溫25到30℃,20℃以下生長緩慢,遇霜凋萎;高於30℃,其產品品質較差。青葙屬短剛植物,在秋季高溫日照條件下易抽薹開花。對土壤要求不嚴,但吸肥力強,以有機質豐富、肥沃的疏鬆土壤產量高、品質好。
青葙有一定的抗寒力和耐旱力,喜生於石灰性土壤和肥沃的砂壤土,在粘性土壤中也能生長,但速度緩慢,在低洼積水的地方容易爛根。對二氧化硫,氟化氫及氯氣的抗性都較強。
青葙對土壤要求不嚴,以肥沃、排水良好的砂質壤上栽培為宜。忌積水,低洼地不宜種植。生於平原或山坡,可高達海拔1100米。為旱田雜草。
分布區域
產山東、江蘇、安徽、浙江、福建、台灣、江西、湖北、湖南、廣東、海南、廣西、貴州、雲南、四川、甘肅、陝西及河南,生於海拔20-1500米以下平原、田邊、丘陵、山坡,朝鮮、日本、俄羅斯、印度、越南、緬甸、泰國、菲律賓、馬來西亞及非洲熱帶有分布。
分布幾遍全國。野生或栽培,朝鮮、日本、蘇聯、印度、越南、緬甸、泰國、菲律賓、 馬來西亞及非洲熱帶均有分布。[1]